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桐乡市区域概况
|
|||||||||||||||||||||||||||||||||||||||||||||||||||||||||||||||||
|
|||||||||||||||||||||||||||||||||||||||||||||||||||||||||||||||||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桐乡市位于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30°28′—30°47′、东经120°17′—120°39′。东连嘉兴市秀洲区,南邻海宁市,西毗德清县、杭州市余杭区,西北接湖州市南浔区,北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市区距上海市148千米,距杭州市65千米。沪昆高速公路(G60)、申嘉湖高速公路(S12)、练杭高速公路(S13)、320国道、沪杭铁路客运专线、京杭大运河等水陆交通要道贯穿全境。
【自然环境】桐乡市境为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地势低平,无一山丘,大致东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倾斜,平均海拔53米。东西宽约36千米,南北长约34千米,总面积727平方千米。 境内土壤为江、海、湖沼沉积物,分属水稻土和潮土两类,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和经济类作物。全市有耕地3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37%。其中:水田315万公顷,旱地7520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07%、193%。 境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植物资源有720种,其中孢子植物74种、种子植物646种(裸子植物25种、被子植物621种)。主要动物资源有451种,其中:脊椎动物218种、节肢动物192种、软体动物32种、其他动物9种。 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太湖运河水系。市境河流南接海宁长安上塘河水系,北经澜溪塘与江苏省河道贯通,京杭大运河流经市境段长3909千米。全市有骨干河道45条,大部分河道与运河垂直相交,呈网状分布。与运河桐乡段相连的河道主要有金牛塘、白马塘、康泾塘、长安塘、含山塘、灵安港、羔羊港、西圣埭港、长山河等。境内河道总长22646千米,水域面积5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01%,河网密度为311千米/平方千米。属典型的江南水网平原。 (市委史志研究室)
气候特征
【常年气候概况】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165℃。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110℃,出现在1977年1月31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411℃,出现在2013年8月9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3月24日,平均结束日在12月5日,平均初冰日出现在11月28日。年平均无霜期2436天、雷暴日321天、大雾日306天、降雪日95天。 年平均降水量12467毫米。1999年最多,降水量17556毫米;2003年最少,降水量7444毫米。全年有两个主要雨季,第一个雨季在3—6月,其中3—4月为春雨期,降水量在1087—3706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182%;5—6月是主汛期,称为梅雨期,降水量在947—7153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243%。第二个主要雨季是9月,称为秋雨期。年平均雨日1407天,最多为2010年,达154天,最少为2013年,仅118天。 年平均日照17994小时。其中7月、8月最多,月平均日照分别为2085小时和2061小时。1月、2月最少,月平均日照分别为1130小时和1074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308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幅度在76—82%之间。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高温干旱、台风、霾、连阴雨、寒潮、雷电及大风等。
【2018年气候特征】2018年,桐乡市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年降水量异常偏多,为自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第一,年日照时数明显偏少。夏秋季多个台风对桐乡造成较大影响。秋收期持续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年平均气温为180℃,比常年平均偏高15℃。全年有11个月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4月平均气温187℃,偏高32℃,5月平均气温235℃,偏高27℃,均为历史极值。春季异常偏暖,平均气温183℃,比常年偏高30℃,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春季。2018年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高温日数24天,较常年偏多68天,其中年极端最高气温380℃,出现在7月25日。年极端最低气温-61℃,出现在1月13日。终霜出现在3月22日,初霜出现在12月14日,全年无霜期266天,比常年多224天。全年结冰日27天,大雾日12天。 年降水量18754毫米,比常年多6287毫米。其中有7个月雨量比常年偏多,8月降水量4694毫米,是常年(1419毫米)的3倍多。年雨日153天,较常年偏多123天。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暴雨)天数5天。全年出现降雪日数13日,积雪日数14日。年日照时数16769小时,较常年少1225小时。年蒸发量9732毫米。 梅汛期以过程性降水为主,6月20日入梅,7月9日出梅,入梅时间偏晚,出梅时间接近常年(常年入梅6月12日,出梅7月8日)。梅雨量2705毫米(梧桐),较常年平均(2514毫米)偏多,降水分布极不均匀。
