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市九届政协五次会议第91号提案的答复 | |||||
|
|||||
医卫界各位委员: 你们在市九届政协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卫健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建议》很好,院前急救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的重要环节,是“平安桐乡”和“健康桐乡”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现就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 我市现有指挥型120指挥中心1个,站内有在职职工15人,其中在编职工7人、编外员工7人、劳务派遣1人。依托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设置急救站点,现全市有7家急救网络医院,有救护车29辆,其中负压车6辆,日常每天值班车辆11辆。目前各网络医院(急救点)的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由驾驶员和医生组成,其中驾驶员30人,相对比较固定。院前急救医生有100多人,相对固定30人左右,还未配备120随车辅助人员。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根据你们的建议,我局计划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工作推进。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院前急救体系 将优化院前急救体系纳入桐乡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国家卫健委、发改委等9部门《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江省进一步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实施方案》指导要求,制订桐乡市院前医疗急救能力提升规划和实施方案。适时将高桥街道中心卫生院纳入急救网络,进一步整合市、镇(街道)急救资源,理顺和健全两级急救工作机制,完善120急救指挥体系。规范院前急救网络布点和站点建设,缩短服务半径,实现市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少于 11 分钟,乡村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少于15分钟。加强急救车辆等装备配置,合理配置救护车数量,完善不同用途和性能救护车的配备和设施装备。 (二)加强和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120医生的选用、培训、轮转、考核、激励机制,达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相对稳定、有序轮转、职业发展空间良好的目标。对院前急救医生定期开展院前医疗急救上岗人员岗前和在岗培训,强化实战应急演练,不断提升院前急救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服务水平。对于院前急救队伍,通过专项质控和过程性监督,进行团队的创建评比,不断提升120队伍素质和任务执行力。合理配置院前医疗急救专业人员和辅助人员,申请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给予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网点医院相应的补助。 (三)数字赋能,提升院前急救智慧化水平 2020年我市急救站已基本完成呼叫系统更新,新系统现已实现生命体征数据、电子病历、心电传输,待网络安全级别通过二级认证后,还可实现远程会诊和视频监控。通过新系统,可以提升院前院内信息实时交互的有效应用,完善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绿色通道,提升危重急救患者的救治效率。如胸痛病人的抢救,可第一时间通过心电图的远程传输、会诊,明确诊断后绕行急诊,为心梗病人的抢救赢得更多时间。 结合数字社会建设工作,我局积极申报“120报警来电精准定位”数字化改革需求事项,120指挥中心在接到电话时实现急救呼叫来电精准定位,及时规划路线,缩短120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救治效率。 最后,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重视我市卫健事业的发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更多的支持! 桐乡市卫生健康局 2021年6月11日 作者: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