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桐乡市区域概况
|
|||||||||||||||||||||||||||||||||||||||||||||||||||||||||||||||||
|
|||||||||||||||||||||||||||||||||||||||||||||||||||||||||||||||||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桐乡市位于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30°28′—30°47′、东经120°17′—120°39′。东连嘉兴市秀洲区,南邻海宁市,西毗德清县、杭州市余杭区,西北接湖州市南浔区,北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市区距上海市148千米,距杭州市65千米。沪昆高速公路(G60)、申嘉湖高速公路(S12)、练杭高速公路(S13)、320国道、沪杭铁路客运专线、京杭大运河等水陆交通要道贯穿全境。 【自然环境】桐乡市境为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地势低平,无一山丘,大致东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倾斜,平均海拔5.3米。东西宽约36千米,南北长约34千米,总面积727平方千米。 境内土壤为江、海、湖沼沉积物,分属水稻土和潮土两类,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和经济类作物。全市有耕地3.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3.7%。其中:水田3.15万公顷,旱地7520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0.7%、19.3%。 境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植物资源有720种,其中孢子植物74种、种子植物646种(裸子植物25种、被子植物621种)。主要动物资源有451种,其中:脊椎动物218种、节肢动物192种、软体动物32种、其他动物9种。 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太湖运河水系。市境河流南接海宁长安上塘河水系,北经澜溪塘与江苏省河道贯通。京杭大运河流经市境段长39.09千米。全市有骨干河道45条,大部分河道与运河垂直相交,呈网状分布。与运河桐乡段相连的河道主要有金牛塘、白马塘、康泾塘、长安塘、含山塘、灵安港、羔羊港、西圣埭港、长山河等。境内河道总长2264.6千米,水域面积5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01%,河网密度为3.11千米/平方千米。属典型的江南水网平原。 (市委史志研究室) 气候特征 【常年气候概况】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16.5℃。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11.0℃,出现在1977年1月31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41.1℃,出现在2013年8月9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回暖初日在3月24日,平均结束日在12月5日,平均初冰日出现在11月28日。年平均无霜期243.6天、雷暴日32.1天、大雾日30.6天、降雪日9.5天。 年平均降水量1246.7毫米。1999年最多,降水量1755.6毫米;2003年最少,降水量744.4毫米。全年有两个主要雨季,第一个雨季在3—6月,其中3—4月为春雨期,降水量在108.7—370.6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18.2%;5—6月是主汛期,称为梅雨期,降水量在94.7—715.3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24.3%。第二个主要雨季是9月,称为秋雨期。年平均雨日140.7天,最多为2010年,达154天,最少为2013年,仅118天。 年平均日照1799.4小时。其中7月、8月最多,月平均日照分别为208.5小时和206.1小时。1月、2月最少,月平均日照分别为113.0小时和107.4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308.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幅度在76%—82%之间。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高温干旱、台风、霾、连阴雨、寒潮、雷电及大风等。 【2019年气候特征】2019年,桐乡市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年降水量明显偏多,年日照时数明显偏少。年初连续阴雨寡照;梅雨期出现六轮强降水,气温偏低;夏季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严重;秋季降水偏少,出现气象干旱。 年平均气温17.8℃,比常年平均偏高1.3℃。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高温日数18天。年极端最高气温38.7℃,出现在7月3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0℃,出现在1月21日。终霜出现在3月8日,初霜出现在12月3日。全年无霜期269天,比常年多25.4天。全年结冰日9天,大雾日7天。 年降水量1459.8毫米,比常年多213.1毫米。年雨日140天,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暴雨)日数6天。全年降雪日数5天,均无积雪。年日照时数1624.8小时,比常年少174.6小时。年蒸发量962.2毫米。 