【2018年主要天气气候事件】2018年,桐乡市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有:低温雨雪冰冻天气。1月24—29日出现明显雨雪天气过程,过程最大积雪深度11厘米,降雪结束后,又转为持续性低温冰冻天气。 台风暴雨。7月下旬至9月中旬,台风高度频发,桐乡市先后受到“安比”“云雀”“摩羯”“温比亚”等直接影响,以及“苏力”“山竹”等远距离台风外围与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 连阴雨。11月上中旬,秋收期遭遇连阴雨天气,雨量异常偏多,日照明显偏少。 秋末持续大雾。11月24日—12月3日,出现大范围能见度不足200米,局部能见度不足50米的强浓雾天气。大雾浓度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历史罕见。 (葛非凡费鑫杰)
历史沿革
【概况】桐乡历史悠久,分布于境内的罗家角、谭家湾、新地里、新桥、张家埭、吴家墙门等数十处古文化遗址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其中1979年发掘的石门罗家角遗址,属马家浜文化早期类型。 市境周时名御儿,属越国。春秋时为吴越接壤争战之地。越王勾践三年(吴王夫差二年,鲁哀公元年,前494),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自御儿至钱塘江以西皆属吴。战时,吴筑何、晏、管、萱四城拒越。除管城(今属海宁市)外,余三城皆在今桐乡市境。 战国初年,吴越战事又起。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鲁哀公二十二年,前473)冬,越王勾践灭吴,市境复归越。越自勾践以下,传六世而为楚所败,楚国“尽取故吴地至浙江(钱塘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此地遂入楚境。 秦统一中国,郡县天下。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置会稽郡,下设由拳、乌程等县,今市境属由拳县。 西汉时,御儿又称语儿。汉高祖五年(前202),今市境属楚国。汉高祖六年(前201),今市境属荆国。汉高祖十二年(前195),改荆国为吴国,今市境属吴国。汉前元四年(前153)以后,恢复会稽郡,今市境属会稽郡。汉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会稽郡属扬州,今市境属扬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割钱塘江以东为会稽郡,钱塘江以西为吴郡,今市境隶属吴郡。 三国吴黄龙三年(231),由拳县“野稻自生,改为禾兴”(元《至元嘉禾志》)。赤乌五年(242),避太子和讳,改禾兴县为嘉兴县,属吴郡,今市境隶属嘉兴。此后历晋、宋、齐、梁不变。 南北朝陈永定(557—559)初立海宁郡,今市境部分地域隶属海宁。 隋朝时,并嘉兴县入吴县,今市境属吴县,隶属苏州。 唐武德七年(624)复置嘉兴县,隶属苏州,今市境属苏州嘉兴县。翌年,又废嘉兴入吴县,今市境隶属吴县。贞观八年(634),复置嘉兴县,属苏州,今市境其时仍名御儿,为嘉兴县西南境。乾符六年(879),升御儿乡为义和镇。 五代后梁开平初,吴越王钱镠废镇称义和市,属杭州,今市境随嘉兴隶杭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吴越王钱元瓘析嘉兴县西南境崇德、南津、语儿、千乘、积善、石门、募化七乡置崇德县,设县治于义和市(今崇福镇),属杭州。元《至元嘉禾志》:“晋天福间始析崇德七乡置县于义和市,因乡以县名。”天福五年(940),钱元瓘于嘉兴县置秀州,为吴越国所辖十三州之一,崇德与嘉兴、海盐、华亭同为秀州属县。 北宋熙宁十年(1077),再割嘉兴县之梧桐、永新、清风、保宁、千金五乡入崇德县。政和七年(1117),赐秀州名为嘉禾郡,崇德县隶属嘉禾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秀州为府,称嘉兴府。嘉定元年(1208),又升嘉兴府为嘉兴军节度,崇德县仍隶属嘉兴。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嘉兴军节度为嘉兴路,置嘉兴路总管府,后属于江浙行省,下辖崇德等三县一府(华亭府)。元贞元年(1295),升崇德县为崇德州,隶属嘉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嘉兴路为嘉兴府、崇德州为崇德县。洪武十四年(1381),嘉兴改隶浙江布政司。从此,崇德随嘉兴隶属于浙江。宣德五年(1430),巡抚、大理寺卿胡概奏析崇德东境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新、梧桐六乡置桐乡县,设县治于梧桐乡凤鸣市(今梧桐街道)。 清,崇德、桐乡两县同隶属嘉兴府。清康熙元年(1662),因崇德之名与清太宗皇太极年号同,故避讳称石门县,并改石门镇为玉溪镇。 民国元年(1912),废嘉兴府,石门、桐乡两县属钱塘道。民国3年(1914),石门复称崇德。民国16年(1927)废道制,两县直属浙江省政府。民国27年(1938)划属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至民国36年(1939—1947)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1948)后属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桐乡、崇德先后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德、桐乡两县同隶嘉兴专区。1958年11月,崇德、桐乡两县合并,称桐乡县。1970年,改嘉兴专区为嘉兴地区,桐乡县隶属嘉兴地区。1983年,撤销嘉兴地区,分设嘉兴市、湖州市,桐乡县隶属嘉兴市。1993年,桐乡撤县设市,隶属嘉兴市。
