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8300255842HL/2017-32797 | 发布机构: | 财政局(地税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17-04-27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文件编号: |
2017年桐乡市财政地税国资工作要点
|
||||||||
|
||||||||
2017年桐乡市财税国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遵循“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推进桐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前列,重点打造好“五个”财税: 一、打造“活力”财税,进一步振兴实体经济发展。 1.落实积极财税政策。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暂停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多措并举减轻企业负担,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对执行中不再需要使用或进度偏慢的资金,及时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 2.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引导和鼓励中央、省、市三级国资投融资公司扩大合作范围,采取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多种举措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助推更多项目落地。进一步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政府产业基金投资运作进度,推动项目落地实施,有效发挥基金功能,撬动社会资本增加产业投入。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防止财政资金碎片化。 3.制定新一轮财政扶持政策。调研制定新一轮财政扶持经济发展政策,实现分层施策,突出重点,提升扶持效果。调整补助结构,逐步实现由直补变间接、由分配变竞争、由分散变集中、由过程变结果、由封闭变透明的转变,重点用于招商引资、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等领域。设立涉企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进涉企专项资金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逐步实现财政资金绩效的最大化。 二、打造“实力”财税,进一步壮大地方可用财力。 1.精准培育税源经济。做好优质税源经济培育工作,立足重点行业、企业、税种分析,关注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趋势,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改造提升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梳理筛选培育税源经济,建立优质税源培育对象库,优化政策导向和服务能力,实现税源培育与税收收入同步增长。全力支持“两改两创”,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上亿”以及股改上市工作,面向地方政府和镇(街道)开展关于股权改革的业务培训工作。 2.提升税收征管质效。加强税费征管,千方百计想办法、找出路、添措施,不定期召开收入分析和征管举措研讨会,狠抓增收举措的落实,密切关注经济税收发展状况,深化财政、国税、地税三方合作,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和管控,努力实现新常态下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确保2017年财税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营改增”全面推开后,短期来看,地税主体税种暂时缺位,社会上,包括干部中也偶尔会有“无事”的误解、“无为”的困惑,“无手段”的茫然、“无位”的失落,但事实上,地税部门贡献不减、地位依然重要,仍是组织地方可用财力的主力军,而且还将承担环境保护税、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等改革重任,因此,地税干部尤其要提振精神、强化担当、积极作为,当好改革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以“有为”促“有位”。 3.健全税收征管保障。以《桐乡市税收征管保障工作实施办法》为指引,国地税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推进信息共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涉税信息不够全面完整有效、职责还不够明确等问题,接下去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制定《实施办法细则》,进一步明确保障范围和相关部门职责。同时,建立与国税部门的考核机制,激发共同积极性。 三、打造“民生”财税,进一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1.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周边农村延伸。支持小城市培育试点、特色小镇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制定《桐乡市村级组织财政综合补助实施办法》,建立 “覆盖全市、保障有力、管理规范”的村级组织财政补助机制,从制度上解决管理多头、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 2.保障社会事业发展。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重点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在合理评估收支挂钩事项的基础上,做好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各领域民生保障工作。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各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精准实施扶贫帮困,继续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加大城乡低保补助扩围扩幅力度,推动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健康桐乡”。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人居环境。积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增加大气、水污染防治财政投入。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升级版行动计划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提高区域生态廊道、城市绿色空间面积和质量,形成四角田园和环城绿带有机相融的城市生态格局。 四、打造“创新”财税,进一步完善理财治税机制。 1.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探索建立财政中期规划,初步设计三年期规划编制方案。研究制定“营改增”后新一轮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完善财政分片管理办法。启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完善政府投资、政策绩效评价机制,对政策、建设规模、标准、急需程度进行重新评估。引入市场化概念、机制和手段,注重政府存量资产的盘活利用,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履职。密切关注社保基金运行情况,严格把好支出口子。继续推进数字财政一体化系统建设,2017年将进行基建管理、社保费管理、财政监督、项目清算、电子化支付,完善基础信息库等工作。 2.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加强数据应用,在提高征管效能和纳税服务水平的同时,使之更深刻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服务经济社会管理和宏观决策。建立案源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实施税务稽查随机抽查管理办法。建立促进诚信纳税机制和“黑名单”制度,严格税收管理,与相关部门依法联合实施惩戒措施,切实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全面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科学谋划国、地税在信息共享、数据应用、加强征管和整合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国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向纵深发展,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 3.深化国资管理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考核薪酬分配制度。以整合提升、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国企改革思路,形成“桐乡市国资办—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公司(顶层公司)—经营性国有企业”的三层体制,改变原有的“桐乡市国资办—国有企业”的两层体制,成立桐乡市桐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通过股权划转、吸收合并等方式,在现城投公司和金凤凰集团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注入全市其他经营利润较好、现金流充分的国有企业,利用城投公司作为其子公司的市场评级,为我市再添一家市场资信不低于城投公司的市级投融资平台,最终通过成立国资顶层集团公司方式,发挥城投公司与金凤凰集团1+1>2的作用,进一步壮大我市国有资本,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力践行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大力推进20万吨/日新建污水厂、桐乡市城乡供水改造提升工程、桐乡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生态园区等项目。继续以限债务总量、降债务成本、调时间结构为重点,防范政策风险,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等方式隔离违规举借政府债务的风险。同时,按照上报省财政厅的五年化债计划,通过增收节支等办法增加财力,完成当年化债目标。 五、打造“人文”财税,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形象。 1.培育人才提能力。财税国资工作综合性、专业性很强,专业能力是财税国资干部的“吃饭功夫”和“看家本领”,财税国资干部要注重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专业能力。创新干部分层分岗位业务培训模式,有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干部知识结构。实施绩效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倒逼职能转变、工作改进。开展青年干部“行身践规矩,青春树理想”主题活动,引导青年干部将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青年干部尽快成长。 2.财税文化激活力。紧紧围绕财税国资事业科学发展的主题,使财税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促进财税国资事业发展的“动力阀”和“助推器”。充分发挥党团工妇的作用,组织开展财税国资业务知识考试、岗位比武、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并着力营造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将“实、稳、优”财税核心价值理念融入个人价值追求和实际工作中。 3.干部队伍增动力。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持任人唯贤,严把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突出实干导向、担当导向,大力重用敢担当、重实干、有作为的干部,切实抓好后备干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充分发挥各年龄段干部作用,让崇尚实干、敢于担当成为财税国资干部的鲜明特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的干部到重要岗位上来,不断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