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震宏做客第十九期石湾讲堂
|
||||||||
|
||||||||
| ||||||||
石湾讲堂自2018年正式创立以来,已面向社会开放18期,通过石湾讲堂这一形式,将石门的人文历史和名人文化传播出去,让石门的文化底蕴通过石湾讲堂焕发出新的感召力。5月22日下午,石门镇第十九期石湾讲堂邀请到了曾任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文丛》编辑部副主任的郁震宏先生,为大家讲述石门的历史文化故事。 京杭大运河在这里拐了120度的湾,一座吴越疆界碑诠释了石门名称的由来,一位文化巨匠倾诉了他的柔柔乡情,一个距今7000多年的遗址,因座落在石门镇的罗家角而得名,历史在石门镇有着太多精彩的传奇色彩。 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从杭州向北流经崇德、再向北流到古镇石门镇时,在这里来了个120度的大转弯,折向东流去。因为运河形弯如玉带,所以这里也叫石门湾、石湾、玉湾、玉溪。石门湾是千里古运河上第一湾。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越国为抵抗吴国,在此垒石为门,故称“石门”。唐初在此设水陆驿站,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置石门乡。历代官吏驿使、贡赋漕运、来往货船,到了石门湾都会歇歇脚。舟车驿马昼夜不绝,灯火明灭人声鼎沸。南宋绍兴中(公元1626年),在石门驿基建行幄殿(皇帝行宫);乾隆六下江南,也在石门湾上岸留宿。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后,许多官宦、名士择地营屋,交通便利的石门成为首选地之一。时任建炎中官门下侍郎的颜回裔孙颜岐,随高宗南渡,筑宅于石门镇北,子孙留居,自成村落,名陋巷村。颜氏家族的迁入,为石门画下了意味深长的文化符号。除此之外,还有两支张姓的地方豪族南迁石门。张汝昌官至迪功郎,与石门酒官张子修为邻,两家并有池馆园林之胜,号东西园,结社觞咏,时称东西二张。《千家诗》里,有一首宋朝人戴复古的《初夏游张园》,写的就是石门东西二张。《千家诗》与《三字经》一样,是老底子读书人最熟悉的书。因此,石门张家的影响,因这首诗名扬天下。诗云: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明清时期,凭借大运河便利的交通优势,大量大豆运销石门,使之成为浙北乃至江南规模最大的油坊,清末民初石门及周边至少有25家油坊。石门桑市规模甚至超过当时的府城嘉兴,成为江南著名桑市。明代徐祯卿《嘉禾道中》中写道,“问水来天目,看桑过石门。”这里有晚青桑等十二种桑树,与此相应,丝绸、棉布业交易也很发达...... 从7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到现代文艺大师丰子恺,在郁震宏先生的娓娓道来中,石门的悠悠历史重现在大家眼前。现场的听众们在深深地感受到石门历史辉煌,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产业发达的同时,更加提升对家乡的认同感,不断积蓄前进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