(市委史志研究室)
行政区划
【概况】2018年,桐乡市辖乌镇、濮院、屠甸、石门、河山、洲泉、大麻、崇福8个镇,城区设梧桐、凤鸣、高桥3个街道,下辖176个村和35个社区。
2018年桐乡市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 单位:个
注:梧桐街道众善村、安乐村、百福村和凤鸣街道长新村、史桥村、桑园桥村、李家弄村由开发区(高桥街道)托管。 (胡晓明)
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
【概况】2018年,桐乡市经济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4669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40481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523∶453。财政金融保持平稳。实现财政总收入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4亿元,增长10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8906亿元,增长11%,贷款余额113279亿元,增长128%。内外需求保持稳定。实现进出口总值426亿元,增长182%,其中出口总值28571亿元,增长172%。
【供给质量不断优化】2018年,桐乡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大会红利持续释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引进数字经济项目296个,乌镇互联网产业园先导区一期等项目建设完工。实体经济加快转型。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时尚产业等发展势头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7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新增上云企业2030家,整治“低散乱”企业4776家;服务业集聚区、总部经济区和楼宇经济协同发展,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年接待游客228657万人次,增长126%,实现旅游总收入28168亿元,增长154%。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迅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深入实施全面创新改革,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稳步增长,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引进高层次人才565人。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2018年,桐乡市投资向高质量转变,固定资产总投资395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工业投资13815亿元;服务业投资25582亿元,增长22%。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民间投资四个结构性指标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个项目列入省市县长工程;180项市级重大项目开工176项,完成投资220亿元。精准招商持久战深入推进。全年合同利用外资5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1亿美元。要素保障不断增强,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4333公顷,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6667公顷;新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5个、重大产业项目5个,争取重大产业省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17公顷。
【发展环境改中趋优】2018年,桐乡市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回传”三个100%,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一窗式”VIP服务,群众和企业“跑一次”事项实现率100%。市场活力不断激活,新增市场主体27万户,比上年增长454%,其中新增企业7074家,增长546%。
