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4005091/2020-92978 | 发布机构: | 濮院镇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20-04-01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文件编号: |
濮院镇2020年工作要点
|
||||||||
|
||||||||
濮院镇2020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大创新、大治理、大党建三大关键领域,牢牢把握“专业化、数字化、时尚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紧紧围绕“时尚智造产业区、时尚创意总部区、市场核心区、古镇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载体,实施数字经济提升、先进制造业提升、科技创新力提升、营商环境提升、城乡品质提升、三治融合提升、基层组织力提升新“七大行动”。深化数字濮院、时尚濮院、美丽濮院、风雅濮院、平安濮院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在高质量打造“中国时尚第一镇”和高水平建设“世界级针织时尚产业集群”中汇聚磅礴动力! 二、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实缴税金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三、主要任务 (一)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在能级提升中推动发展 1.深化数字赋能。实施“数字经济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时尚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力争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额1亿元,新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企业50家,完成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120项。重点加快数字产业化转型,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数据分析平台、数字化时尚快反供应链系统,推动研发设计、商品流通、终端消费等智能化服务。完善城镇数字基础设施,推进物流仓储数字化发展,加大市场商圈交通、消防等环节物联网技术应用。 2.提升平台能级。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提升行动”,全面参与市“3+1”经济主平台建设,以更加高效的要素配置挖掘发展潜力。加快时尚智造产业区发展,推进平台能级提升,着力引进以毛针织为主、四季化拓展和全品类延伸的品牌总部企业,加强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新增规上企业18家,亿元企业3家,5亿元企业2家,新增限上服务业企业4家。加快园区外企业清理腾退、园区内企业整治提升,力争退散进集120亩土地,退低进高320亩土地,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170家,推动小微企业入园40家,实现园区有机更新。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启动濮院时尚服饰生态科技园建设。 3.加速市场提档。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提升市场核心区集聚辐射功能,积极引入投资超20亿的大型市场综合体,推进国贸、世贸等市场主体立面改造,建设高品位商业街区。进一步拓展市场交易通道和新型商业业态,适度扩大系列化产品,促进市场商圈细分化定位、差异化运营,市场成交额超1000亿元,电商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全品类市场商户比例达30%。鼓励推动市场商户向供应链整合商、服务商转型,借助淘宝、快手、网红等平台,创新销售模式。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加大濮院与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之间的合作,不断提升生产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 4.优化创新生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积极构建专业化、多层次设计创意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凤凰湖科技城规划,推进时尚创意总部区规划,打造区域创新载体。以毛衫时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为抓手,深化与高等院校机构的产学研用合作,完善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等创新服务。全力以赴办好第五届濮院杯中国针织设计师大赛、中国·濮院时尚周等活动,加快推动展贸经济成为创新发展增长点。不断提升“濮院毛衫”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和培育好濮院制造品牌、终端品牌,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链。 5.集聚高端人才。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思维,以时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力引育创意设计、品牌运营、市场营销等领域专项人才。积极推进“国千”、“省千”、精英引领、创业领军等高端化、复合型人才招引,实现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力争引进省级以上高端人才2名、博士3人、硕士15人,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企业分别新增7家和13家以上。不断优化安居、就医、就学等全方位服务,构建人才最优发展环境。 6.强化项目推进。坚持将创新动能融入项目,以项目建设支撑创新发展,全链条优化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工业投资增长15%,服务业投资增长15%,四大结构性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力争新开工超亿元产业项目11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8个,确保市级重大项目开工率达到95%以上。着力招引一批时尚产业链项目,力争完成合同外资5500万美元,实到外资部口径2400万美元,嘉兴市口径4700万美元,引进市外实到资金10亿元。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降本减负等各项惠企政策,量化、细化民营企业帮扶清单,全面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保障复工复产稳步推进。 (二)更加突出创新治理,在协调并进中推动发展 7.完善全域规划。加快推进战略布局与顶层设计,高标准做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修编工作。做好东南部市场核心区拓展提升及中西部以针织产业园区为基础的时尚智造区建设,完善北部以行政中心为核心的文教生活区资源配置,加快东部古镇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及南部时尚创意总部区规划,推动各区块协同发展。