梅雨期出现六轮强降水,其间气温偏低,无连续暴雨,呈过程性降水为主。6月17日入梅,7月17日出梅,入梅出梅时间均偏晚(常年入梅6月12日,出梅7月8日),梅雨期偏长,梅雨量356.9毫米,为常年(251.4毫米)的1.4倍,总体全市雨量分布西多东少。 【2019年主要天气气候事件】2019年,桐乡市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有:连续阴雨寡照天气。1月1—15日和2月7—22日接连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阴雨寡照天气,气候环境非常不利于越冬作物生长和春耕备耕工作。 台风暴雨。第9号台风“利奇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登陆浙江省的第三个超强台风,登陆强度排第三位,纵穿全省,影响全域,具有强度强、移动慢、风力大、雨量大、维持时间长等特点。受其影响,8月9—10日桐乡市普降大暴雨,过程面雨量133.4毫米,9个镇(街道)超100毫米,乌镇镇最大,降雨量210.1毫米;8个镇(街道)出现8级以上大风,凤鸣街道最大,风力8级(19.3米/秒),8级大风连续影响时间长达8小时;全市所有水文站点超出危急水位,部分道路、小区出现大面积积水,部分工厂企业停产。 秋季干旱。9月中旬—11月上旬桐乡市降水量异常偏少,出现持续少雨天气,土壤墒情差,缺乏管理的露地作物出现一定旱情。 (葛非凡 费鑫杰) 历史沿革 【概况】桐乡历史悠久,分布于境内的罗家角、谭家湾、新地里、新桥、张家埭、吴家墙门等数十处古文化遗址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其中1979年发掘的石门罗家角遗址,属马家浜文化早期类型。 市境周时名御儿,属越国。春秋时为吴越接壤争战之地。越王勾践三年(吴王夫差二年,鲁哀公元年,前494),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自御儿至钱塘江以西皆属吴。战时,吴筑何、晏、管、萱四城拒越。除管城(今属海宁市)外,余三城皆在今桐乡市境。 战国初年,吴越战事又起。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鲁哀公二十二年,前473)冬,越王勾践灭吴,市境复归越。越自勾践以下,传六世而为楚所败,楚国“尽取故吴地至浙江(钱塘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此地遂入楚境。 秦统一中国,郡县天下。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置会稽郡,下设由拳、乌程等县,今市境属由拳县。 西汉时,御儿又称语儿。汉高祖五年(前202),今市境属楚国。汉高祖六年(前201),今市境属荆国。汉高祖十二年(前195),改荆国为吴国,今市境属吴国。汉前元四年(前153)以后,恢复会稽郡,今市境属会稽郡。汉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会稽郡属扬州,今市境属扬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割钱塘江以东为会稽郡,钱塘江以西为吴郡,今市境隶属吴郡。 三国吴黄龙三年(231),由拳县“野稻自生,改为禾兴”(元《至元嘉禾志》)。赤乌五年(242),避太子和讳,改禾兴县为嘉兴县,属吴郡,今市境隶属嘉兴。此后历晋、宋、齐、梁不变。 南北朝陈永定(557—559)初立海宁郡,今市境部分地域隶属海宁。 隋朝时,并嘉兴县入吴县,今市境属吴县,隶属苏州。 唐武德七年(624)复置嘉兴县,隶属苏州,今市境属苏州嘉兴县。翌年,又废嘉兴入吴县,今市境隶属吴县。贞观八年(634),复置嘉兴县,属苏州,今市境其时仍名御儿,为嘉兴县西南境。乾符六年(879),升御儿乡为义和镇。 五代后梁开平初,吴越王钱镠废镇称义和市,属杭州,今市境随嘉兴隶杭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吴越王钱元瓘析嘉兴县西南境崇德、南津、语儿、千乘、积善、石门、募化七乡置崇德县,设县治于义和市(今崇福镇),属杭州。元《至元嘉禾志》:“晋天福间始析崇德七乡置县于义和市,因乡以县名。”天福五年(940),钱元瓘于嘉兴县置秀州,为吴越国所辖十三州之一,崇德与嘉兴、海盐、华亭同为秀州属县。 北宋熙宁十年(1077),再割嘉兴县之梧桐、永新、清风、保宁、千金五乡入崇德县。政和七年(1117),赐秀州名为嘉禾郡,崇德县隶属嘉禾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秀州为府,称嘉兴府。嘉定元年(1208),又升嘉兴府为嘉兴军节度,崇德县仍隶属嘉兴。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嘉兴军节度为嘉兴路,置嘉兴路总管府,后属于江浙行省,下辖崇德等三县一府(华亭府)。元贞元年(1295),升崇德县为崇德州,隶属嘉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嘉兴路为嘉兴府、崇德州为崇德县。洪武十四年(1381),嘉兴改隶浙江布政司。从此,崇德随嘉兴隶属于浙江。宣德五年(1430),巡抚、大理寺卿胡概奏析崇德东境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新、梧桐六乡置桐乡县,设县治于梧桐乡凤鸣市(今梧桐街道)。 清,崇德、桐乡两县同隶属嘉兴府。清康熙元年(1662),因崇德之名与清太宗皇太极年号同,故避讳称石门县,并改石门镇为玉溪镇。 民国元年(1912),废嘉兴府,石门、桐乡两县属钱塘道。民国3年(1914),石门复称崇德。民国16年(1927)废道制,两县直属浙江省政府。民国27年(1938)划属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至民国36年(1939—1947)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1948)后属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桐乡、崇德先后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德、桐乡两县同隶嘉兴专区。1958年11月,崇德、桐乡两县合并,称桐乡县。1970年,改嘉兴专区为嘉兴地区,桐乡县隶属嘉兴地区。1983年,撤销嘉兴地区,分设嘉兴市、湖州市,桐乡县隶属嘉兴市。1993年,桐乡撤县设市,隶属嘉兴市。 (市委史志研究室) 行政区划 【概况】2019年,桐乡市辖乌镇、濮院、屠甸、石门、河山、洲泉、大麻、崇福8个镇,城区设梧桐、凤鸣、高桥3个街道,下辖176个村和35个社区。 2019年桐乡市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 单位:个