【接沪融杭深入推进】2018年,桐乡市对接和融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推进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建设,深化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连接线工程、苏台高速桐乡段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前期工作;乌镇大道全线贯通,临杭大道基本具备通车条件;加强与上海在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互动,与上海市虹口区、徐汇区和张江集团建立合作平台,设立沪桐域外孵化器,从上海引进高层次人才40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8年,桐乡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市控以上断面Ⅲ类水质占比70%,饮用水源地总体为Ⅲ类水质,桐乡市获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3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成为全省4个静脉产业示范试点城市之一。实施主城区品质提升“861”工程,加快凤凰湖总部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发展质效。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成杨家门旧城改建征收扫尾工作,推进永宁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实施5个老旧小区改造,实现“三改”300万平方米、拆违200万平方米。
【社会民生稳步提升】2018年,桐乡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55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07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66元,增长91%。发放抚恤补助、低保、医疗救助等各类救助金9466万元,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兜底保障;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936%,医疗保险参保率991%。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智慧教育协同推进,教育短板得到补强,16个学校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振东小学综合楼等建成投用;健康桐乡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分级诊疗体系日益完善,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文化惠民深入推进,塑造“我自爱桐乡”城市精神,举办伯鸿讲堂(桐乡)等一批高质量品牌文体活动。
(程跃峰)
精神文明建设
【概况】2018年,桐乡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争创浙江省文明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德治”建设、系列文明创建、乡风文明建设、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文明新风,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桐乡市高质量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围绕全市“三治融合”建设,市三治办出台《关于深化三治融合“桐乡经验”德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以评立德、以文养德、以规促德”德治工作体系。
8月6日,“文明有我·劝导一小时”志愿服务大行动启动仪式现场文明办提供
推动“一约两会三团”建设,广泛设置红黑榜、曝光台,道德评判团、乡贤参事会基本实现全覆盖。开展“三治”示范带建设,推进高桥街道越丰村文化礼堂、屠甸镇荣星村火炉浜乡贤文化示范点、梧桐街道桃园村文化礼堂、槜李文化广场等节点建设,打造丰子恺漫画大道,提升乡风文明、乡贤文化、乡土文化品牌,展现桐乡地域文化特色。开展“桐乡好人榜”好人评选活动,全年评选表彰“桐乡好人”31人,发放奖金35万元。年内,5人入选“浙江好人榜”,8人入选“嘉兴好人榜”。开展新一轮系列文明创建,对新一轮申报创建国家级、省级、嘉兴市级的单位进行资质审核,146家单位纳入规划名单。开展2017—2018年度桐乡市级系列文明申报评选工作,命名表彰市级文明单位44家、文明村16个、文明社区5个。复查现有319家文明单位、108个文明村镇、11个文明社区,撤销、注销文明单位34家、文明村2个,文明单位淘汰率超10%。部署新一轮“城乡文明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发动全市322家文明单位、文明社区与各村结对,开展“结对子、种文化、育文明”活动,发挥文明单位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以城带乡、城乡共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开展文明交通实践活动,以“文明有我·劝导一小时”为主题,以市区31个主要交通路口为重点,组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志愿者队伍,开展为期4个月的文明劝导服务,全市参与志愿者近2万人次。召开志工委成员单位(扩大)会议,出台志愿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和星级志愿者认定办法,表彰2017年度桐乡市“十佳志愿者”,举办桐乡市“志愿汇”手机APP操作培训班,建立健全志愿者信用体系,切实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志愿服务人均时长增至352小时,注册志愿者活跃度801%。举办“助力六场战役 打造志愿桐城”——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广泛开展护航重大国际峰会、点亮微心愿、弯腰一秒拾起文明等各类志愿活动。以“传新时代家风、展美家庭风采”为主题,举办寻找“桐乡市最美家庭”活动暨2018年度百户特色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梧桐街道张剑家庭获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称号、开发区(高桥街道)沈关庆家庭获“浙江省最美家庭”称号。