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市九届政协四次会议第211号提案的答复 | |||||||||||||||||||||||||||||||
|
|||||||||||||||||||||||||||||||
陈志强委员: 您在市九届政协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提升、转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设上明确主题定位,实现要素结合。3月份召开的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线方案评审会,明确要求设计方案在突出主题特色、结合当地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村庄运营和业态布局,做到“一线一韵”“一村一品”。如去年建成的“水乡寻梦研学路”,串联了横港和陈庄两个村落。在规划初期,就明确了两个村的定位和运营模式。横港村以国际艺术村为主题,主打亲子研学,通过奥雅的整体运营,形成村民、村集体、企业的利益联结。陈庄村以非遗传承为主题,通过三项省级非遗乌镇竹编、姑嫂饼、剔磨砂灯制作技艺的展示彰显文化的差异性。所以在村庄的建设中融入竹编元素,努力营造浓厚的非遗氛围。竹芸工房和泰丰斋的入驻,也为陈庄村带来了活力。经营上,我们主打研学,建设了一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布置了展示馆、教室等研学场所。今年在建的“果菊飘香子恺路”,跨墅丰和周墅塘两个示范村,以漫画和蘑菇为主题,打造子恺漫画村和国际蘑菇村。又如梧桐桃园村我们主打槜李文化,举办相关的文化节庆民俗活动,结合槜李合作社拓展产业链,开发槜李啤酒、饮料、冰激凌等衍生产品。 二、补助上增大覆盖面积,吸引社会资本。目前在农村长效管理方面,有“四位一体”保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美化等政策,年度安排资金6000多万元。引入美丽乡村星级村长效管理创建机制,通过竞争性评选,以财政奖补的形式适当补助。2019年,计14个村被评为星级村,得到了5-20万补助资金。设立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专项帮扶资金,各乡村A级景区也已获得帮扶资金的补助。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2020-2022)》,涵盖乡村旅游项目投资补助、景区景点品牌和规模奖励、省级以上示范基地、采摘基地等新业态、优先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用地等。鼓励建设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拓宽资金来源,鼓励工商资本反哺农业农村,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局面。自开展“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以来,从最初的村庄整治项目到中心村培育,到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示范项目,如东浜头村、东田村、荣星村、八泉村,都积极地争取到了乡贤、社会资本的注入。 三、运营上强化人才培育,打造优秀团队。通过对内培养、对外引进两种方式培育起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的运营团队。每年举办一期美丽乡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对村干部、经营者进行相关培训。积极鼓励合作运营和第三方运营,引进业内人才,如横港村的奥雅集团已经入驻,运营团队就驻扎在周木桥,石门镇和青坤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东浜头村和乡伴文旅要成立运营公司。 四、宣传上多种渠道合力,擦亮“桐乡”名片。中国旅游报整版宣传水乡寻梦研学路,详细介绍陈庄村、横港村。杭州电视台《行走》节目拍摄,对桐乡康馨文化园、乌村以及乌镇民宿整体景观,野火饭的体验活动进行拍摄,在国际频道播出宣传。来自全国及长三角地区的媒体记者走进横港村、陈庄村及乌镇民宿,感受并推广报道乡村旅游的文旅魅力及产业发展。开展2020年度《研学浙江·风雅桐乡》全省研学体验日活动,采用线上直播和线下活动结合的方式,向800万人次推介了桐乡研学旅行并实现了农产品带货。519中国旅游日暨“绿色出游健康生活”旅游节系列活动,推出4条美丽乡村游线。2020年度计划开展40场“乡村陪您度周末”美丽乡村一日游活动;举办花之海俏桐城旅游体验活动,开展摄影投稿、全国融媒体桐乡行、老年自行车队骑行活动等。创新载体发放“消费礼包”—旅游护照消费券,包括旅行券、购物券、游玩券、住宿券四大类。通过以上多种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旅游,促进了乡村消费,带动了农产品销售。 我市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工作中如何寻求突破,我们相关部门接下来将发挥优越的交通和区位、有特色的农业产业、悠久的文化、特有的乌镇旅游四大优势,通过设计引领、各方参与、整合运营,进一步深化研究美丽经济转化,通过业态和活动举办上下功夫,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转化模式。再次感谢陈志强委员。 桐乡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10日 抄送:市政府办,市政协提案委,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开发区(高桥街道)政协联络处
作者: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