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83002558307Q/2019-80622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19-05-06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文件编号: |
桐乡市民政局关于印发《2018年民政(社会)工作总结及2019年民政(社会)工作要点》的通知
|
||||||||
|
||||||||
局机关各科室、下属各单位: 现将《2018年民政(社会)工作总结》及《2019年民政(社会)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桐乡市民政局 2019年4月28日 2018年民政(社会)工作总结及2019年 民政(社会)工作要点
2018年,桐乡市民政系统以重点项目推进年、智慧民政建设年、养老服务提升年、社会组织发展年、作风建设主题年为载体,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履职、开拓创新,民政事业发展呈现动力增强、转型加快、质效提升的新态势。 一、2018年民政(社会)工作总结 (一)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积极履行民政工作职能 1.全力维护好稳定大局。充分发挥工作专班职能,做好涉军、移民群体信访矛盾化解工作。2018年两大特殊群体总体形势平稳,无重大群体访、越级访事件发生。全年累计接待两个群体上访380多人次,约谈重点人员11批80多人次,发布信息专报28期。解决移民合理诉求84项,慰问救助249人,提供小额贴息贷款600多万元。 2.切实推进两项领域改革创新。一是建立“标准化+”养老的“桐乡样本”。以省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项目——养老标准化试点为依托,发布17项养老地方标准规范,建立桐乡市社会养老服务“5L”标准体系,成为全省首个社会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项目——“互联网+”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目前正在编制中。二是创新发展社区自治的“桐乡经验”。以创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样本和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首创“一约两会”(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为载体的基层民主协商,激发村社自治活力。目前,“一约两会”已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累计参事600次、服务800多次,搜集社情民意10500多条。“杨家门社区工作法”成为嘉兴市唯一一个入选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百强。“桐乡市探索构建‘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获嘉兴市“三社工作”制度创新奖。 3.发挥民政职能助力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八八战略’大宣讲、思想观念大解放”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举办“民政暖人心”民生纳凉会(座谈会)15次,完成桐乡市交办问题6件,嘉兴市“局长流动工作室”问题3件。二是助力“六场战役”。通过构建“党建联动、品牌联创、制度联建”的“三联模式”,以服务民生为抓手主动助力“六场战役”工作推进。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多次,参与人数500多人次。 (二)依托政府民生实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1.推进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目前,乌镇镇、崇福镇、梧桐街道、凤鸣街道4家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 2.推进助餐、配送餐服务。今年以来,累计投入改造经费100多万元,目前,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123个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58.29%。 3.切实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全市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医养结合签约实现全覆盖。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05张,公建民营机构5家。建立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17家养老机构获得“星级”评定,116家照料中心达到3A级以上,下拨各项建设和运营补助费用2000多万元。 (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创新发展社区治理经验 1.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制定《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推进城乡社区治理。2018年,濮院镇新联村成功申报第六批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村居组织;2篇案例入选浙江省城乡社区治理优秀案例;越丰村等6个农村社区被命名为浙江省示范型农村社区,桃园村等19个农村社区被命名为嘉兴市完善型农村社区。全市211个村、社区取得“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统一信用代码证书”,节约办事流程。 2.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做强市镇两级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平台,建成市级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1家,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9家,成功举办桐乡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新登记社会组织73个,现有登记或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2847个,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及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100%,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达1025.94万元。一年来,全市各社工机构、社工站、公益性社会组织共完成服务案例756个,直接服务人次5.3万,受众人数达13万。 3.提高社工专业化水平。动员组织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全市考生总人数首次突破2000人,同比增长近45%,705人通过考试,通过率33.5%,创历史新高,全市现有持证社工1704人。2018年,我市共有2人获评省级社区工作领军人才,4人获评嘉兴市级社区工作领军人才;1人获嘉兴市十佳优秀社工。全市新增社工专业岗位58个,新增社工机构4家,新增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20家。 (四)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不断增强兜底保障能力 1.扩大救助覆盖面。落实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共支出社会救助和慈善资金8200余万元,惠及困难家庭1.1万多户。出台《桐乡市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完成孤儿及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2次提标。同时,强化救助领域社会力量配置,11名专职社工已全部到位。 2.提高救助精准度。制定《桐乡市关于开展困难家庭大帮扶专项破难行动的方案》,分类梳理困难家庭反映的困难问题8067条。开展“暖巢行动”,为40户低保家庭每户免费提供8000元左右的房屋家居改造。开展“点亮凡星”关爱帮扶留守困境儿童项目。稳步推进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和邮善邮乐慈善超市建设。 (五)夯实民政基层基础,有效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 1.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以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目标,全面做好退役安置和抚恤优待。采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纸质信息18229条。制定《桐乡市退役军人服务网络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推进三级服务网络建设,现已完成市、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全覆盖。设立22万元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光荣之家”优抚服务项目。 2.民政专项事务有序开展。96345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与市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全年接到各类求助电话34939件。