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夯实。扎实推进“红船精神”进校园,成立嘉兴市首家“红领巾学院”。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童心向党”、优秀童谣征集传唱、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主题实践活动。桐乡市获嘉兴市第四届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优秀组织奖。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获嘉兴市青少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第一名。桐乡茅盾实验小学入选嘉兴市经典诵读实验学校。选派凤鸣小学学生参加嘉兴市“童心向党”歌咏展演活动并获一等奖。沈相宜获2018年度浙江省“最美中学生”称号。嘉兴地区唯有两名桐乡少先队员(余思颖、彭瑞雪)获2018年浙江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深化“春泥计划”实施工作,承办2018年嘉兴市寒假“春泥计划”启动仪式,表彰桐乡市“春泥计划”示范村11个。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指导高桥实验学校做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建设。开展“童心向红船 我自爱桐乡”2018桐乡市流动少年宫走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启动建设嘉兴市首家综合性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评选表彰第二批市级文明校园17家,桐乡市高级中学获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持续推进浙江省文明市建设】2月26日,桐乡市三级干部大会暨“六场战役”动员大会召开,文明市创建(国卫复查迎检)决胜战列入“六场战役”。年内,市文明市创建办出台《桐乡市创建省文明市2018年度实施方案》《桐乡市2018年省文明市创建工作宣传方案》《桐乡市2018年省文明市创建工作督查方案》,明确年度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分解。编印《市民文明手册》,制作《文明在心创建有我》文明市创建宣传片、倡议书。全年新增公交站点、自行车站点宣传牌2833块,道路护栏宣传牌778块,道旗1120面,大型宣传牌75处,立体宣传牌162处,进一步浓厚创建氛围,提高市民知晓率。印发《省文明市创建实地测评标准手册》,针对创建测评体系要求,分行业、分系统、分领域细化实地测评标准,将实地创建内容清单化,帮助各成员单位理清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全年开展行动800余次,排查各类问题4549个,整改完成3931个,整改率87%。开展常态督查,全年开展11轮集中督查,督查120次,发放整改通知单107张,通过整改通知单交办问题1210余个,督查现场口头交办问题1330余个。年内,桐乡市通过浙江省文明市创建中期测评和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复评。
(张梅玫)
美丽乡村
【概况】2018年,桐乡市继续深化“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建设梧桐街道桃园村和屠甸镇荣星村、汇丰村3个重要节点;打造“骑星协力乡风路”和“醉里吴越千金路”2条美丽乡村市级精品线路,在嘉兴市的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中,分别获第四名和第二名。全方位发掘村庄的个性和特色,建设一批具有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相互叠加功能的精品村。年内,屠甸镇通过第三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创建;梧桐街道桃园村、屠甸镇汇丰村、洲泉镇马鸣村通过省级精品村创建;石门镇春丽桥村、乌镇镇民合村、河山镇东浜头村、崇福镇芝村村通过嘉兴市级精品村建设创建;洲泉镇马鸣村入选嘉兴市“十大美丽村落”。启动洲泉镇东田村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带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参加美丽乡村“江南小乌镇·田园新生活”杭州发布会和上海推介会,美丽乡村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深化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亭等相关设施标准的通知》。全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覆盖176个村,村覆盖率100%。新建有害垃圾周转房11座、可回收物分类中转仓库3座、餐厨垃圾中转站10座、餐厨垃圾处置厂1座。在推进过程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年内,开发区(高桥街道)漕泾村入选浙江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沈丹婷)
五水共治
