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市政府办 > 机构信息 > 区域概况
2017年桐乡市区域概况

发布时间: 2019-04-12  09:29 来源: 市政府办 浏览次数: 打印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桐乡市位于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30°28′—30°47′、东经120°17′—120°39′。东连嘉兴市秀洲区,南邻海宁市,西毗德清县、杭州市余杭区,西北接湖州市南浔区,北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市区距上海市148千米,距杭州市65千米。沪昆高速公路(G60)、申嘉湖高速公路(S12)、练杭高速公路(S13)、320国道、沪杭铁路客运专线、京杭大运河等水陆交通要道贯穿全境。

 

【自然环境】桐乡市境为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地势低平,无一山丘,大致东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倾斜,平均海拔5.3米。东西宽约36千米,南北长约34千米,总面积727平方千米。境内土壤为江、海、湖沼沉积物,分属水稻土和潮土两类,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和经济类作物。全市有耕地3.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3.7%。其中:水田3.14万公顷,旱地7593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0.5%19.5%。境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植物资源有720种,其中孢子植物74种、种子植物646种(裸子植物25种、被子植物621种)。主要动物资源有451种,其中:脊椎动物218种、节肢动物192种、软体动物32种、其他动物9种。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太湖运河水系。市境河流南接海宁长安上塘河水系,北经澜溪塘与江苏省河道贯通,京杭大运河流经市境段长39.09千米。全市有骨干河道45条,大部分河道与运河垂直相交,呈网状分布。与运河桐乡段相连的河道主要有金牛塘、白马塘、康泾塘、长安塘、含山塘、灵安港、羔羊港、西圣埭港、长山河等。境内河道总长2264.6千米,水域面积5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01%,河网密度为3.11千米/平方千米。属典型的江南水网平原。

(地方志办公室)

 

气候特征

【常年气候概况】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5℃。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11.0℃,出现在1977131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41.1℃,出现在201389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324日,平均结束日在125日,平均初冰日出现在1128日。年平均无霜期243.6天、雷暴日32.1天、大雾日30.6天、降雪日9.5天。年平均降水量1246.7毫米。1999年最多,降水量1755.6毫米;2003年最少,降水量744.4毫米。全年有两个主要雨季,第一个雨季在36月,其中34月为春雨期,降水量在370.6毫米—108.7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18.2%56月是主汛期,称为梅雨期,降水量在715.3毫米—94.7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24.3%。第二个主要雨季是9月,称为秋雨期。年平均雨日140.7天,最多为2010年,达154天,最少为2013年,仅118天。年平均日照1799.4小时。其中7月、8月最多,月平均日照分别为208.5小时和206.1小时。1月、2月最少,月平均日照分别为113.0小时和107.4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308.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幅度在76%82%之间。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高温干旱、台风、霾、连阴雨、寒潮、雷电及大风等。

 

2017年气候特征】2017年,桐乡市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偏多,日照时数偏少。冬季气温偏高,梅汛期降水集中,夏季高温天数多。年平均气温为18.0℃,比常年平均偏高1.5℃。全年有11个月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1月平均气温6.8℃,偏高2.8℃,为历史极值。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高温日38天,其中年极端最高气温40.5℃,出现在72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2℃,出现在1218日。终霜出现在34日,初霜出现在1124日,全年无霜期264天,比常年多20.4天。全年结冰日18天,大雾日8天,霾日38天。年降水量1504.9毫米,比常年多258.2毫米。其中有9个月雨量比常年偏多。年雨日141天,接近常年。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暴雨)天数4天。全年出现降雪2次,无积雪形成。年日照时数1751.2小时,较常年少48.2小时。全年雷暴日22天。年蒸发量962.7毫米。梅汛期前期以系统性降水为主,后期多雷阵雨,日降水量超50毫米的暴雨日2日。69日入梅,75日出梅,入出梅时间接近常年(常年入梅612日,出梅78日)。梅雨量297.4毫米(梧桐),较常年(251.4毫米)偏多。全年无直接台风影响。