积极推广结婚登记颁证服务与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全年办理婚姻登记7304件。深入推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惠民殡葬累计为5396户丧户减免376.34万元。开展“星级福企”评比工作,做好停产福利企业95名残疾人安置工作,新增3家福利企业。完成全国地名二普国家入库验收。编制《桐乡市地图集》,老城区老旧小区门牌整治,两个已完成。12个村级地名纳入新出台的《桐乡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3.推进民政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安排专项预算300万元,启动桐乡市社会组织孵化园改建项目,于12月正式开工。二是推动市殡仪馆改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7900万元,用地6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11月份项目正式开工。 4.提高民政自身能力建设。民政“最多跑一次”事项全部实现无差别受理,全年累计办理事项15.04万多件,其中从4月底起实现无差别受理办件17832件。群众办理老年优待证、申请门牌证延伸到各镇街道,实现了就近就地跑一次。通过举办“桐乡民政论坛”、撰写勤政感悟,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创新实干意识。数字民政一期建设项目初见成效,二期项目投入资金80万元。高度重视市委巡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针对四个方面的意见,共制定32条整改措施。 二、2019年民政(社会)工作要点 2019年,是民政系统机构改革调整的第一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第十四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积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切实履行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和专项行政管理职能,在服务全局工作和中心工作中进一步开创桐乡民政工作新局面。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按照加快实现“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服务”作用,不断增强民政公共服务能力,以民政服务“码上办”为主抓手,实现民政公共服务马上办理(一码通办),特殊事项预约办理,特殊情形代为办理。2019年,省民政厅12项“码上办”事项全面开展,其中“互联网+”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审批“一网办理”、社会工作“码”上查、地名门牌“一网办理”、殡葬服务“亲人身后事”、社会救助“一证通办”等6项服务全面完成,其余6个事项在2020年完成。同时,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重心下移,办理窗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大多数事项实行就近跑一次。 (二)全力打造桐乡“幸福养老”品牌。创新智慧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模式,建设市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个性化养老、助老服务,全力打造桐乡“幸福养老”品牌。出台《关于全面提升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把乌镇智慧养老模式推广到全市。新建4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A级(含)以上比例达到80%,社会化运营比例达到70%。助餐、配送餐服务模式多样化且覆盖70%城乡社区。国家级试点“互联网+”综合养老服务业标准化项目完成验收,省养老标准化项目宣贯实施。建立消防智慧监管系统,实现全市养老机构消防标准化全覆盖。 (三)深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构建“8+1”社会救助信息平台,提高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力。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施行低保、低边家庭渐退期一年制度,落实困难家庭重病患者单独立户纳入低保规定。规范特困人员认定和供养资金保障,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各镇、街道专业社工配置,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进一步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规范开展收养工作,积极推进第三方机构收养登记评估工作。指导开展“福彩暖万家”系列主题活动。 (四)实施社会组织“培育监管行动”。制定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标准规范,完成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实现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覆盖并实体化运作。制定《桐乡市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规范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强化社会组织“双覆盖”动态排摸,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发展公益金。鼓励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施意见,推动部门主导购买模式向统筹规划模式转变。加快培育社工机构,推进社工人才培养,培育本土督导团队。 (五)总结提升社区自治“桐乡经验”。按照“服务规范化、品牌特色化、议事标准化”建设品质社区,推动品质城市打造。一是编制社区规划,实施社区服务“提质”工程。启动城市社区公共管理设施布点规划,稳妥推进城乡社区规模调整,合理划分社区单元,推动社区健康发展和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撤村建居”试点工作。二是建设“品质社区”,深化社区治理“深耕”工程。开展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深化试点,推出楼道公约、小区公约、广场公约、市场公约、公园公约等一批特色化自治公约。开展“三治信农贷”在城市社区试点推广,通过“道德为担保、诚信换授信”的方式,撬动金融资源激励居民的内生动力。三是加强标准化建设,推进议事协商“规范”工程。制定《桐乡市城乡社区议事协商规范》县级标准,完善三级议事协商机制。积极开展基层减负工作,重点清理面向村(社区)的“七多”问题。推广运用桐乡社区形象标识,彰显桐乡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 (六)大力推进“殡葬服务”体制改革。开展“殡葬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一是牵头推进“身后一件事”联办平台建设,实现“亲人身后事”全事项跑一次改革。以行业管理为牵引,开展“住宅式”坟墓排查和乱埋乱葬整治工作。开展殡仪服务向镇(街道)、村(社区)服务延伸,提供菜单式服务,推广移风易俗。二是进一步提升城市人文墓园。龙山公墓将改造提升牌楼两侧绿化及道路,展现园林和文化特色,新建公墓休闲区,改造现有安息堂,加快推进圣皇庙墓区规划建设工作,提升为民服务功能。三是积极推行节地生态葬法。加强“绿色殡葬”新理念的宣传与农村生态墓地硬件设施、规范管理的完善,有效集约利用土地,提升殡葬服务质量。 (七)强化民生保障提升专项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慈善精准帮扶基地建设,组织开展针对困难家庭帮扶的电商培训活动。着力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切实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促进地名标准化建设。加快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和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开展浙江省内异地补结(离)婚姻登记手续,推进全省婚姻登记证电子证照库建设,开通“嘉兴市民生档案服务”平台,积极推广结婚登记颁证服务与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充分发挥福利企业协会作用,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彩票销售安全、规范运营。做好96345热线的为民服务工作,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与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配合做好党员志愿服务。 (八)推动民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对民政系统下属事业单位进行重组,整合现有相对分散的资产和资源,推动经营管理体制转变,实行公司化运作以激发内在活力,进一步拓展延伸服务范围,走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道路,通过市场竞争提升各项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增强我市民政服务事业的市场引导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