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公开目录 > 乌镇镇 > 报告统计 > 统计数据
索引号: 001008004005092/2021-109172 发布机构: 乌镇镇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1-03-05
组配分类: 统计数据 文件编号:
2020年乌镇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1-03-05  09:27 来源:乌镇镇 浏览次数: 打印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镇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就业保持总体平稳,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7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亿元,下降1.2%;第二产业增加值27.88亿元,下降9.9%;第三产业增加值40.88亿元,增长1.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1:38.9:57.0,第三产业占比提升8.3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2873元,比上年增长5.3%,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约为1.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

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31.48亿元,比上年下降15.4%。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96亿元,比上年下降0.6%;工业总产值完成126.52亿元,比上年下降15.8%。

二、农     业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镇完成农业产值2.90亿元,比上年增长4.8%;林业产值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4%;牧业产值0.97亿元,比上年下降18.0%;渔业产值 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0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84万亩,其中油菜籽种植面积0.1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75万亩。全年生猪饲养量1.07万头,湖羊饲养量4.14万头,家禽饲养量85.44万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100%,畜禽排泄物资源利用率100%。

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年新申报粮油合作社农机机库1个、智慧农业项目1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项目9个;组织实施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项目、蚕桑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建设项目各1个;成功申报桐乡市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创建三星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家;挂牌成立数字农业产业园平台,董家茭白荣获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立晚稻千亩高产示范方1个、百亩示范方3个、“三新”技术试验示范14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户48户;成功申报“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8户、市级小型水利工程先建后补项目2个,包括新建泵站1座,改建泵站1座。年内清淤河道16条,长度14.82公里,清淤16.92万立方米。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2万千瓦。

三、工     业

工业生产有所下滑。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06亿,比上年下降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亿,累计增速-12.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94亿元,比上年下降15.4%;销售产值68.26亿,比上年下降15.0%,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9.02%,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增幅回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3.82亿,比上年下降8.7%,实现利税5.78亿元,比上年下降29.8%,其中实现利润3.97亿元,比上年下降22.7%。

企业规模稳中有升。年内新增规上企业15家,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4家;年末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共有22家,其中5亿元及以上企业2家。

工业转型速度放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0.07亿元,比上年下降20.6%。新产品产值率为43.6%,较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为24.6%、-25.3%和-18.3%,分别比规上工业高出37.0、-12.9和-5.9个百分点。

退散进集精准发力。全年盘活(供应)存量土地502亩、低效用地再开发268亩;完成低效腾退土地面积141.2亩,节余指标面积47.3亩,完成退低进高面积384.1亩,完成低散乱整治企业数212家,其中企业整治110家,推动小微入园企业50家,低产田整治21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增速显现下降状态。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37亿元,比上年下降8.6%,其中第二产业投资4.59亿元,比上年下降17.2%;第三产业投资40.78亿元,比上年下降7.5%。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0:10.1:89.9,三产占比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制造业逆势上扬。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65亿元,比上年下降66.8%,其中高新制造业2.44亿元,比上年下降17.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4.37亿元,比上年下降65.6%,其中数字经济制造业2.30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9.0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3.15亿元,比上年下降10.3%;民间投资16.01亿元,比上年下降52.6%。

房地产市场有序恢复。年末全镇在库房地产开发企业13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0%,其中建安投资5.84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115.80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16.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4%;商品房销售额22.98亿元,比上年增长48.9%。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贸易低位徘徊。全年完成服务业营业收入84.20亿元,比上年下降16.2%,其中限上单位营业收入32.31亿元,比上年下降 26.0%:批发零售业1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6%;住宿餐饮业1.37亿元,比上年下降27.6%,其他服务业17.47亿元,比上年下降43.1%。

对外贸易同比下降。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9.16亿元,比上年下降10.5%;其中出口额24.13亿元,比上年下降 15.9%。

招商引资质量提升。全年引进合同外资782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5.1%,实到外资416.4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3.9%,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到96.3%。实到市外内资23.63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数字经济项目实到资金8.19亿元,比上年增长445.8%

六、旅游业和互联网经济

旅游业受冲击明显。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景区旅游受到严重冲击,全年接待游客266.0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7.5%;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比上年下降63.5%。

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共注册互联网及相关企业172家,注册资金18.17亿元,累计企业1028家,累计注册资金116.3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0.79亿元,实缴税收0.9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8%、8.1%。全部互联网及相关企业中:软件研发、电子商务、互联网媒体、云计算大数据等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比重为43.5%,企业服务、企业咨询等咨询类比重为23.2%,生活服务、文化娱乐、游戏动画等生活咨询类比重为26.4%,其他比重为6.9%。

数字经济不断壮大。年末共有数字经济企业484家,其中制造业24家、服务业460家;实现营业收入3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实缴税金0.70亿元,比上年增长0.8%。年内新增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5家,累计12家;新增规上数字经济服务业4家,累计5家。全年实现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产值14.46亿元,比上年下降25.0%;实现规上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营收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7.49亿元,比上年增长3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实现财政可支配收入2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存款收入增幅明显。年末,全镇各大银行各项存款余额85.51亿元,比年初增加13.93亿元,余额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对公存款26.62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占比31.1%,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储蓄存款5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占比68.8%,较上年减少4.6个百分点。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继续深入。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累计25家;有效发明专利净增30件,新授权发明专利33件;新认定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4家、浙江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浙江省企业研究院1家。浙江亿洲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动钢筋桁架焊接生产线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其公司生产的WL-500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网笼焊接生产线获得2020年度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名单。