2017年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2017年,桐乡市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主要有:全市年平均气温18.0℃,较常年平均(16.5℃)明显偏高,与2016年并列历史第一。冬季(201612月—20172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平均偏高1℃以上,其中冬季全市平均气温7.4℃,比常年偏高2.3℃,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冬季。春季平均气温为17.2℃,亦是历史同期最高。夏季高温强度仅次于2013年,位列历史第二。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38天,超常年平均(17.1天);最高气温超38℃的高温日数15天,均仅次于2013年。71229日、828日出现连续高温,72027日出现8日连续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8℃的高温酷热天气。(杨冬晨)

 

历史沿革

【概况】桐乡历史悠久,分布于境内的罗家角、谭家湾、新地里、新桥、张家埭、吴家墙门等数十处古文化遗址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其中1979年发掘的石门罗家角遗址,属马家浜文化早期类型。市境周时名御儿,属越国。春秋时为吴越接壤争战之地。越王勾践三年(吴王夫差二年,鲁哀公元年,前494),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自御儿至今钱塘江以西皆属吴。战国初年,吴越战事又起。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鲁哀公二十二年,前473)冬,越王勾践灭吴,市境复归越。越自勾践以下,传六世而为楚所败,楚国“尽取故吴地至浙江(钱塘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此地遂入楚境。秦统一中国,郡县天下。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置会稽郡,下设由拳、乌程等县,今市境属由拳县。西汉时,御儿又称语儿。汉高祖五年(前202),今市境属楚国。汉高祖六年(前201),今市境属荆国。汉高祖十二年(前195),改荆国为吴国,今市境属吴国。汉前元四年(前153)以后,恢复会稽郡,今市境属会稽郡。汉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会稽郡属扬州,今市境属扬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割钱塘江以东为会稽郡,钱塘江以西为吴郡,今市境隶属吴郡。三国吴黄龙三年(231),由拳县“野稻自生,改为禾兴”(元《至元嘉禾志》)。赤乌五年(242),避太子和讳,改禾兴县为嘉兴县,属吴郡,今市境隶属嘉兴。此后历晋、宋、齐、梁不变。南北朝陈永定(557559)初立海宁郡,今市境部分地域隶属海宁。隋朝时,并嘉兴县入吴县,今市境属吴县,隶属苏州。唐武德七年(624)复置嘉兴县,隶属苏州,今市境属苏州嘉兴县。翌年,又废嘉兴入吴县,今市境隶属吴县。贞观八年(634),复置嘉兴县,属苏州,今市境其时仍名御儿,为嘉兴县西南境。乾符六年(879),升御儿乡为义和镇。五代后梁开平初,吴越王钱镠废镇称义和市,属杭州,今市境随嘉兴隶杭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吴越王钱元瓘析嘉兴县西南境崇德、南津、语儿、千乘、积善、石门、募化七乡置崇德县,设县治于义和市(今崇福镇),属杭州。元《至元嘉禾志》:“晋天福间始析崇德七乡置县于义和市,因乡以县名。”天福五年(940),钱元瓘于嘉兴县置秀州,为吴越国所辖十三州之一,崇德与嘉兴、海盐、华亭同为秀州属县。北宋熙宁十年(1077),再割嘉兴县之梧桐、永新、清风、保宁、千金五乡入崇德县。政和七年(1117),赐秀州名为嘉禾郡,崇德县隶属嘉禾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秀州为府,称嘉兴府。嘉定元年(1208),又升嘉兴府为嘉兴军节度,崇德县仍隶属嘉兴。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嘉兴军节度为嘉兴路,置嘉兴路总管府,后属于江浙行省,下辖崇德等三县一府(华亭府)。元贞元年(1295),升崇德县为崇德州,隶属嘉兴路。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嘉兴路为嘉兴府、崇德州为崇德县。洪武十四年(1381),嘉兴改隶浙江布政司。从此,崇德随嘉兴隶属于浙江。宣德五年(1430),巡抚、大理寺卿胡概奏析崇德东境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新、梧桐六乡置桐乡县,设县治于梧桐乡凤鸣市(今梧桐街道)。清,崇德、桐乡两县同隶属嘉兴府。清康熙元年(1662),因崇德之名与清太宗皇太极年号同,故避讳称石门县,并改石门镇为玉溪镇。1912年,废嘉兴府,石门、桐乡两县属钱塘道。1914年,石门复称崇德。1927年废道制,两县直属浙江省政府。1938年划属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391947年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48年后属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5月,桐乡、崇德先后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德、桐乡两县同隶嘉兴专区。195811月,崇德、桐乡两县合并,称桐乡县。1970年,改嘉兴专区为嘉兴地区,桐乡县隶属嘉兴地区。1983年,撤销嘉兴地区,分设嘉兴市、湖州市,桐乡县隶属嘉兴市。1993年,桐乡撤县设市,隶属嘉兴市。

