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政务数据办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4005044/2019-62323 发布机构: 政务数管办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19-01-3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文件编号:
关于印发《桐乡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公管办)2018年度工作总结》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1-31  17:16 来源:桐乡市 浏览次数: 打印

下属各单位、各科室、各分中心、各窗口:

  现将《桐乡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公管办)2018年度工作总结》印发。

桐乡市政务服务和数据资源管理办公室

2019年1月30日

 

 

 

桐乡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公管办)

2018年度工作总结

  2018年,桐乡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公管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窗口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我市“两个发展重点”,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主线,全力以赴打通堵点、突破难点、聚焦热点,确保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共资源交易和中心队伍建设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努力提升群众和企业对改革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一个高质量的服务环境。

  2018年,实现政务服务办事事项全进驻,实现“最多跑一次”和“零上门”事项1525项,“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达到100%。全年各级办事大厅、分中心共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5.69万件,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理4213件,行政许可准确率为100%,承诺件按时办结率为100%。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组织各类招投标374场次,项目1344项,交易总金额为146.27亿元。全市镇(街道)共组织各类招投标项目1153项,成交金额14.46亿元。

  一、重点领域改革实现多元化突破,推动“最多跑一次”再深化

  (一)立足三个全面,推动改革突破重点、攻克难点

  1. 全面实施“无差别受理”。4月23日起,正式实施“1+N”“无差别”受理改革。29部门952个事项实现全科式“无差别”受理,受理窗口由原来的51个缩减至18个,群众办事等待时间缩短45%。公安、医保社保、不动产登记、税务、公积金等主题业务实行板块内的“无差别”受理。实现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一门、一号、一事、一窗”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成为嘉兴地区进驻事项最全、无差别受理最完整的改革样本。5月份,制定实施《桐乡市审批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向基层延伸工作方案》,实现“无差别”受理向基层延伸。

  2.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做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2.0平台迭代升级工作,实现在线平台三个“100%”。推行投资项目VIP组团服务,全年已为89个项目开展VIP组团服务,该改革做法被嘉兴“最多跑一次”改革简报刊发,并作为嘉兴地方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向省级报送。联合各部门实行“承诺制+标准地”“区域评价”“多评合一”“图审合一”“联合测绘”“竣工测验合一”“联合踏勘”等多项改革举措,推进项目审批简化优化标准化。进一步健全完善市、镇(街道)代办网络体系,2018年为497个项目开展全程代办、协办及指导办。打出企业投资项目改革“组合拳”,切实推进项目“最多100天”改革,8月起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实现率均为100%,我市“最多100天”实现进度位于嘉兴前列。

  3.全面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化规范化水平。大力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实施注册登记便利化十项举措,满足了各类企业的现实需求,提高了创业活力。2018年,我市新设企业网上申报已办结达到4497户。6月份,实行常态化企业开办当场办结,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企业常态化开办1个工作日办结,成为嘉兴市最先线下实现企业常态化开办一日办结的县市之一。实施以来,共办理企业新设立4683户,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4.15%,平均办理时间缩短74.5%。

  (二)创新数字化变革,推动就近跑一次、不用跑一次

  1.压缩物理距离,跑出智慧政务新速度。一是建立视联互动远程咨询代办平台,崇福镇东安村、芝村警务室办理点可远程办理社保、公安的157个事项。二是加快推进浙里办。变“现场办”为“移动办”,实现1255个事项的“掌上”申报,总数居浙江省第二。三是推行“一网通办”。分次推出一批与群众办事密切关联、流程相对简单的事项,开展全流程网上办理,目前,四星级及以上网上办理事项771项,比例93.45%。

  2.消除数据壁垒,释放便捷服务新动能。一是推广“一证通办”,86个证照、证明材料可通过“一证通”系统实现部门间共享利用,259个民生事项实现仅凭一张身份证就可办理。二是推行“一事通办”。加快商事登记“证照联办”,梳理实施省级“一件事情”,实现95个审批事项多部门、多环节联办。三是拓展刷脸可办事项范围,目前,已有470余个事项可通过刷脸办理。