注:梧桐街道复兴社区、同庆社区、众善村、安乐村、百福村和凤鸣街道长新村、史桥村、桑园桥村、李家弄村由开发区(高桥街道)托管。 (沈怡华) 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 【概况】2019年,桐乡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510.5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434.2亿元,增长7.3%。实现财政总收入135.3亿元,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7亿元,增长10%;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分别为1592.7亿元,增长14.7%,贷款余额1332.7亿元,增长17.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6亿元,网络零售额442.68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2%。 【创新驱动步伐加快】2019年,桐乡市深入实施“育苗造林”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4家,启动浙江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浙江院士之家等一批创新载体建设,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195家、研究院6家、研发中心1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完成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28.4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650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验收。承办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重大活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司法、智慧水利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1095个,新增上云企业115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6.6%。乌镇世界互联网创新示范区入选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实体经济加速转型】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789亿元,比上年增长3.1%,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尚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3.8%和19.1%;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3914家,腾退低效用地375.52公顷,新增入园小微企业673家;凤凰湖总部基地建设加速推进,会展会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接待游客2635万人次,增长14.2%,旅游总收入337.8亿元,增长16.3%,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农业经济开发区挂牌,新建高标准农田2466.67公顷,杭白菊气象指数保险实现全覆盖。 【投资向高质量转变】2019年,桐乡市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4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工业投资157.9亿元,增长14.3%;服务业投资281.6亿元,增长10.1%。交通、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高新技术产业、民间项目投资分别增长29.7%、36.4%、38.7%和23.8%,5个项目列入省市县长工程。184个市级重大项目开工率98.4%,完成年度投资240.5亿元;列入市人大重点监督的政府投资13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8亿元。 【要素保障不断增强】2019年,桐乡市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63.9公顷,盘活存量土地272.49公顷,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19.67公顷。新增省重点建设项目4个、省重大产业项目6个、省服务业重大项目9个,新增建设用地奖励指标249.87公顷,10个项目争取中央资金2.9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19年,桐乡市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所有民生和企业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建立企业服务直通车和VIP组团服务2.0联动机制,成为全省“三服务”(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典型案例,全年服务项目260多个;全面落实增值税率下调等企业减负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24.2亿元。 