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街动态
点赞!石门镇获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
发布时间: 2021-10-22  15:47 来源: 石门镇 浏览次数: 打印



近日,浙江省委宣传部公布了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街道)的名单,全省共有17个示范县(市、区)和90个示范乡镇(街道)。

其中,石门镇等8个乡镇(街道)获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街道)。

乡镇(街道)名单如下:

南湖区大桥镇

秀洲区油车港镇

嘉善县惠民街道

嘉善县西塘镇

海盐县澉浦镇

平湖市广陈镇

海宁市袁花镇

桐乡市石门镇

一起来看看石门镇的文化礼堂建设亮点吧!

石门镇位于桐乡市中北部,全镇总面积63.23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人,下辖18个村、1个社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故乡。

近年来,石门镇结合新村集聚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标准,根据“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于2019年底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截至目前异地新建14家,改造4家,礼堂总面积为22108平方米。

一、重规划、强品质,提升文化礼堂建设水平

1、精心谋划,制定文化礼堂建设“路线图”。制定石门镇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方案和计划,并将文化礼堂建设纳入石门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评审验收会等,不断推进文化礼堂建设提档升级。石门镇现有精品礼堂1家,四星级文化礼堂4家,三星级文化礼堂2家,二星级文化礼堂4家,一星级文化礼堂4家。正在改扩建1家,计划二年内异地新建4家,申报精品文化礼堂和五星级文化礼堂各2家。

2、精心运维,打造文化礼堂功能“综合体”。新建文化礼堂均位于新村集聚点,平均建筑面积在1200平方米以上,具备道德讲堂、阅览室、健身室、棋牌室、春泥计划活动室、礼堂等功能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实现学教、礼仪、娱乐等功能,成为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境界的精神家园。

3、精心策划,实现文化礼堂“一村一特色”。依托各村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形态,借势而为,精准布局,着力推进特色文化礼堂建设,打造了陆家庄村农耕文化馆、民联村非遗“三跳”传承馆、二大埭村皮贴画展陈馆、东池村道德馆、民丰村蔬菜展示馆、颜井桥村稻耕文化馆、郜墩村乡村振兴馆等特色展馆。结合“果菊飘香子恺路”美丽乡村精品线,充分挖掘沿线各村文化资源,打造“文明实践七彩行精品线路”。2020年承办嘉兴市文化礼堂设计大赛,计划将郜墩村文化礼堂打造成富有现代元素和文化特色的五星级文化礼堂。

二、搭平台、强载体,提升文化礼堂服务功能

1.推动理论宣讲,打好“文化牌”。切实加强理论宣讲,打造“1+19”理论宣讲平台体系,即一个石湾讲堂,19个村级文化礼堂石湾红色微讲堂,讲好新思想,传播新理论。结合本土“三跳”、“漫画”等形式,开展融入式、流动式、文艺式宣讲宣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礼堂、建党百年活动进礼堂和“永远跟党走”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累计开展党史宣讲103场次,受众5213人次。

2.开展志愿服务,打好“为民牌”。各村文化礼堂全部建立志愿服务站,成立“5+x”志愿服务小队,打响“石湾卫士”志愿服务品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以文明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交通劝导、文体展演、移风易俗、平安巡防、关爱帮扶为主要内容,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石门镇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育文化、树新风,提升文化礼堂精神内涵

1、推进文化育村,彰显特色品牌。策划文化活动“大菜单”,持续推进文化礼堂“一村一品”,成功培育文化礼堂特色文艺团队活跃在各类文化活动,彰显村级文化特色,2021年三跳团队登上央视舞台,桂花村村歌《菊海桂雨中的村庄》入选全国村歌大赛百佳村歌。非遗进礼堂、非遗小课堂走出非遗传承石门路径,“乡村非遗小课堂”获2019年度嘉兴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蜜梨文化节、杭白菊文化节、丰收节、农耕体验文化节等活动通过农业与文化的碰撞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体现石门农文旅融合特色。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举办春泥计划“七彩假日夏令营”,解决假期未成年人托管难题,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和好评。成功举办首届乡村小品大赛,让乡村百姓登自家的舞台说自家的事,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助力推进中心工作。2020年,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 358次,“我们的村晚”活动18次,春泥计划活动276次,各类比赛文化活动154次。

2、实施乡风评议,助推三治融合。持续深化“乡风评议”活动,积极引导乡贤参事会、道德评判团参与助推文明餐桌、文明交通、家风家训工作。在文化礼堂设置文明宣传栏、善行义举榜等宣传载体,开设文化礼堂移风易俗道德讲堂,倡导文明新风。举办“最美石湾人”“崇学奖”评选,深入推进褒奖礼、“好家风建设”、日行一善等系列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培育文明乡风。运用三治融合方法,推进乡文明积分管理,制定文明积分管理细则,设定移风易俗、日行一善、先进选树、公益活动、励志崇学、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文明积分栏目,积极弘扬乡风文明。以三治积分为题材的三跳节目《面与面子》登上浙江省“我们的村晚”舞台。

四、抓队伍、优机制,提升文化礼堂管理效能

1、强化资金统筹。通过市奖补、镇配套、村自筹、社会资助的方式保障文化礼堂建设和运行资金。探索乡贤资助设立村级文化礼堂公益基金,用于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加强队伍建设。全镇18个村均配备文化专管员,每月开展文化专管员例会,实行轮值制度,定期组织各类培训和评比竞赛活动,实施文化专管员考核奖励办法,提升文化专管员业务素质。利用各村文化能力、非遗传承人、退休老干部、大学生等成立文化礼堂志愿者队伍,为各类活动开展提供优质资源配套。

3、创新管理机制。实施文化礼堂理事会制度,探索“乡贤好管家”礼堂管理机制,通过以贤办堂、以贤管堂、以贤领堂,实现文化礼堂有向心力、生命力、感召力,推进文化礼堂“门常开、活动常办、群众常来”。试点“礼堂联盟”模式,助推农村文化礼堂强强联合、强弱互补,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和文化礼堂联动发展。推进“礼堂+学校”联合体建设,实现村校互动,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对照群众对文化礼堂需求多样性、服务高质量的要求,石门镇将继续努力,以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目标,完善机制,统筹推进,着力打造文化礼堂升级版,将文化礼堂建设成为群众真正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