  3.推行智能服务,刷新智慧政务新方式。一是推广应用政务服务综合自助终端,实现政务服务综合自助终端投放镇(街道)全覆盖,在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二是推进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建设。9月底,实现所有非税收入接入统一公共支付平台。三是建立多渠道预约机制。建立网站、微信公众号、12345市长电话的多渠道预约咨询机制,实现34个部门1525个事项7天内预约服务。

  (三)突出群众需求导向,提升政务服务满意率、实现率

  1.服务全覆盖,提升获得感。一是简化不动产登记。在巩固“五个一”不动产登记“一小时全流程即时办结”成果的基础上,完善电水气华数联动过户,全年办理联动过户2463户。5月,实现不动产交易登记向崇福分中心延伸,十大类登记类型全部“一窗通办”。二是积极推进公安业务整合。将护照、港澳通行证等事项延伸至崇福分中心办理点,户籍业务下放到9个派出所,车管业务延伸至银行、邮政等网点服务站,12个镇(街道)设立警医邮代办点,2家银行及8家4S店开展机动车抵押登记业务办理。三是不断深化社保医保改革。实施社保综合柜员制服务,全力打造社保事务“一件事情”办事链条。5月,医保社保向镇(街道)下沉,114项医保社保事项在崇福分中心实现“无差别”受理。截至12月底,已实现“同城通办”事项数为545项,比率达到35.7%。

  2.服务再优化,提升满意度。一是开展特色暖心服务,通过“延时服务”“错时服务”,实行午休值班制、周六轮休制,让请假不方便的群众得以在休息时间办理。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病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进企业、到工地,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上门服务。二是开展免费邮寄服务,通过一次申请、免费邮寄、直接送达的方式,避免办事群众来回奔波。截至12月底,为企业、群众免费邮寄证(照)12.2万份。三是开展外贸企业设立代跑代办。继续实行外贸企业“证照联办”,窗口一次性收取材料后,由专人实行代跑代办,截至12月底,为115家企业办理了527项外贸企业证照联办服务,企业办事的时间成本和商务成本大大降低。通过从群众和企业高度关注、反映强烈、办件量大的办事事项入手,深入“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提升实现率和满意度,据2018年全省第二次专项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满意度和实现率分别位居嘉兴第一和第二。

  (四)以规范化建设,推进中介服务有序高效

  1.完成2017年度涉批中介信用等级评定。完成对涉及8个部门,14个行业, 136家中介机构的信用等级评定。在114号码百事通电话抽查社会评价满意度测评中,我市中介服务满意率达到99.72%。健全中介服务信用评价机制,指导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测绘等行业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升信用评价规范化水平。

  2.完善中介机构线上线下双平台建设。做好“淘中介”桐乡站网络服务平台开发和升级工作,实施与一窗受理平台的对接,助力常态化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进一步构建高效有序的网上中介超市管理体系,出台《中介超市管理暂行办法》和《中介服务随机抽查实施办法》,规范网上中介超市运行管理,入驻嘉兴市淘中介桐乡站的中介机构159家。进一步完善中介实体平台,按照择优进驻的原则,总数达到27家,形成网上网下优势互补双向服务模式。

  3.加强对涉批中介机构的日常监管。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涉批中介机构延伸,创新“三治融合”带着中介一起跑模式,会同主管部门,每季度召开中介论坛,及时宣贯政策、通报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下半年,开展涉批中介机构执业行为普查及招标代理行业联合检查,出台《桐乡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代理机构比选管理补充规定》,强化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运用力度,巩固中介机构监管体制改革成果,实现中介服务费用下降54.27%,时间压缩64.25%