(地方志办公室)

 

行政区划

【概况】821日,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桐乡市调整部分镇街区行政区划。撤销龙翔街道建制,将原龙翔街道管辖的区域和濮院镇所辖的西浜村划归乌镇镇管辖;撤销高桥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市政府直辖,并在此区域内设立高桥街道。调整后,桐乡市辖乌镇、濮院、屠甸、石门、河山、洲泉、大麻、崇福8个镇,城区设梧桐、凤鸣、高桥3个街道。同步对桐乡经济开发区和高桥街道实施“区街合一”管理体制。其中,乌镇镇区域面积110.93平方千米,下辖社区4个、村26个;濮院镇区域面积60.47平方千米,下辖5个社区、村13个;开发区(高桥街道)管辖面积93.31平方千米(高桥街道区域面积55.02平方千米),下辖社区1个、村15个,托管7个村(梧桐街道众善村、安乐村、百福村,凤鸣街道长新村、桑园桥村、李家弄村、史桥村)。至年底,桐乡市辖8个镇、3个街道、176个村、35个社区。

2017年桐乡市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

                                      单位:个

镇、街道

村民委员会

社区居委会

数量

名    称

数量

名  称

乌镇镇

26

白马墩 分水墩 碓坊桥 浮澜桥

陈庄 虹桥 南庄桥 横港 彭家

陈家 五星 双塔 颜家 民合 浙月

新翁 西浜 元丰 南王 董家 金牛

正福 杨园 翔厚 单桥 皂林

4

东苑

南宫

银杏

秀溪

濮院镇

13

新河 永越 永乐 新濮 新星 永联

新东  新联  新港 新妙智 红旗漾  油车桥  星旗

5

永乐 梅园

 双龙 锦苑 新生

屠甸镇

8

联星  红星  荣星  万星 海星

和平  恒丰  汇丰

1

屠甸

石门镇

18

叶新 桂花 颜井桥 白马塘 石门   墅丰 民丰 民联 殷家漾 陆家庄

 春丽桥 周墅塘 郜墩 东池 安全

羔羊 二大埭 崇安

1

玉溪

河山镇

9

八泉  庙头  堰头  五泾 王家弄

河山 石栏桥 华台 东浜头

1

河山

洲泉镇

19

马鸣 众安 义马 湘溪 晚村 道村

后塘  夜明  坝桥 青石 合兴

金家浜 清河 东田 小园头 岑山

南庄 石山头 屈家浜

1

朝晖

大麻镇

11

海华 麻溪 西南 大庄 湘漾 百富

崇益 光明 吉字浜 永丰 黎明

1

大麻

崇福镇

26

城郊 上市 东安 民利 湾里 留良

新桥 华光 御驾桥 南阳 茅桥埭

钱家埭 李家浜 陈家埭 店街塘 芦母 景卫 中夫 李家坝 联丰 上莫  新益  利顺 星火 五丰 芝村

3

语溪 崇德

 中山

梧桐

街道

17

城东  东方红 庆丰 三新 民安 城西 钱林 同心 逾桥 梧桐 安乐 百福

  新玄 桃园 众善 革新  城南

16

庆丰 九曲

 东兴 杨家门 学前 大发

文昌 凤鸣

永宁 环南

复兴 同庆

百乐凤凰  振东  莲花

凤鸣

街道

14

史桥  红旗  灵安  环南 路家园

西牛桥 建胜 合星 中群 联庄

新农村 长新 桑园桥 李家弄

1

灵安

高桥

街道

15

落晚 楼下角 高桥 亭桥 永安  

毛水浜  范桥 三村 骑力 湘庄 龙南 漕泾 迎丰 越丰 新丰

1

高桥

 

(沈 娟)

 

 

 

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

【概况】2017年,桐乡市经济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2.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2850.8245.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6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407.84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368.3亿元,增长7.3%。财政金融总体平稳,实现财政总收入108.3亿元,比上年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7亿元,增长5.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251.2亿元和100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8%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056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84元,增长8%。实现进出口总值360.5亿元,增长28%,出口总值243.8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6亿元,增长10.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桐乡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4.7%,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97%,新增发明专利232件,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深入实施“金凤凰”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443名,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深化“工业强市”建设,实施“机器换人”项目561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38家,完成“个转企”413家,两化融合跻身全省一类地区。