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阅读辅助 关怀版
首页> > 人大代表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对市十四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第3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9-06-25  16:50 访问次数:


沈利清等12位代表:

你们在市十四届党代会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高水平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桐乡市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级的技能人才政策,围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和以乌镇为核心的“一业一网”,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面向全体劳动者,分人群对象和产业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技能人才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为我市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输送了许多技能人才。

一是培养了一批适应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技能人才。近年来,在政策红利的驱动下,桐乡市紧密结合重点发展产业、行业,围绕各类群体,在机械制造、服装纺织、玻纤化纤、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等行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主要包括机修钳工、电工、服装制版师、纺织染色工、纺织纤维梳理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工种)。到目前为止,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16.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数比超过30%。

二是选拔了一批在行业内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重视推优,营造氛围,积极组织推荐省“万人计划”、浙江省“首席技师”、“嘉兴工匠”等的评选,开展桐乡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评选活动。到目前为止,全市获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1人,浙江省“首席技师”2人,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人才拔尖技能人才3人、优秀技能人才20人,嘉兴市“首席技师”6人,南湖百杰高技能人才奖4人,嘉兴工匠1人,桐乡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20人。这些领军人才具有高超技能水平、良好职业道德,在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中有重大贡献,培养技能人才和传授技艺等方面业绩突出,为单位和社会创造重大经济效益,有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搭建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围绕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目标,积极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桐乡为建立高技能人才传承机制,培养一批具有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扶持一批能够继承传统技术工艺并不断创新的能工巧匠,积极创建了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目前,我市共有省级公共实训基地1家,桐乡市级公共实训基地2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嘉兴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桐乡市高技能人才工作室18家。

四是发挥技师学院与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作用。桐乡技师学院通过创新职业教育手段,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扎实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三年来,开展社会培训技能人才1.6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8800多人。针对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如企业急缺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等,与企业联合开展技能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通过产教结合、工学交替和新型学徒制等教学探索,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建立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挥其灵活的学制、独特的培训模式和运行机制与市场机制紧密衔接的优势,建成一批规模大、条件好、质量高、信誉好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近年来新审批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0家,为我市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

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迈上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桐乡市继续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发挥政府在培养技能人才中引导支持推动作用,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技师学院与民办培训机构优势互补的作用,加强培训管理,提升鉴定质量,建立“企业主体、市场引导、政府推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积极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营造技能人才竞相迸发的成长环境。

最后感谢您长期以来对人力社保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继续关注人力社保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桐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6月24日


信息来源: 市人力社保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