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市民政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483002558307Q/2017-31695 发布机构: 民政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17-03-27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文件编号:
关于印发《桐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3-27  08:47 来源:桐乡市 浏览次数: 打印


各镇(街道)老龄委,市老龄委成员单位:

现将《桐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

 

桐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7210

2016年桐乡市老龄工作总结

 

2016年是桐乡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加快形成以事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事业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老年人社会认同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截至2016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79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4.2%,其中,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2693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3.52%

一、深入理论政策研究,夯实养老基础

完成《桐乡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报告和《桐乡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切实加强全市老龄工作,充分发挥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印发《桐乡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养老机构的管理,出台《桐乡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暂行办法》和《桐乡市养老机构补助资金实施细则》,将养老机构星级与收费、补助挂钩,并委托第三方组织开展星级评定工作。桐乡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评估指南已出台,由第三方进行评估和指导。同时,市老龄办积极组织课题组参加2016年专题政策调研暨全省老龄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

二、加快养老机构建设,规范服务管理

继续完善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河山镇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凤鸣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完工。洲泉镇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正在立项中,乌镇镇养老服务中心异地新建项目和梧桐第一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正在规划论证。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养老机构22家,床位6051张,全年新增床位979张,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3.61张;护理型床位有2752张,占比45.48%;民办机构床位(包括民营床位)共计3437张,占比56.80%,养老机构全部完成消防验收和行政许可。出台方案,启动公办养老机构消防、监控、呼叫铃、无障碍设施等安全设施专项改造工程和“阳光厨房”建设工程,并要求各养老机构配备保安进行安全管理。印发《桐乡市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档案》,规范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台帐。根据护理分级制度,配合市物价局开展养老机构价格改革和定价基础工作。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委托嘉兴市老年服务业协会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评估,已完成3轮评估。

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安全保障

根据市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专门成立平安护航G20和世界互联网大会安全生产与消防综合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养老机构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制定专项整治方案,要求落实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医疗安全、物资安全、饮食安全五项管理制度,为G20峰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提供坚实的安全生产保障。结合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完成消防安全台账等内容的检查,并以隐患排查、问题整改为主线,全面动员养老机构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集中开展事故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共开展各级各类安全生产检查200多次,消防演练及安全培训1000多人次。

四、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满足服务需求

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集相关部门就同意颐康养护院功能区块调整与改建设立护理院进行协调,确定建设颐康护理院设置床位数90张。年底颐康护理院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成为我市第一家功能完备的医养结合型机构。和济颐养院也已经获得卫计局批准发放的《医疗机构许可证》,在机构内设立医务室,配备必要的医护人员、非处方药、医疗器械、康复器具等为老人服务,承担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的功能,方便老人简单就医取药。其他公办养老机构陆续就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签订协议,社区医生定期上门提供基础医疗服务。

五、深化居家养老服务,提高管理水平

按照“落实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继续推进,目前全市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11家,实现城乡全覆盖,其中3A级以上比例达到61%。加快推进乌镇智慧养老工作,完成7家二级站点建设。同时,不断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管理,继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管理办法,引进第三方组织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进行评估和培训,目前已完成三轮评估,并举办了12期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管理培训会。积极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工作,全市享受各级各类养老服务补贴3900多人。开展养老护理、消防安全等培训,共计培训300多人次。

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养老

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整合养老、医疗、文化和其他便民服务等服务内容,构筑一体化服务平台,文昌社区、恒丰村、联庄村、皂林村等20多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投入使用或试运营;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整合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形式,居家-机构一体化,乌镇浮澜桥、和济等3家养老服务综合体投入建设;丰富老年公寓(酒店)式养老,亲和源(桐乡)爱乐之家采用会员卡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大中小不同户型住房,配套生活、健康、文娱、医疗、教育等全方位服务;完善学院式养老,浙江雅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雅达国际产业园从养老地产出发,以老年教育为切入点,以3.5万平方米规模的老年大学乌镇颐乐学院为核心,积极打造学院式养老。

七、拓宽老人关爱工程,助推安全保障

由政府出资为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作为老年人关爱工程列入2016年桐乡市政府惠民实事工程。全年共受理报案835起,结案赔付474件,赔付金额134.4万元。为切实做好空巢老人关爱工作,市老龄办联合市委组织部开展“红色同心圆·关爱空巢居”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与经济困难、高龄、失能、失智、失独等特殊情况的空巢老人建立“一对一”空巢老人关爱机制,努力营造孝亲敬老的社会氛围。