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浙江制造”认证产品2个、浙江名牌5个。实施服务业强市培育行动计划,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楼宇经济培育稳步推进,新增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111家,获浙江省服务业强市考核一等奖。全力做好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总决赛的承办工作,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速推进,新引进互联网项目159个。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乌镇—石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全年接待游客20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4亿元,蝉联全省旅游发展十佳县。做优做精现代农业,深入实施“12355”行动计划(力争建成1个现代农业园区、20个农业特色精品村、3个特色农业强镇、5条农业全产业链、50个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扎实推进“一镇三村”(石门镇,洲泉镇马鸣村、大麻镇海华村、崇福镇城郊村)试点建设,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生态高效农业加快发展,获首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称号,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实施全省首个杭白菊气象指数保险。

 

【有效投资稳步增长】2017年,桐乡市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5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235亿元、服务业投资2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3%8.6%;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技术改造、生态环保投资增速均高于总体水平。178项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95亿元,开工率97.2%。其中,29项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加快,濮院毛衫时尚小镇、乌镇互联网小镇分别完成投资20亿元、10亿元。实施招商引智百日攻坚,合同利用外资9.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136.9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73.7亿元,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个。要素保障不断增强,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65.33公顷,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复垦212.13公顷,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80.6公顷,盘活(供应)存量建设用地201.33公顷;新建天然气供气管线100千米,保障天然气供应3.5亿立方米。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2017年,桐乡市积极对接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战略,启动桐乡市“大湾区”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出台《桐乡市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战略规划》,积极推动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等重大平台列入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退散进集”(推进“低小散”企业、个体户作坊向工业园区集聚),整治企业2281家,淘汰低效落后设备2863台(套),腾退低效用地108公顷。新增股改企业16家,上市企业1家,私募基金实到资金101.8亿元,新增各类直接融资66.6亿元。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启动杨家门旧城改建(三期)项目,推进濮院镇、乌镇镇、杨家门(一、二期)等旧城改建房屋征收扫尾工作,棚户区改造签约851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7个。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1371项,覆盖率98.1%,其中296项实现“零跑次”。实施行政区划和主城区开发管理体制调整,撤销龙翔街道和高桥镇建制,重新组建成立开发区(高桥街道)、乌镇镇和城区开发管理委员会,全市大平台格局基本形成。稳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等各项改革。

 