【外向经济保持稳定】2019年,桐乡市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外贸市场,承办“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等重大会议,贸易摩擦影响总体可控,实现进出口总值419.2亿元,比上年下降1.6%,出口总值317.8亿元,增长11.2%,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35%。举办2019桐乡·深圳微电子产业招商引智推介会、2019年现代服务业上海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32场。全年合同利用外资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利用市外内资163.4亿元,新引进1亿美元以上项目9个。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2019年,桐乡市着力推动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整合提升经济开发区等三大平台,设立上海、深圳域外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综合交通体系,临杭大道通车,320国道改建等重大工程有序推进。深化与沪杭医院合作,与16家省级医院实现信息互通;接入上海长三角异地门诊就医系统,实现与上海、江苏等地1000多家医疗机构门诊刷卡结算,嘉兴全域异地就医“一卡通”实现全覆盖。 【城乡统筹不断深入】2019年,桐乡市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城市规划馆、城市档案中心、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启动永宁街区旧城改建房屋征收、振兴路综合改造等工程,打通复兴北路、文华南路等一批断头路。开展“珍爱生命,铁拳护航”交通安全大会战行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3.5%。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三改”面积428万平方米、“拆违”面积418万平方米,新增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特色精品村7个、精品线1条、美丽河湖5条(个),入选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首批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大麻镇、桃园村等一批基层主体获全国性先进示范称号。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2019年,桐乡市发放职工养老保险待遇3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5.3亿元,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97.2%、医疗保险参保率99.7%。统筹做好养老、慈善、双拥等民生兜底工程,发放低保金8100多万元,落实东西部扶贫、山海协作等帮扶资金4955万元。就业形势良好,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万余户,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80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80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97元,增长9.5%。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19年,桐乡市全力打造“学在桐乡”品牌,新组建高中教育集团、实验幼儿教育集团等5个教育集团,高考再创历史佳绩,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小学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49.5%。实施芝村小学、骑塘中心学校等一批农村校园项目。医共体三大医疗集团基层门诊急诊、住院人次分别增长7%和19.7%。市一医院急诊楼投入使用,市二医院医疗综合楼等项目有序推进。举办市十八届运动会、马拉松赛等全民体育活动,入选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县。推进书香城市建设,新建各类伯鸿书房书屋56家;举办第三届茅盾文学新人奖、风雅桐乡·文化寻宝等重大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下乡惠民演出500多场,被评为全省首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达标县市。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2019年,桐乡市深入实施三治融合提升行动,三治信农贷、新居民三治积分管理等创新举措成效显著,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打好扫黑除恶攻坚战,“平安桐乡”实现十四连冠。 (程跃峰) 精神文明建设 【概况】2019年,桐乡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全力冲刺浙江省文明市创建为统领,守正创新,奋发有为,高分通过浙江省文明市终期考核验收,高标准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农村文化礼堂两个全覆盖,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 构建“34569”文明实践体系[构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体系,打造“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实践点”四级服务阵地,开展学习科学理论、践行主流价值、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提供人文关怀五项文明实践活动,建设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六大资源平台,组建“桐”享红色、“桐”享文明、“桐”享美丽、“桐”享文化、“桐”享健康、“桐”享平安、“桐”享关爱、“桐”享青春、“桐”享巾帼九个“志愿‘桐’享”市级志愿服务联盟],明确“一十百千万”工作目标(建成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氛围浓厚的市级实践中心,打造文明实践十大工作品牌,培育100个文明实践示范阵地,组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1000支以上,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万场次以上)。培育“三治融合+文明实践”“互联网+文明实践”两大特色,建成桐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实践所、站、点700余个,示范路线15条,建立桐乡市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入选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级试点。深化文化礼堂长效管理,新增五星级文化礼堂5家、四星级文化礼堂6家,获评嘉兴市文化礼堂“最美”系列6项;举办2019“我们的村晚”“我和我的祖国”礼堂庆国庆等主题活动,承办嘉兴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互看互学互比互评活动;三跳《面与面子》登上全省“村晚”舞台。 推进“做文明有礼桐乡人”主题活动,开展文明出行、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活动,承办文明出行全省巡回宣传月桐乡站活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通违法行为抄告曝光制度,入库车辆1.8万余辆,实名曝光826人次,抄告18家单位。创新公益宣传,制作《丰子恺漫画公益广告桐乡范本》,其中51幅公益广告被中央宣传部宣教局调取并全国推广。 开展新一轮桐乡市级系列文明创建规划工作,24家单位、9个村(社区)纳入规划名单。举办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创建工作集中展评活动,8个单位、12个村参加展评。发动全市227家文明单位开展“城乡文明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开展文化共建、文明共建活动1000余场,以城带乡、城乡共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开展第五届桐乡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孙红兵等10人被评为第五届桐乡市道德模范,吴晓东、李仁仟获评第七届嘉兴市道德模范。落实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关爱帮扶机制,发放2018年度道德模范慰问金、医疗、生活补助20余万元。着力打造“日行一善”城市文明品牌,全年评选“桐乡好人”47例(50人),获评“嘉兴好人”7例、“浙江好人”3例。举办第十七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主题活动暨道德模范宣讲进机关活动、朱丽华先进事迹报告会,承办嘉兴市道德讲堂总堂活动,开展基层巡讲25场。桐乡德治经验在全省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专题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成立桐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搭建“9大‘志愿桐享’服务联盟+11支镇级志愿服务大队+9大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培育志愿服务“一镇一品”。打造“志愿‘桐’享”服务品牌,统一标识,设计制作卡通人物形象(小梧、小桐)。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推进全市志愿服务“五统一”,全市注册志愿者8.3万人,活跃度90%以上,人均服务时数超37小时。举办“三·五”志愿服务表彰大会暨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表彰最美志愿者、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等。广泛开展互联网大会、弯腰一秒拾文明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举办“红船精神进校园”“向国旗敬礼”“我和我的祖国”歌咏活动、“我爱你,中国”讲故事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评选2019年桐乡市“新时代好少年”100名。其中,9人入选嘉兴市“新时代好少年”;1人入选浙江省“新时代好少年”。开展第三批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新增桐乡市文明校园8家,实现县级文明校园全覆盖。深入实施“春泥计划”,举办寒暑假“春泥计划”启动仪式,表彰“春泥计划”示范村11个,培育“蒲公英”普法讲师团等特色项目8个。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濮院翔云小学入选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试点学校。 