八、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弘扬敬老爱老

老年人优待证按时办理,全年共办理、发放老年优待证5105张。认真做好2016年春季老年电大招生工作,共发放教材1.6万册,组织讲师团在照料中心巡回开展老年电大送课下乡活动,进行40多期讲座。目前全市共建有老年文艺团队315支,老年体协261个,老年体育团队681支。认真组织开展第二届桐乡市“敬老文明号”评选活动,市慈善总会等35家单位被评选为桐乡市第二批“敬老文明号”,其中12家单位被评为嘉兴市“敬老文明号”。切实开展全国第七个“敬老月”及桐乡市养老服务“双十佳”评选。完成人大、政协议案提案答复8件。

九、社会保障稳步提升,满足基本需求

截至2016年底,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2万人,月人均养老金284.62元;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26万人,其中,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现有退休人员5718人、月人均养老金5474.99元,企业退休职工57498人、月人均养老金2332.16元;给百岁老人发放300/月的长寿保健金,合计1632680岁及以上高龄发放津贴,人均发放标准50元,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市城镇退休人员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有30496名老年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机制,143102名老年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完善低保动态管理制度,对全市2235名困难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2017年桐乡市老龄工作要点

 

2017年是我市养老服务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一年。我市养老工作将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做强特色、补齐短板、引领创新的工作思路,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一批惠老服务工程,开展一批质量评估工作,不断提升全市养老服务水平。

一、明确思路,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桐乡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推进养老服务各项制度建设,完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全面落实养老机构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设施建设补助、运营补贴、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发展社区养老、健康养老、智慧养老、产业养老、文化养老,全面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二、完善设施,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力度

把养老机构新增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加大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指导乌镇镇养老服务中心异地新建、梧桐第一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洲泉镇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等3个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备示范作用的公办机构。按照公建民营养老模式,建设好桐乡和济颐养院凤鸣分院(凤鸣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乌镇椿熙堂照护之家养护院,推进护理型养老机构发展。结合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进一步以隐患排查、问题整改为主线,稳步推进养老机构安全管理。

三、突出重点,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在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提档升级一批3A级以下“偏、小、散”的照料中心,继续开展照料中心等级评定工作。全面提升照料中心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以“文体娱乐、配餐就餐、医疗保健”为基础的“3+X”的日间照料服务设施和功能。同时,积极整合资源,拓展为老服务内容,开展日托、上门提供家政服务等衍生项目。落实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及养老服务补贴工作。启动市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配建市级中央厨房,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

四、打造品牌,加快智慧养老转型升级

健全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完善老年人基本数据库,以建设智慧养老社区为抓手,强化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资源的对接和融合。推广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乌镇智慧养老试点经验,并逐步在崇福镇等镇(街道)进行落地实施。乌镇镇智慧养老试点工作继续进行,在二级站点的基础上,建设村级三级站点。养老机构通过监控、呼叫设备、智能床垫、智能手环等智能化设备投入和应用,实现智慧化改造和管理。

五、部门协同,深入探索医养结合发展

助全国医养结合改革契机,加快促进医养结合,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和城乡一体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联合市相关部门在全市层面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护理项目目录制度,实行项目准入法管理,对居家、社区和养老机构执行不同的支付标准,重点解决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问题。同时,全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内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签约合作关系。加快发展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重点建设好颐康护理院,完善医养结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六、质量评估,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

配合市物价部门完成公办养老机构价格改革和定价工作。完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办法,全面推行第三方评估机制,对养老机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从设施规模、规章制度、服务功能、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星级评估,促进其自觉改进服务质量。实施养老服务业管理提升工程,推进示范点建设,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委托专业组织来运行管理。按照实施许可权限,加强对养老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七、落实待遇,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利用市卫校和市社会福利中心两个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养老护理员的业务培训,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适时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失能半失能家庭养老护理人员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培训等工作。定期发布养老护理人员职位工资指导价位,全面落实养老服务人才入职奖补和特殊岗位津贴制度,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

八、广泛动员,继续做好老人关爱工作

以空巢、独居、高龄、独居等老年人为重点,摸清老年人特别是各类困难老年人底数,广泛动员社会各种力量,有针对性做好物质帮扶、精神关爱工作。继续做好“红色同心圆·关爱空巢居”志愿服务活动,落实“一对一”等内容的志愿服务。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项目,大力开展社工服务项目。做好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第二年续保工作,督促保险公司做好宣传、理赔等工作。认真做好新一轮村老年人协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九、项目引领,合力助推养老产业发展

以乌镇雅达国际健康生态休闲产业园和桐乡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项目为引领,因地制宜,规划养老养生、旅游养老、健康养老等休闲养生基地,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度。推进养老与房地产、医疗、保险、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步伐,丰富老年公寓(酒店)式养老和学院式养老等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力推休闲养生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形成以事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事业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