【绿色发展步伐加快】2017年,桐乡市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开展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百日攻坚战,清淤河道254万立方米,整治191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市级以上河道Ⅲ类水比重提高到57%。加快城乡污水入网建设,新建污水管网53.9千米,改造城乡生活污水治理16248户。深入开展“五气共治”(治理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餐厨油烟和秸秆焚烧),推进工业烟尘粉尘治理,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228台,新增绿化造林面积213.33公顷,PM2.5浓度比上年下降9.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2%。加快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三改”503万平方米,“拆违”218万平方米,全面完成省级和嘉兴市级重点问题点位整治。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及充电桩建设,新增新能源公交车62辆、充电桩45个;全年光伏发电60兆瓦,深入实施省“百万家庭屋顶光伏计划”,新增户用光伏并网2300户。编制年度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报告和市级温室气体清单。推进桐乡开发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不断扩面。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2017年,桐乡市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576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7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新增职工养老保险33663人,净增基本医疗保险5600人。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发放低保金、医疗救助等各类救助金3689.8万元,受惠家庭5000余户。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扎实推进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市创建,高考一段上线人数、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教育设施持续改善,北港小学改扩建工程、桐乡高级中学改扩建三期工程等顺利推进,实施8个幼儿园扩容工程。经过三年筹备,桐乡技师学院被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人才下沉、资源下沉,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扎实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覆盖面不断扩大,桐乡市妇幼保健院、桐乡市公共卫生中心正式启用,与沪杭医疗机构开展紧密合作,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人文名城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市图书馆迁建项目进展顺利,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深化巩固“三治”(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成果,做好党的十九大、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工作,实现“平安桐乡”十二连冠。

(程跃峰)

 

精神文明建设

【概况】2017年,桐乡市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创建浙江省文明市为统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开展第四届桐乡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常态化开展“桐乡好人榜”好人评选,向上级部门推荐道德建设先进典型。年内,表彰“桐乡市道德模范”10名 ,葛瑞娥当选第五届“浙江省道德模范”,葛瑞娥、汤锡强当选第六届“嘉兴市道德模范”;评选“桐乡好人”12名, 5人获评“浙江好人”,8人获评“嘉兴好人”。开展新一轮基层系列文明创建规划工作,做好全国级和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推荐申报,指导恒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濮院镇新联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新增省级文明单位2家、文明镇1家、文明村3家、文明社区1家。考核验收20152016年度桐乡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命名市级文明单位17个、市级文明村5个、市级文明社区3个。市文明办出台《关于开展“倡导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打造移风易俗的“桐乡样本”。 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良好家规家风”主题教育活动,深化“星级文明户”“百户特色文明家庭”创建,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最美邻居”等创评活动,6个家庭获“浙江省文明家庭”称号。注册志愿者11.8万余人,星级志愿者816人,新设 “幸福桐乡”志愿驿站10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依托社会组织开展爱心帮扶贫困青少年、关爱孤寡老人、礼让斑马线、弯腰一秒拾起文明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时间增加到10.1万小时。推进浙江省文明市建设。启动浙江省文明市创建工作,落实《浙江省文明县(市、区)测评体系》要求,印发《关于开展创建浙江省文明市活动的实施意见》和责任分解表,出台《桐乡市年度镇(街道)文明创建工作考核办法》,将创建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对镇(街道)及部门的年度考核工作之中。召开“筑人文名城·颂风雅桐乡”文化发展大会暨省文明市创建动员大会,研究部署省文明市创建工作。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全年在市域主要媒体刊登公益广告版150,播出公益广告430小时;市区新增公益广告2万余平方米、墙绘近万平方米;制作张贴“文明餐桌”标识贴1.6万张、“文明旅游”“禁烟”等公益提示贴5000张;市区公交站台实现公益广告全覆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阅读伴我成长、中华经典诵读、美德少年评选、争做文明小使者等系列活动,105名少年被授予桐乡市“美德少年”称号。围绕“我的中国梦”主题,在清明、“六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前后,开展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寒假、暑假“春泥计划”,举办2017年桐乡市暑期“春泥计划”启动暨第七届“恒基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全市各地组织各类“春泥计划”活动近3000场次,累计参与活动的未成年人25万余人次。开展机关部门、文明单位与乡村学校少年宫结对活动。做好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管理平台信息录入工作。崇德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蓝印花布课程成果代表嘉兴,参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校本课程暨美术教育“高参小”成果展。做好文明校园申报、考核、命名表彰等工作,37所学校被授予“桐乡市级文明校园”称号。