企业自主研发增长较快。年内,全镇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支出1.98亿元,纳入R&D经费支出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开展R&D活动企业59家,开展率66.3%,较上年提高19.6个百分点;设立研发机构企业39家,占比43.8%,较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全年研发支出占GDP比重2.76%、R&D活动支出占GDP比重1.95%、占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2.68%。

人才引进不断加强。出台《乌镇镇“人才强镇”十五条》,加快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全年成功申报省级“引才计划”16名,建议入选人数4名;推荐省级“万人计划”申报4人;成功申报省领军型团队1个,嘉兴市级领军型团队1个;完成“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人才及项目落地数7人,桐乡市级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项目落地15个。

科普教育亮点显现。“乌镇院士之家”开家启用并入选全省首批“浙江院士之家”,38名院士“进家”,5个院士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全镇有科普e站19个,科普教育基地17个,其中嘉兴级3个,桐乡级14个;树立“乌镇互联网科普研学精品线”游学品牌,启用“乌镇互联网科普研学18景”;新成立企业科协2家,累计4家。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镇现有义务教育段中小学校5所,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其中:普通中学2所,在校学生1187人,专任教师139人,初升高比例98.3%;小学学校3所,在校学生3128人,专任教师191人。省二标准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人数1964人,专任教师135人。省示范、现代化成人学校(社区学校)1所,教师2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积极推进。现有政府公共文体中心2个,图书分馆3个,农村礼堂书屋5个;辖区内30个村、社区均建有综合文化中心,并实现26个村文化礼堂和4个社区文化家园全覆盖。建有文化志愿者队伍31支,镇级“三团三社”6个、村级“三团三社”46个。全年共承办党委政府制定的文化活动55场,落实“158”工程518场;组织送戏下村(社区)30场;完成跨区域文化交流活动3场;全年新创舞台类节目15个,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活动,获市级以上文体活动金奖6个、银奖10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1所,分院1所,服务站15个;共有病床128张,卫生技术人员241人,其中执业医师106人;全年实现业务收入8334.24万元。

体育活动日益丰富。年内完成了西浜村、银杏社区的百姓健身房建设,完成南庄桥村、西浜村、横港村、翔厚村的小康体育村提升工程。全年共举办体育活动9场,参加桐乡市级以上的活动比赛18场,其中参加市老体协活动9场;做好全民健身指导工作,全镇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92名。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全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全域村庄规划,有序推进水域平衡等4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持续完善路网体系,启动隆源路(环河路—云享路)等5条道路建设工作,基本完成乌镇—翔厚等4条农村公路大中修;有序推进谭家湾农业遗址公园等16个重点项目,成功创建首批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加强乌镇峰会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两馆一园一场”(即互联网科技成果展示馆和乌镇规划馆、全国首个5G+智慧生态公园、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攻坚“无违建”工作,完成“三改”18.4万平方米、拆违51.4万平方米。

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圆满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迎检工作,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首次突破90.0%。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大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完成河道清淤16.9万方,连通河道水系3条;完成上塔庙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市控以上断面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大力开展“美丽乌镇·秀美家园”环境整治爱国卫生运动,累计办结问题1.2万个,实现生活垃圾减量5.7%,成功通过国家卫生镇复查。

应急建设持续加强。常态化开展安全综合专项整治,全年检查各类单位场所2126家次,发现隐患2891处,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922份,累计整改完毕2682处;建成镇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扎实推进消防安全大会战等八大专项行动,刑事发案数、火警数、道路交通亡人事故分别比上年下降21.9%、27.8%和5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呈负增长。年末全镇户籍人口86481人,比上年末减少265人,其中男性42074人,女性44407人,占比分别为48.7%和51.3%;城镇人口45407人,乡村人口41074人,城镇化率52.5%,比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38人,出生率为7.38‰;死亡人口640人,死亡率为7.40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02‰。初婚292对,计划生育率达97.8%,一孩率56.39%,二孩率41.97%,多孩率1.64%。新居民人口32484人,比上年末减少2181人。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79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58元,比上年增长5.7%;人均储蓄存款余额68049,比上年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7.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10.3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社会保险不断完善。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8%和99.7%。

就业服务扎实推进。年内累计发放城乡居民灵活就业参保补贴389.04万元,惠及1327人;发放失业金561笔,另有92人享领阶段性失业补助金;发放高层次人才四项津补贴50.214万元,惠及35人;发放企业稳定岗位补贴105.8万元,惠及177家企业;返还2020年度企业减负稳岗社保费1011万元,惠及62家企业。

社会救助和福利事业继续发展。推进新型智慧城市(SMILE城市)建设,完成“孪生城市”管理系统等12个重点工程。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2.5万老年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加大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力度,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677.4万元。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统计数据以《桐乡统计年鉴》为准。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20年平均汇率6.8976。

(4)规模以上工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

(5)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数据根据公安年报整理,统计时点为2020年11月30日。

(6)研究与发展(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2020年乌镇镇统计公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