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市九届政协四次会议第123号提案的答复 | |||||||||||||||||||||||||||||||
|
|||||||||||||||||||||||||||||||
徐佩珠委员: 您在市九届政协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杭白菊核心主产区及茶艺文化基地、促进杭白菊及衍生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桐乡市杭白菊常年种植面积约5万亩,年产量0.68万吨,约占全国白菊花类总面积30%,种植产值约4亿元。2002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保护品种”认定,2008年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杭白菊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是桐乡市的一张璀璨名片。 一是加快产业基地创建,融合茶艺文化。近年来,我市在石门、凤鸣、乌镇三个杭白菊种植比较集中的优势镇先后创建六个示范性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地区,形成了石门镇颜井桥村、桂花村和凤鸣街道中群村、合星村等4个杭白菊保护区。加强与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实施了“浙江省中药材产业技术项目——杭白菊健康种苗应用”,开发食药同源,延长杭白菊产业链。今年8月份,由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主办的“2020第十三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19年度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影响力榜单发布会”上,桐乡市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的升级企业浙江杭缘堂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荣获“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基地”称号!同时,将杭白菊与茶艺深度结合,在国内外食品药品农展会、博览会、农交会等,都有杭白菊茶艺展示,在上海、杭州、长沙等农展会上,桐乡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主体开展茶艺表演,进一步拓展了茶艺技能和文化。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听取各农业主体、农户等意见,今年5月,我市出台了《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质量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20—2022年)的通知》(桐政办发〔2020〕31号)的政策,进一步提出了深化杭白菊全产业链发展。对保护区内杭白菊种植户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每年每亩400元的保护发展补贴;对集中连片种植1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每年每亩给予600元的保护发展补贴。 三是深挖文化价值,提升产品品牌。杭白菊集药用、饮用、保健、观赏等多种用途于一体,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我市加大杭白菊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挖掘杭白菊文化价值内涵,大力培育一批企业在不同用途、不同消费市场的高、中、低系列子品牌,创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高附加值的品牌,努力提高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带动提升产业的整体价格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商务局正在设计杭白菊区域公用品牌。我市拥有杭白菊规模经营企业53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嘉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1个、绿色食品14个,拥有‘三百年留香’、‘春发’、‘凤鸣’、‘圣富德’、‘同新’、‘缘缘’等6个浙江省著名商标,以及‘缘缘’、‘凤鸣’、‘圣富德’等3个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形成了杭白菊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加工、连锁销售、文化旅游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挖掘杭白菊文化价值内涵,开发以杭白菊为主题的传承教学、文创产品等系列产品,提升杭白菊的附加值,加强杭白菊区域公用品牌的推进力度,培育一批生产高端高附加值杭白菊产品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组织,鼓励发展杭白菊产业,为菊农增收增添新的活力。未来,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当地行业标准,以本地杭白菊为标杆,制定评比标准,建立区域优势及属地特性,就如西湖龙井一样,划分核心产区与其他产区,体现核心产区价值优势,培养一批杭白菊品鉴专业职业技能人才,为杭白菊产业标准化发展推波助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和教育部门的校本课程开发也将跟进。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杭白菊产业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支持与监督!
桐乡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10日
作者: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