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市应急管理局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信息 > 灾害事故救援领域
索引号: 1133048300255973XX/2020-92904 发布机构: 市应急管理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0-04-28
组配分类: 灾害事故救援领域 文件编号:
“八项政策”助推应急救援“生力军”———桐乡出台培育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八项政策

发布时间: 2020-05-14  10:04 来源: 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打印

社会救援力量具有资源丰富、贴近一线、组织灵活的优势,发展速度快、参与热情高、活动范围广、服务领域宽,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应急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市社会救援力量快速发展,逐渐成长为社会服务的一支主力军,在参与抢险救灾、服务民生特别是在防疫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桐乡市委市政府对社会救援力量发展高度重视,专门研究出台《桐乡市培育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若干政策》,大力支持鼓励其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科学统筹规划,制定社会救援力量发展“新政策”

一是深入开展调研。去年,市应急管理局多次组织对社会救援力量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掌握社会救援力量现状并形成《关于桐乡市社会应急力量调研情况的报告》。目前全市有桐乡市雄鹰应急救援中心、桐安减防灾应急救援中心、桐乡市蓝天救援队和桐乡市石湾应急救援队四支队伍,在协助政府开展各类应急抢险救援业务方面,特别是在支援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凸显出了服务理念公益性、服务内容广泛性、服务技能专业性、服务效率高效性四大特点。但是由于资金短缺、装备不精、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救援力量的健康发展。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培育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嘉兴市培育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深化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广泛征求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等15个部门意见,研究制定《桐乡市培育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若干政策(征求稿)》。3月13日,桐乡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召开了专题协调会,面对面再次听取各部门意见建议,最终拟定《桐乡市培育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若干政策(草案)》。

三是出台支持政策。4月16日,经市领导批准,以规范性文件形式下发了《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桐乡市培育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具体包括落实专项培育扶持资金、加大属地政府支持力度、加强救援专业队伍建设、纳入应急联动指挥平台、设立抢险救援公益基金、建立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开通应急救援“绿色通道”、开展物资装备共享合作等八项扶持政策。从资金、制度、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本市社会救援力量进行培育和扶持,有效推动社会救援力量实现队伍管理正规化、运作模式规范化、业务技能专业化、应急指挥协同化、社会保障统筹化“五化”目标,与政府综合救援力量形成有效互补、良性互动、高效协作的良好格局。

加强财政支持,增添社会救援力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设专项资金,增强内生动力。市财政专门设立社会救援力量扶持项目,每年安排100万元以内的专款作为培育扶持资金。市应急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每半年对社会救援队伍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统筹安排专项培育扶持资金用于社会救援力量装备购置、人员培训、技能比武、应急演练、应急施救、救援保险等,保障社会救援力量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筹公益基金,凝聚社会助力。由市应急管理局发起在市慈善总会建立社会应急救援公益基金,向企业单位、社会公众等募集资金,用于应急救援工作过程中队员受伤和其他保障。同时鼓励企业法人在现有法律政策框架内,本着资助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立场,开展赞助冠名等活动。

三是建激励机制,激发内在潜力。将社会救援力量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的挖掘、评选、宣传、推广等作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纳入全市见义勇为奖、公益慈善奖、道德模范、“好人”系列等评选,每年在全市评选一批应急救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在嘉兴市级(含)以上比赛中取得前三名的社会救援队伍和个人予以配套奖励,增强社会救援力量的荣誉感,提高社会认同感,进一步激发救援队员的工作激情和内在潜力。

强化统一管理,探索社会救援力量发展“新模式”

一是加强服务指导。将社会救援力量技能提升纳入应急管理部门年度工作,每年组织“请进来、走出去”专业技能培训,安排专业机构授课,组织社会救援力量核心骨干成员赴省内外应急救援训练基地训练,组织参与应急演练和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座谈等。同时搭建与消防救援大队、民兵应急分队等“国家队”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互动平台,不断促进社会救援力量专业水平提升。

二是推进应急联动。将社会救援力量纳入全市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建立社会救援力量数据库,动态调整人员状况、专业技能、装备配置、分布位置等信息,发布应急救援项目和需求信息,实现信息互动,为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公安部门将社会救援力量使用的应急救援车辆纳入救护特种车辆和一级联动车辆管理,装备视频回传系统,实现高效救援。

三是实现物资共享。将加强和规范社会救援力量内部管理纳入属地政府的职责范围,帮助社会救援力量成立党组织并扩大社会救援力量党员比例;积极协调解决场所、物资共享共用,为社会救援力量提供硬件支持,确保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训练场所和物资仓库。应急、水利、交通、商务等部门制定紧急救援时救援装备共享共用管理办法,与社会救援队伍开展物资维保协作,达到互助互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