【概况】2018年,桐乡市“五水共治”(河长制)以“碧水”行动为主线,以“2345”为抓手,开展两个创建、实现三大目标、落实四大措施、实施五大行动,进一步深化治水攻坚、完善长效管护,全市水环境质量稳定提升。1—12月,全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评价为良好,10个市控以上监测断面中,Ⅲ类水断面7个,Ⅳ类水断面3个;市域148个监测点位中,Ⅲ类水占465%,Ⅳ类水占528%,Ⅳ类水以上占993%;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172%。全年安排重点治水工程项目40个,投入资金793亿元,桐乡市获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凤凰湖获评省级“美丽河湖”,其生态治理模式获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批示肯定。 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完善考评细则,将河长履职和河道水质改善纳入镇(街道)河长和联系部门的考核,市级河道制定“一河一策”及河道项目清单,镇村级河道制定“一河(湖)一档”,上传至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对不同河道不同情况采取科学的差异化治理。印发《湖长制实施方案》《深化湖长制的实施意见》,督促湖长按规定履职,做好湖长公示牌的定位和更新维护工作。湖长制工作通过嘉兴及省级验收。继续对全市全部河(湖)长实行电子化履职考核,河(湖)长电子化考核履职合格率100%。年初,开展“碧水”行动暨春季河道“大巡河、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市河道开展地毯式排查,对全部的河长公示牌进行地图定位;启动酵素治水试点工作;启动寻找“最美河湖长”活动,并于12月举办河(湖)长述职暨“最美河湖长”颁奖典礼,表彰11名桐乡市级“最美河湖长”。
【美丽河湖、精品河道创建成果显著】3月,桐乡市确定2018年度桐乡市美丽河湖省级1条(凤凰湖)、市级(火炉浜、孙家门浜等)11条的创建名单,绘制作战图实现挂图作战,并将美丽河湖创建推进列入“五水共治”工作专项督查工作内容,推动项目工程进展,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完成。截至11月,全市12条美丽河湖创建项目全部完成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86亿元。12月25日,凤凰湖列入省级美丽河湖名单。12月29日,火炉浜等10条河道被评为嘉兴市级美丽河湖。桐乡市精品河道创建工作按照“可看、可学、可示范、可持续”要求,坚持年初申报、创建培育、年底考评、动态复评原则,每年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批符合“五化五有”标准(净化、绿化、文化、亮化、洁化;有净水措施、有便民设施、有景观节点、有人文底蕴、有管护机制)的桐乡市精品河道。年内,37条精品河道全部完成创建验收工作,评出一等河道11条,二等河道12条,三等河道14条。2018年,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核拨精品河道创建奖励资金31575万元。
【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8月28日,桐乡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按照浙江省、嘉兴市工作要求,出台《桐乡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为:利用3-5年的时间,通过全面推进截污纳管,建立完善长效运维机制,基本实现全市“污水零直排”。年内,试点完成乌镇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洲泉镇“污水零直排”工业区建设,并建设8个“污水零直排”住宅小区。乌镇投入150万元完成36千米雨水管网和21千米镇级污水管网的全方位体检,制订创建清单,建立2500余个排水口的“一口一档”。完成400户居民阳台水专项改造;投资1370万元,完成秀溪路、桐乌路等多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开展商贸路、龙翔大道2条主要街区沿街商铺整治,完成24家餐饮店的隔油池安装和11家理发店毛发收集器安装。洲泉工业区64家企业完成整治并取得排水许可证,疏通雨水管网17千米,清掏检查井622座,修复23座,封堵串管2处。完成8个住宅小区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其中嘉兴任务3个完成验收,自加任务5个小区的管网建设全部完工。
【督查机制完善】2018年,市“五水共治”指挥部办公室构建人工巡河与互联网+巡河相结合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巡河新模式。市治水办出台《桐乡市2018年度“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督查方案》,采用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及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的“三不一定”方式开展督查,印发督查通报16期,下发督办单267张,转办单12张。设立举报台、警示台、曝光台推动工作落实。设立举报台。优化“菊乡治水”微信公众号功能,开辟“在线举报”栏目,群众通过关注“菊乡微信”公众号,直接拨打举报电话或者在线发送问题河道的详细图文信息,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扩大群众对“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设立警示台。每月通报市级和镇级河道水质情况,市级河道水质类别如同期下降,对河长和联系部门发出预警,镇级河道如连续3个月水质为劣Ⅴ类,约谈河长;每月通报镇(街道)交接断面考核情况,如考核结果为良好、合格、不合格,分别发出黄色、橙色、红色警示,同时要求上述河长和相关责任单位查找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并将结果报市治水办。设立曝光台。每月通报各镇(街道)河长履职情况,设立红黑榜曝光台,向全社会公布电子化履职不合格河长名单,倒逼河长不断增强履职意识;每月编制督查情况通报,曝光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
(陆宇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