  二、公共资源交易实现系统化提升,推动交易平台建设再升级

  (一)数字化转变取得新突破。一是建设工程数据全程跑。通过电子招投标系统,实现建设工程全流程网上流转,交易服务收费系统实现电子发票功能,收费发票开具实现零跑次。全年65个项目完成全流程电子招投标。二是政府采购踩云轻松跑。通过“政采云”实现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流转。全年119个项目完成网上招标。积极配合推进市县一体化改革,相关定点采购项目由嘉兴完成统一入围招标,结果全市通用。三是土地网上交易不用跑。土地交易通过省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系统实现全程电子化,网上交易信息全部公开。同时实行实名认证和信息加密,保障竞买人身份的真实性、安全性。全年119宗土地通过平台交易,交易金额87.4亿元。

  (二)规范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以“六统一”推进小型平台规范统一。制定出台镇(街道)招投标小型平台“六统一”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强化招投标管理。二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制定出台项目负责人制度、开评标现场管理制度,加强开评标现场规范化管理。三是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严格实行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一标一评”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代理和评标专家行为。2018年,上报评标专家不良行为6起,公示招标代理不规范行为13起,发现代理机构重大差错3起。

  (三)优化服务取得新成效。一是精减流程,减轻企业负担。取消交易席位证和交易员制度,以及信息发布费和场地租赁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精准服务,重大项目提前介入。提前介入、主动对接等方式,加快招标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以招标文件论证会制度为抓手,对重大疑难复杂项目实行招标文件专家论证,不断提升招标质量。2018年,共组织11个项目招标文件专家论证。三是触角延伸,加强业务指导。强化对镇(街道)招投标小型平台建设业务指导,建立集中业务培训制度、业务指导结对制度和问题实时解答等制度,切实提升镇(街道)和部门小型平台实务操作能力。

  三、行政管理效能实现深层次推进,展现服务型政府新形象

  (一)开展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出台《桐乡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现场管理标准化实施办法》、《中心预约、咨询服务体系工作规范》、《红旗窗口考评办法》等三个制度,明确服务大厅功能划分与服务大厅设施配置,对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仪表仪态、文明用语及考核内容进一步细化优化,提升窗口受理人员创先争优、责任担当意识。9月底,开展为期一周的礼仪标准化和现场6S标准培训,切实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二)提升人员专业化素养。为加快窗口受理人员从专科向全科的转型,4月,制定出台《无差别受理业务培训计划》,利用中午及下班休息时间,开展70余次业务培训,加快窗口受理人员从“单一受理”向“综合受理”转变。同时,开展业务能力等级评定,实现受理能力与星级挂钩,有效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做好满意度测评及市长电话答复。委托第三方每月对各窗口办理办结的各类业务,进行随机电话回访满意度评价,群众满意率达到97.38%。根据市委、市政府“件件要落实,事事有回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市长公开电话承办内部运作工作机制,全年处理市长电话交办和投诉举报54件,办结率达100%,给办事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四、自身队伍建设实现全方位深化,助推高素质审批团队显担当

  (一)加强党的建设。抓好中心领导班子建设,通过中心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廉政专题会议等形式,加强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做到做官先做人,正人先正己,干事不出事。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涉及组织人事、经费使用等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在中心扎实开展“争当菊乡先锋,跑出桐乡速度”主题教育,开展“桐乡精神”、“我自爱桐乡”大讨论,推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严格落实党员发展工作机制,列入入党积极分子5名,转正1名,党组织的凝聚力日益增强。

  (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政纪,参加市纪委作风效能宣讲会的听课,传达上级有关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通报,进行廉政风险、作风纪律和警示教育,在思想上始终绷紧廉政这根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全力支持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职责,重大事项的决定决策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组的监督。领导班子带头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做到“红线”不碰,“底线”不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做到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开展、同落实。对市委第六巡察组开展常规巡察后反馈的意见,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积极开展整改,努力打造勤政廉政能政的一流干部队伍。

  (三)全力做好市委市政府各项重要工作。2018年,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六场战役”“五水共治”、省文明城市创建和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各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红袖章万人大巡防、文明劝导、河长巡河等各项任务。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开展“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分赴东田村、小元头村、青石村、金家浜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开展走访,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和困难诉求。积极开展审批服务下基层,通过走访调研、入企送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走访农户400余户、村(社区)5个、企业130余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形成浓厚的审批服务氛围,进一步优化我市投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