 

【基层系列文明创建结硕果】11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中央文明委公布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名单,濮院镇新联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恒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国家综合性奖项的最高荣誉。近年来,新联村坚持以文明新风作指引,村级经济健康发展,村容村貌得以美化,村风民风文明向上。3年来,投资142万元新建服务用房,方便村民休闲、娱乐;开展“革除陋习、倡导文明”“我看新联新变化”“文明从脚下起步”等村民道德实践活动,激发村民参与创建文明村;组织“文明家庭”“道德新联人”“十佳村民奖”等系列文明评比,调动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恒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桐乡市首家“全国市政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公司坚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近年来,不断创新举措,通过开设“一课两堂”、设立恒基“感恩日”、举办“家风家训”专题讲座等活动拓展企业文明内涵;推行“三联三会三课”党建文化新机制,在服务员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经验,形成了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张梅玫)

 

美丽乡村

【概况】2017年,桐乡市继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桐乡市江南水乡特色,结合自然、人文、产业、风俗、特产等方面确定6条精品线路。按照“洁化、绿化、美化”要求,推进主要道路、通景公路两侧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方面,全市已完成各具特色的精品线路绿色人文景观带、乡村农旅观光带2条。全方位发掘村庄的个性和特色,建设一批具有“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相互叠加功能的精品村。年内,石门镇通过第二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创建;屠甸镇荣星村、洲泉镇东田村、石门镇墅丰村、乌镇镇杨园村通过省级精品村创建;石门镇郜墩村、乌镇镇西浜村通过嘉兴市级精品村建设创建。启动建设马鸣村等5个第五批历史文化村,带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行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向高水平全域化推进。深化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桐乡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执行组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15个部门、12个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组织、指导、协调、考核全市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工作。市政府出台《桐乡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桐乡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操作细则》。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就地资源化处置,农业大循环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全年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115个村,覆盖率65.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7年,桐乡市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以进污水管网和微动力处理模式进行。全年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制村26个,新增受益农户5208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治污重点建设工程,自2014年开始,桐乡市出台《桐乡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意见》,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至2017年年底,累计受益农户54118户,其中2014年受益农户18685户、2015年受益农户20244户、2016年受益农户9981户、2017年受益农户5208户,覆盖全市规划区以外所有建制村118个,覆盖率100%

(沈丹婷)

 

五水共治

【概况】2017年,桐乡市“五水共治”以“全面剿灭劣Ⅴ类水”为契机,通过健全工作机制、狠抓项目推进、严格执法监管、推动全民治水,全市水环境得到全面改善。112月,全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评价为良好;10个市控以上断面考核,Ⅲ类水断面8个,Ⅳ类水断面2个。12月,市级以上河道中Ⅲ类水占57.1%,比上年增长14.9%,Ⅳ类水占32.9%,比上年下降2.2%,市域149个监测点位(其中5个清淤中),Ⅲ类水占61.8%,增长2.6%,Ⅳ类水占29.9%,比上年增长0.7%。大力推进“全面剿灭劣Ⅴ类水”工作,境内191个劣Ⅴ类水体全部通过验收销号,所有池塘全部达标。全面落实河长制,设立市镇两级总河长及河长制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编制“一河一策”,推广河长制APP运用,全市有“河长”2813名,其中市级河长43名、镇级河长283名、村级河长2045名、小微水体管护人442名;深化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在交界河道开展河长互聘;完善督查考评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年新建污水管网86.24千米,城镇生活污水入网改造9608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6640户,河道清淤254万立方米,打通断头河118条,排摸疏理307个老旧小区管网,整治企业584家、餐饮企业143家、洗车行业313家,拆除(关停)砂石料码头39家、整治提升14家。开展专项巡查和在乌镇主要断面设置“天眼”及在主要河道设置水质无线监测站,较好地保障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的水环境质量。编印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在电视、报纸、微信等各类媒介上开展集中宣传,组织开展“剿劣先锋”评比活动、少儿书画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验水亭等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

