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村里藏着“共富密码”
|
||||||||
|
||||||||
| ||||||||
安乐村一隅。受访单位供图 高楼林立,商铺繁华,这是农村吗?对于很多首次来到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安乐村的人来说,脑海中不禁会蹦出这样一个问号。 所谓“怀赤金行于闹市”,在桐乡的地域版图里,安乐村有着令人艳羡的“天赋”——优越的地理位置。相较于其他乡村,它多了一些城市味道。而让更多人羡慕的是,这个村家家户户有股份分红、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有补助、老年人年终有关爱……从过去的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全市首批“千万元村”,安乐村用短短数年时间,实现了旧村变新城、农业变产业、村民变“股民”三大转变。 集体经济崛起 “强村合作社”开辟富民路 “只有着力发展经济,才能办好实事。”幸福生活从何而来?回顾安乐村的发展历程,在安乐村党委书记张建林看来,村级集体经济的崛起为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质基础。 2013年,安乐村流转1000多亩土地,建立嘉兴市威农苗木专业合作社,打造以种植红枫、香泡为主的特色苗木基地。通过创新发展生态林业,安乐村掘得了“第一桶金”。经过5年精心培育,苗木合作社成功打造了桐乡首家千亩片林示范区(特色香泡基地),也给集体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群众流转土地有租金、家门口务工有报酬,尝到甜头后,全村人干劲倍增。2016年,安乐村以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为契机,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接小区道路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劳务专业合作社实现年创收50余万元。 通过两个“强村合作社”的持续“造血”,安乐村形成了以“强村合作社”为依托,集物业管理、农贸市场、沿街商铺租赁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助推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去年,安乐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170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超1000万元,成为全市首批村级集体经济超千万元村。而通过兴办苗木和劳务两个专业合作社,该村共计吸纳村民就业64人,桐庆小区、百乐小区两个农民新村的农户人均收入超4万元。 村民持股共富 6年发出600万“共享金”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保障之后,如何把蛋糕切得更好? 早在2015年,安乐村便在我市率先实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分红制度,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最大程度由全体村民共享。由此,805户股东尝到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来的甜头。如今,安乐村已连续6年实行股份分红,累计发放金额600余万元。共享集体红利已成为村民增加收入的稳定渠道之一。 仅仅股份有分红,远远不够。作为一个以发展集体经济而实现振兴的村庄,富起来后的安乐村,让幸福生活图景有了更多的延伸。安乐村党委副书记张梁锋说,村里的钱一部分拿来投资增值,一部分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还有一部分是专门用来给村民发福利的。该村已连续25年为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年终补贴,累计发放约700万元;同时实施对在村户籍人口给予合作医疗全员补助,连续9年发放合作医疗补助400余万元,全村村民在发展中切实感受到了安全感和幸福感。 “有了钱就要抓民生、办实事,只有办好民生实事,老百姓才会更支持村里的工作。”张梁锋介绍,去年,全体村民的股份分红和各种福利支出是300多万元,占全年村收入的18%,预计今年将达到350万元。 从共享股权到共享各项民生福利,朴素的共享理念映照出安乐村人自信自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坚定步伐。“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甚至超过城里人。”这是安乐村村民集体的骄傲。 村民当家作主 人安家和“精神共富” “……知礼仪、笑相迎、摊整齐、地干燥……”72字的市场公约,朗朗上口,这是谢家木桥农贸市场经营户的共同准则。如今的谢家木桥农贸市场,摊位整齐划一,购物环境干净整洁,市场面貌焕然一新。该农贸市场“美丽蜕变”的背后源自一场“自治行动”。去年,为了改变原先市场脏乱差的情况,谢家木桥农贸市场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建立“一团一会”三治融合载体。市场改造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也得以守护。 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无论是发展集体经济,还是整治人居环境,安乐村的每个足迹都得益于村民广泛参与的自治、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的德治和村规民约规范引导的法治,“三治融合”在这里扎下深根、散出新枝。 在安乐村,从“三治融合”衍生出的“三治融合积分+股份分红”模式已成为一项新的成果。去年,安乐村将800多户村民纳入三治融合积分激励管理,根据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贡献度,给村民发放“季度奖”和“年终奖”。积分可以兑换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由此,村民自治与基层治理形成了良性循环。 此外,80余人的“三治”邻里守望队成立后,村民主动参与村里工作,共话邻里情,形成了团结、互助、友爱的邻里新风尚,探索出一条邻里守望的新路径。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部曲,安乐村“管好”了这个辖区常住人口3100余人、新居民达到1万余人的人口倒挂村,迎来了“百家姓、一家亲”的和谐局面。 村级集体“家底”厚了,百姓“钱袋子”鼓了,农民的生活红火了……这背后是安乐村村委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坚持“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的理念,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