【桐乡市通过浙江省文明市创建终期考核】2月15日,桐乡市三级干部大会暨“七大行动”动员会召开,文明市创建攻坚行动列入“七大行动”。年内,推出“省文明市创建十大工程”“省文明市创建”“文明与我同行”等专题专栏10余个,各类创建报道425篇。制作“‘桐’话文明”“做文明有礼桐乡人”系列短视频,播放量超10万次。开展“做文明人、创文明市”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基层宣讲、文艺巡演、书画比赛、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500余场,制作发放倡议书、书签、海报、宣传折页等20余万份。全年新增“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道旗1.29万面、墙绘11.1万平方米、道路护栏宣传牌1585块、各类公益广告牌3.4万块、报纸69个整版、广播4380分钟、电视6205分钟。建成文明示范街40条,建立示范小区、示范楼道、示范窗口等“示范样板”196个。建立“文明啄木鸟”市民督查平台,全年平台受理问题6231件(其中有效问题5655件),办结4937件,问题处置率87.3%。举办文明市创建“请你来协商”专题民主协商会,现场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并全程网络直播,参与人数近7万人次。明确16个片区、257个路长单位创建责任,实行“周六文明创建日”制度,常态化开展大宣传、大整治、大清扫、大排查、大劝导“五大”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2万人次,解决问题2.6万余个。开展实地创建、台账资料审核等培训指导53次,制作文明市创建重点点位创建标准解说视频4个,全方位指导基层开展创建工作。全年开展创建督查352次,交办问题1.3万个,整改率98%以上。年底,通过浙江省文明市创建终期考核。2020年1月17日,桐乡市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第四批浙江省文明市。 (沈磊) 智慧城市建设 【概况】2019年,桐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局起步。桐乡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完成新一轮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一三六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纲领。政务数据办联合市政府办、政法委、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进一步统筹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管理,全年组织完成涉及27个部门110余个信息化项目的预审工作,涉及财政资金8000余万元。统筹推进智慧交管、数智警务、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水利、智慧农业等应用项目。9月26—28日,在2019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上,桐乡获综合创新城市奖。 【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桐乡加快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各项智慧应用逐步拓展。建成120G带宽的国际数据交换专用通道,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820G,开展IPv6技术部署,公共场所无线WiFi基本覆盖,累计开通5G基站663个。嘉兴政务云桐乡分中心累计入驻汇聚40个单位、60余个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初具雏形,基本建成卫生健康大数据,实现全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所有医疗卫生数据的互联互通;初步建成城市事件库和部件库,覆盖市级区域,包含超过30万个城市部件信息。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横向打通市级部门,纵向联通市、镇、村、网格四级网络。视频融合平台汇聚村庄、卡口、小区等社会视频监控和公安视频监控。市场监督指挥监管系统聚焦食品、药品安全,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数字政府持续推进,实现网络万兆骨干、部门千兆接入、基层延伸覆盖,省视联网平台延伸至各镇、街道,部分村(社区),实现网络视频会议,协同办公系统党政机关全域覆盖,实现全市部门的电子公文交换、邮件传递及信息共享。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平台与协同办公系统无缝对接,上线运行255个机关内部办事事项和36个机关内部“一件事情”联办事项,累计办件量2200余件,“最多跑一次”实现率98%。运用浙政钉实现掌上办公,全市注册用户1万余人,日均活跃度95%。依托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立统一信息公开渠道,以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和政策落地见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智慧政务建设】2019年,桐乡深入推进以“最多跑一次”为核心的智慧政务建设,推进政务服务领域的数据汇聚、智慧运用,为政府服务提供数据支撑。畅通企业投资项目事项申报通道,打造数字审批新模式,推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依托省数据共享平台和嘉兴“一证通办”平台,实现政企数据共享,材料复用;按照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的目标,推出企业用水报装全流程2个工作日办结等一系列涉企特色改革;丰富“掌上办事”场景,实现医疗补助、婚姻、职称、出生证明查档等民生服务“跑零次”。