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以文惠民、利民、乐民
小镇书房蕴藏大风雅
发布时间: 2020-07-14  10:34 来源: 《今日桐乡》 浏览次数: 打印



座谈会现场。

参与人员合影。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窗外熙熙攘攘、车来车往;窗内,书香悠悠、茶香缕缕,近20名文学爱好者,围坐一圈,谈笑风生。就在上周末,“聚桂文会”、濮院民协在伯鸿城市书房(濮院)开展新一期读书活动,以濮院本土作家夏云翔所著的《毛衫航母》一书为由,回忆濮院羊毛衫产业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也引发了大家对时尚濮院未来发展的无限畅想。一场持续半天的文人雅聚,还吸引了来书房看书的居民,在旁驻足静静聆听。

书可健神,文以修身。在濮院,伯鸿城市书房不仅是阅读的好去处,更是一方供人学习思考、分享心得、陶冶情操的文化小天地。

公元1350年,濮氏家族发起的“聚桂文会”,引得东南500多位文人名士携文来濮,欣赴盛会。这是濮院及桐乡乃至嘉兴地区一张底色亮丽的历史文化名片。谈及600多年前的这场小镇“文化盛宴”,“聚桂文会”微信公众号负责人王立心向往之。

濮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这是小镇的魅力所在。2016年,“聚桂文会”重启,依托新媒体平台,延续濮院文脉。如今拥有了一支300多人的作者队伍,已出版20多部文学作品。

去年下半年,濮院先后在镇区繁华地段建立起了两座伯鸿城市书房,其中一座兼具开展各类读书、交流等活动的服务功能,成为不少文学爱好者常来“打卡”的好地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在伯鸿城市书房组织开展了《桐乡英烈》读书活动,邀请了英烈家属来到现场,为学生、党员们讲述英烈故事;也组织了有关方言的乡土文化交流会,收到了不错的反响。”王立告诉记者。

把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让位”于书房、文化礼堂,甚至“放手”让各类社会组织、广大居民共谋风雅之事,这显示了当地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魄力和自信。在濮院,一处处“盆景”正逐渐成势,转变为一道道“风景”。

在永乐村文化礼堂,今年新成立了濮院镇书画印协会创作交流基地、永乐村青少年书画培育基地。在濮30多年的市场经营户黄守善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他义务当起了孩子们的假期书法老师,定期来村里上课。

濮院的收藏协会在新星村设立了民俗传统器具展览馆,免费向村民开放,700多件器具通过不同角度展现了濮院深厚的人文渊源。

“今年,我们正在抓紧建设镇文体中心,继续发挥伯鸿城市书房、文化礼堂等各类文化公共场所的功能价值,创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以文惠民、利民、乐民,为濮院文化繁荣发展增添新动力,助力风雅桐乡建设。”濮院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