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公开目录 > 乌镇镇 > 财政信息 > 部门预决算
索引号: 001008004005092/2020-90843 发布机构: 乌镇镇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0-04-07
组配分类: 部门预决算 文件编号:
关于乌镇镇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4-07  09:40 来源:乌镇镇 浏览次数: 打印

关于乌镇镇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0331日在乌镇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乌镇镇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我受镇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向大会报告关于乌镇镇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紧紧围绕四地建设目标,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大力塑造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财政在产业转型、民生保障、镇区建设等领域的积极作用,为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打下坚定基础。

(一)2019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执行情况

12019,全镇税收收入127499万元,同比增长10.4%。其中,体制内财政收入38927万元。

2)根据镇街区财政管理体制计算,可用财力21800万元。其中,体制结算收入11826万元;一般预算补助收入9974万元,同比增长53.9%

2.支出执行情况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实际执行数21823万元,完成年预算的98.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35万元,完成年预算的99.5 %;公共安全支出300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00 %;教育事业支出2129万元,完成年预算的99.0%;科技支出3832万元,完成年预算的99.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83万元,完成年预算的98.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57万元,完成年预算的94.4%卫生健康支出2131万元,完成年预算的99.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909万元,完成年预算的99.3%;农林水事业支出2932万元,完成年预算的99.4%;节能环保支出15万元,完成年预算的100% 

 预算平衡情况:体制结算收入11826万元,一般预算补助收入9974万元,上年结转收入616万元,收入总计为22416万元,安排当年支出21823万元,收支相抵,略有盈余,经初步结算,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执行情况

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217492万元。

2.支出执行情况

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际执行数216717万元,完成年预算的99.9%。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6149万元,其他支出568万元

预算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217492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8万元,收入总计为217530万元,安排当年支出216717万元,收支相抵,略有盈余,经初步结算,2019年度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由于财政决算尚未最终完成,以上数据只是预算执行情况的初步汇总,决算编审后会有所调整。

(三)2019年预算执行特点

1.着力打造财税政策新环境,实现成果高效益转化。一是减税簿上添一笔,财源建设加一分。稳扎稳打推进“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实施,主动做好个税改革、企业所得税优惠与研发投入补贴支持工作。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全力巩固基础财源,努力培源促产, 致力挖潜增收,2019年,全镇实现实际税收收入(含缓缴调控税款)151987万元,同口径增长12.6%二是绩效标尺有精度,智慧管理有力度。在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化的基础上,仔细研判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率先在乡镇中铺开智慧财政建设,加快信息化平台管控的进程,为建成镇域数字城市管理样本添砖加瓦。三是高点定位抓融资,寻标对标促改革。牢牢把握我镇“一业一网”的发展主线,保质推动会展、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融资平台的转型升级,有效化解隐性债务,切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战。以1+N”顶层改革框架为标杆,实事求是厘清财政与国资的关系,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夯实“乌镇实业”为主体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架构,巩固扩大混改成果,积极挖掘海鸥电器厂等存量资产,提振小镇经济的发展活力。

2.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紧扣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力促业态多元化发展,保障经济内生动力全方位释放。一是全力发展现代农业投入8000万元打造一条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线—乌镇“水乡寻梦研学路”,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于旅游全域化。投入4664万元用于支持谭家湾“云上农业”市场模式的探索,开启农业发展崭新蓝图。二是全力建设智能工业。设立总规模6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投入9462万元用于加快“退散进集”和“退低进高”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是全力开拓信息产业与服务业。积极服务于互联网领域招商,助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共投入6009万元用于中国电科乌镇创新基地、WICC、华为桐乡5G+创新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现投入86580万元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展馆如期启用。

3.着力聚焦民生实事新热点,保证“乌镇”答卷高水平递交。2019年,全镇十大民生类支出2058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94.3%一是支持文教资源发展。全年实现教育支出2129万元,乌镇镇中心幼儿园浮澜桥园区、龙翔中心幼儿园秀溪园区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年实现文化支出283万元,共建成伯鸿企业书屋3家、伯鸿乡村书屋2家,改建农村文化礼堂6家,助力各类主题活动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内涵。二是拓宽社会保障渠道。加大对困难群众帮扶力度,共计发放补助金2119万元。投入2131万元支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安排资金用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优质高效。三是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全年共投入14988万元用于支持“美丽乡村精品建设工程”、“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环境秩序提升工程”、“道路交通安全提升工程”四大民生实事工程的实施。投入380万元用于推进“云享乌镇”运营中心的建成,投入13680万元用于保障隆源路综合改造工程顺利收官,投入3185万元用于支持云享路、智程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网络的建设。此外,教育、科技、城乡社区等与GDP核算相关的财政八项支出累计实现18608万元,同比增长25.3%,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镇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守底线思维、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履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切嘱托,为小镇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贡献力量。根据上述原则和今年全镇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现提请审议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草案

2020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可用财力预期为15018万元,上年结转593万元,收入总计15611万元。其中,体制结算收入预期10300万元;一般预算补助收入预期4718万元。

2.支出预算草案

2020年,当年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支出预算为15611万元。各项主要支出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预算1452万元;公共安全支出预算400万元;教育事业支出预算2383万元;科技支出预算1562万元;文化体育事业支出预算35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378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预算150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预算2210万元;农林水事业支出预算1570万元;预备费支出预算393万元。

收支相抵,2020年度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平衡。

(二)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预期160000万元,主要是土地出让收益金返回上年结转813万元,收入总计为160813万元。

2020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60813万元,主要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收支相抵,2020年度镇级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平衡。

(三)2020年工作任务

1.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聚力抓实财政运行质效继续按照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优化部门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完善“三保”监控机制;细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逐步探索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深化智慧财政发展广度,强化财政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在构建现代化财政体制上见实效。培育涵养优质财源税源,加大统筹资金、资本、资源力度,扎实做好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多渠道推进做大做强财源“蛋糕”,在提升服务我镇经济发展水平上下功夫。

2.积极响应“一业一网”建设挖掘驱动经济潜力保障六大创新产业平台和功能孵化区的架设培育,加大对招大引强和重大项目的投入力度,确保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资金及时到位,持续推进产业基金规范化、实质性运作,助力“水墨乌镇”到“云上乌镇”的升级。匹配我镇“一核引领、四地协同、五区联动”的发展战略,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现代服务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投入,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会展业务向市场化、专业化纵深发展,为发掘新的竞争优势保驾护航。科学预判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提前布局落实对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主动谋划优化惠企政策的兑现机制,为企业复工复产后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3.积极实施利民惠民政策,努力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充分考虑疫情防控需要,在及时统筹安排经费预算的同时,切实保证疫情专项资金落实到位、保持物资采购调拨公开透明,全力以赴保障我镇打赢本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此外,更多渠道加大财政对民生倾斜的力度。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教育改革的支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采取合理适配的补助机制,为高质量就业提供财政支撑。在经济发展可持续、财力可支撑的基础上,加大教育、医疗、交通、平安等公共领域的数字化建设投入,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突出信息惠民。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下,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锐意进取、实干奋进,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做细财政预算工作,保障财政收支平衡,时刻保持奔跑的姿态,为实现我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积极作为,为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审议,并提出审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