推进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民生服务跨部门“一件事”联审联办,实现新生儿“出生E站通”、退休“一件事”等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就近跑”,优化基层政务服务环境。实施水务一体化改革,实现就近可办、同城通办。打造水电气网联动报装“一件事”改革试验区,形成“一口登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踏勘、一次接入”新型办理模式,将水、电、气、网四个事项联动报装优化为有外线工程3个环节,无外线工程2个环节,全流程“一件事”1份申请材料。同步设计,并行施工,共享基础设施,缩减报装接入时间50%以上。 【智慧交通建设】2019年,桐乡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打造公共交通“一体化”“智能化”“清洁化”工程。市区智能公交候车亭全覆盖,拥有视频监控、视频广告、公交查询、换乘查询、公交到站信息、语音报站、免费WiFi、IC卡补登、手机充电等功能。公交移动支付渠道不断拓展,公交会员制电子卡实现扫码乘车,新增银联“云闪付”公交应用、支付宝和美团扫码乘车支付方式,与27家银行银联实体实现IC卡支付。推出“守时公交”,利用高德地图大数据与公交线路、站点、车辆等数据计算分析,在公交App、智能公交电子站牌显示到站时间信息,误差控制在1分钟以内,市民可“掐点”乘公交。公路“天眼”系统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省市信息互联互通;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及电子围栏投入应用,将驾培行业监测接入道路运输行业综合监管平台,促进运输行业监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智慧城管建设】桐乡市“数字城管”自2010年投入使用,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一个中心、二级平台、三级职能”的智慧化城市管理综合平台,汇聚综合执法、犬类管理、停车收费、环卫保洁等多项智慧应用。至2019年底,累计交办案件39.13万件,及时解决率95%以上,日均处置案件180件。2019年,桐乡将12个城市管理领域管理系统整合归一,搭建智慧城管中心,汇聚视频监控220路,运用4G执法仪,实现事件位置一键调取、应急状况联动处置,将街面管控与应急指挥有效结合,实现智能高效可视化调度,提升城市管理的精度与准度。运用“互联网+”技术科学化行政执法。通过推行执法信息数据库管理模式和AI视频智能识别技术的实践及运用,强化案件相关重要视频和关键音频等现场证据的采集与运用,实现执法全程留痕、可视监督,数据联网、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运用“互联网+”手段高效化城市服务。5月11日,微信“文明啄木鸟”互动平台上线,市民通过手机拍照实时上报城市中发现的问题,依托数字城管系统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解决,实现城市问题快速处置及时反馈,形成政府与市民之间良性互动。完善综合执法“监管网”,将全市综合执法许可信息统一导入系统报备,与审批系统数据串联,实现对全过程实时监控和可回溯性查看,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监管查处。 【智慧医疗建设】2019年,桐乡智慧医疗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医疗机构配备诊间屏、银医通(自助机、诊间屏、扫码墩)等终端设备,接入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便捷支付平台,推广刷单付、医后付、刷脸付,医疗机构智慧结算全覆盖,使用率60%,市级医院门诊高峰时段排队平均等候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2.64分钟。医疗信息资源集成互联共享,建设桐乡市健康大数据中心,接入浙江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与16家省医疗机构检验检查数据互联互通。建成区域健康体检数据中心,实现区域内检验检查报告等医疗资源和专业技术共享。推广线上延伸医嘱、电子处方应用。推出互联网+护理平台、虚拟医生AI随访系统,院内导航系统、智慧停车系统,不断优化群众就医环境。 【智慧教育建设】2019年,桐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全方位推进智慧教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的区域“互联网+教育”综合生态体系。构建多元化资源开放平台,以桐乡智慧教育网和互联网学校、桐乡教育App等载体,打造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的可持续优质资源供给体系。打造区域智慧教育应用体系。以“智慧服务,共享公平”为办学理念,整合全市各学科名优教师资源,打造名师直播课堂。2018年起,在农村学校试点开展智慧教育TV端“公益课堂”,通过每周2-3次的TV端“公益课堂”课后辅导课程,延伸学校课程,累计开课630余节,学生参与率80%,试点学校学生成绩稳中有升。深化教师网络同步教研,让城乡教师“协同”发展。实现名校名师与各结对合作学校的信息交流与教学合作。全市有十多所学校进行区域内外城乡携手同步教研活动,打造新型城乡教师成长共同体。推动区域智慧教育生态建构。建设“智慧校园”,推进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课程建设,推动移动学习、创客教育、STEM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翔云小学、乌镇植材小学等众多学校成为全省智慧教育体系化建设的样本。打造“网红课程”,开发多元化课程共享资源库。利用校内外名优教师及家长资源开发多元化的系列微课程,满足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