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田野为纸,以汗水为墨!崇福农创园来了一群乘风破浪的女创客
|
||||||||
|
||||||||
| ||||||||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桐乡市崇福镇农创园作为首批国家级“星创天地”、省级五星级青创农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规划面积1万亩,目前已建成核心区域2千亩。建有“3+2”的青年创业平台和1个青年之家,可为创客提供拎包入住无忧创业的条件。
截至目前,崇福农创园已累计引进项目34个,引入50多名创客,平均年龄不到30岁,累计从业大学生121人,这里正成为年轻创客们挥洒才华的新天地。而在这个群体中,有一群特殊的女创客,她们从高校毕业,有的在大城市打拼过,有的对比多个农业创业基地后最终落地崇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她们的创业故事。
“南边是我们种植的桑园,北边是蚕房,客人来到这儿,能感受到纯粹的江南味。”今天,记者来到农创园内的桑在云间项目基地,恰巧碰到了刚从上海赶回来的项目负责人张静惠。刚刚赶到的她顾不上休息,便来到桑园旁边正在规划打造的菜园小天地忙乎了起来。
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的张静惠是土生土长的崇福人,大学毕业后的她在上海打拼了几年,并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大城市很好,有我一切想要的东西,可是我的家在这儿,我的根也在这里。”一直怀揣着田园梦的张静惠在2018年底决心回到家乡。去年3月,她以传承江南古老蚕桑文化和丝绸艺术为愿景,在崇福农创园创办了桑在云间项目,从源头桑树种植开始,打造了一片占地约31亩的蚕房和桑园。
从种桑养蚕,再到拉丝做成成品,桑在云间的丝质产品从源头把关,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蚕丝被等一系列产品的质量与品质。“我们产品的定位就是走精品化、品牌化道路,客户群目前主要来自北上广等地。”张静惠说。与此同时,她还发挥自己的专长,原创设计了动漫卡通形象——CanBaby蚕贝贝,作为桑在云间的品牌形象。
“将传统文化与现在气息结合,才能让年轻人接受。”今年,桑在云间来了两名大学生,他们通过小视频拍摄、微信策划等一系列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浏览的方式,参与到了桑在云间的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制作,将传统江南生活的日常推送给更多的年轻人看。
再往西边走,记者来到了桐乡市崇福珧珧园艺农场,这里的负责人名叫肖乙梅,来自广东。眼下,已经过了矮牵牛的销售旺季,肖乙梅正在基地里忙着播种,为秋季的销售做准备。
记者了解到,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专业的她从一开始并不精通花卉园艺,有的只是从小在父亲身旁的耳濡目染与发自内心的喜爱。“我父亲很喜欢种一些花花草草,这对我的影响很大。”肖乙梅说,正是父亲的热爱才让自己也爱上了花卉种植,并最终选择作为职业。
早在2016年,肖乙梅便在海宁租了大棚进行草花生产并通过淘宝网进行销售。“后来经朋友介绍,了解到崇福农创园的政策后,就决心来到这里创业。”肖乙梅告诉记者,崇福农创园不仅基础条件好、政策到位,园区内还有很多同行小伙伴,可以随时做到资源、信息的共享。
今年1—8月,肖乙梅的销售额达到了60万元。“未来,我将做精做优品质,只要品质好,销量自然而然就上升了!”展望未来,肖乙梅信心满满。
在崇福农创园内,同张静惠、肖乙梅一样的女创客还有9人,还有37名女大学生在这里就业。她们以田野为纸,以汗水为墨,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不断书写着梦想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