深化村庄布点,完善“1+X+Y”的居民点布局体系。积极创建运河土地全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国家级项目,加强集约节约利用。 8.建设品质小镇。聚焦“时尚化、国际化”品质城镇建设,大力实施“城乡品质提升行动”, 全面打造商贸特色型省级创建样板。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年提升工程,新改建滨河大道、濮院大道等5条主干道,打通桐星大道断头路,新增停车位450个,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格局。加快实施老镇区改造、古镇周边立面改造等标志性工程,整治改造永乐新村、红星新村、叙星新村3个老旧小区。加快推动古镇旅游度假区建设,核心景区力争建成并对外开放,积极打造紫金特色文化街,做好古镇生态居住区(濮园)建设项目,启动时尚文化创意区一期建设。 9.打造美丽乡村。全面完成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运河农业园区和运河水乡田园综合体两大平台。启动市镇两级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推进绿色步道建设,放大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实施452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工程,有效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智慧农业、智慧水利等领域创新发展。创建4个A级景区村庄,构建“10分钟美丽乡村生活圈”。积极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新模式,增强“造血功能”。持续办好葡萄节、农洽会、丰收节、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等农事活动。 10.注重生态治理。守牢绿色发展底线,积极推进嘉兴市生态示范镇创建,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垃圾中转处理中心工程等23个重点项目建设。开展“美丽河湖”创建,打造精品河道3条,完成河道水系连通2条,打好治水硬仗,持续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新增污水管网14公里。全力做好国家卫生镇第三轮复审工作,深化“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巩固生活垃圾分类全域覆盖成效,提高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置能力。 11.健全公共服务。更加注重教育均衡与质量提升,濮新学校(一期)9月正式投入使用,持续推进桐星学校等一批改扩建工程。开展健康城镇建设行动,深化桐乡四院与嘉兴二院的全面托管工作。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资源的互通共享,公共服务中心(城镇规划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改建2家乡村伯鸿书屋,提升2个文化礼堂,积极创建4A级景区镇。开展“日行一善”“暖心联盟”志愿服务,全域化推进全国文明镇创建。扎牢社会救助安全网,确保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9%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打造品质养老工程,实施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 12.创新社会治理。做好社会治理深化文章,完善“大平安”创建体系,大力实施“三治融合提升行动”。巩固村(社区)“一约两会三团”实践应用,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不断提升“三治融合”实效。强化“一网双联”及全科网格规范化建设,深化“1+4+X”联动指挥模式,推动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加快“智慧安防”“智安小区”建设,探索居民小区融合管理路径,构建立体化、精细化社会治理体系。深化金融惠农,用好“三治信农贷”。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应急、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三)更加突出创新引领,在从严从实中推动发展 13.聚焦政治信仰。更加注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讲政治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当表率。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形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的学风,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提升党委理论中心组、“濮院时尚大讲堂”等学习实效。支持人大依法履职和政府依法行政,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党管武装、民族宗教、老干部等工作。 14.聚焦实干担当。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持续深化干部执行力提升,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干部队伍立体化考核,让讲担当、会担当有衡量标准。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关心关爱等机制,构建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持续深化青年干部成长工程,着力搭建年轻干部一线历练、项目攻坚等平台,加快建立“全链条”素质培养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务实高效做好人才引育工作。 15.聚焦固本强基。压紧压实基层党建责任,实施“基层组织力提升行动”,加速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进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化运作,把党组织的影响力体现到助力发展的最前沿。扎实推进“领雁工程”,建强农村带头人队伍,重视农村梯队人才培养。深化“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探索“党建+治理”服务模式,推进两新领域党组织创新发展。严把党员发展政治关,开展党员精细管理。进一步提升群团工作本领。 16.聚焦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肩负起管党治党的职责,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重视源头治理,综合运用好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着力深化“清廉村居”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小落细。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管党治党难题,以“零容忍”态度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强化政治体检,进一步深化巡察整改成果,打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