 

【开展第一批精品河道创建】818日,市“五水共治”指挥部办公室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桐乡市精品河道创建考评办法》,开展第一批精品河道创建工作。按照“可看、可学、可示范、可持续”要求,坚持年初申报、创建培育、年底考评、动态复评原则,制订评分标准,对前期工作、河道治理、环境治理、长效管护等4个方面,采取查阅申报材料与现场实地踏看相结合的方式,按标准实行百分制定量考评。各镇(街道)申报精品河道38条。12月,市“五水共治”指挥部办公室印发《2017年度桐乡市精品河道验收工作方案》,并组织验收工作。精品河道验收小组按照河道完成“五化五有”(净化、绿化、文化、亮化、洁化;有净水措施、有便民设施、有景观节点、有人文底蕴、有管护机制)工程项目,自评分90分以上,河道长度300米以上,沿河无排污口、违章建筑、侵占河道、非法捕鱼行为,河道及周边环境长效管护措施全部落实等五大要求开展验收工作。201838日,市“五水共治”指挥部办公室公布屠甸镇火炉浜等30条河道为2017年度桐乡市精品河道。所有精品河道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进行资金竞争性分配。奖补内容包括坡岸整理、生态护岸、亲水平台、水生植物、生物浮床、河道增氧等工程措施。经中介机构审价后,市财政分类按工程结算审定价补助50%,其中一等奖河道每条补助最高不超20万元,二等奖河道每条补助最高不超10万元,三等奖河道每条补助最高不超5万元。

2017年度桐乡市精品河道

等级

河道名称

所属主体

 

火炉浜

屠甸镇

孙家门浜

凤鸣街道

南桥头浜

石门镇

老屋里浜

洲泉镇

塔顶桥港

开发区(高桥街道)

渡圣桥港

河山镇

秀水浜

开发区(高桥街道)

沐恩桥港

乌镇镇

东坝头桥港

崇福镇

桃园浜

梧桐街道

 

北张浜

开发区(高桥街道)

南妙智港

濮院镇

朱家浜

乌镇镇

南木桥港

洲泉镇

薛家桥港

乌镇镇

 

洲泉镇

后木桥港

石门镇

夏石桥港

大麻镇

北公桥港

梧桐街道

西坝桥港

崇福镇

范蠡湖浜

屠甸镇

火炉金港

屠甸镇

丁家桥港

崇福镇

金塘浜

濮院镇

大宏村浜

开发区(高桥街道)

狮子浜

乌镇镇

马家浜

开发区(高桥街道)

戏文浜

凤鸣街道

打铁桥港

洲泉镇

蚕种场港

大麻镇

 

 

【全面剿灭劣Ⅴ类水】2017年,桐乡市全面贯彻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精神,及时作出决策部署。2810日,市“五水共治”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人员地毯式排查全市2300多个小微水体,现场采样检测水质,排查出劣Ⅴ类水191个,建立信息库,制定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并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完成劣Ⅴ类水体清单、主要成因清单、治理项目清单和提标深化清单。46月,桐乡市开展劣Ⅴ类水剿灭“百日攻坚”行动,包括清理清剿专项整治、水系连通(活水)专项整治、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专项整治、排放口专项整治、码头提升专项整治、雨污合流专项整治、餐饮污水规范处置专项整治、洗车行业废水专项整治、水产养殖减量提质专项整治九大专项整治行动。4月中旬,排查各镇(街道)454个池塘,排查出未达标池塘89个,制定“一塘一策”方案,开展综合治理,至6月全市池塘全部达标。1123日,省剿劣验收组协同嘉兴市剿劣督导组到桐乡市开展剿灭劣Ⅴ类水验收工作,桐乡市191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部通过销号验收。

(沈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