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今年全市计划投资4000多万元,培育71处水下森林
水下育“森林”,碧水绕桐乡
发布时间: 2021-06-25  09:04 来源: 《今日桐乡》 浏览次数: 打印



梧桐街道桃园村桃园浜水下森林。受访单位供图

在水下建森林,你听说过吗?昨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大麻镇海华村的坝桥河,一探究竟。

在河底两侧种植挺水植物蓝花梭鱼草,河底中间种上苦草,调试配备的曝气系统和回流系统……现场,多名工人穿着雨靴,在抽离大部分河水的河道里忙碌着。

透过清澈的河水,水底的大片苦草摇曳生姿。建设水下森林,“当家”水草是苦草。“这种水草最多能长到50公分,它四季常绿,环境适应能力特别强。茎叶全部沉在水里,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建设项目负责人顾兴根介绍,坝桥河的水生植物以每平方米120株苗的标准种植,其中苦草的种植面积达5000平方米。而配套的污水处理池、曝气系统和回流系统能有效降低河水的氨氮浓度。

“待水质改善达标后,我们还会投放贝类和鱼虾等水生动物,构建起‘水生植物—浮游生物—鱼虾贝类—微生物’的完整水生态系统,让河道兼具生态性和景观性。”顾兴根表示,目前该处水下森林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预计6月底完成。

“建设水下森林,破解了水生态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老百姓都非常支持。”海华村党委书记张国富告诉记者,海华村生态资源优势明显。水生态环境的高标准、系统化治理,既能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也能为发展生态旅游加分。

近年来,随着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我市治水工作正由生态治理向生态修复升级。记者从市生态创建办获悉,日前,我市正式发布《建设碧水桐乡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建设水下森林是建设碧水桐乡行动,逐步实现“碧水绕城”“碧水绕镇”“碧水绕村”的重要抓手。

“今年,桐乡计划投入4000多万元,在全市培育71处水下森林。”市生态创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水下森林主要是通过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式原位强化净化工程设备,让河道透明度达到0.8米以上。

眼下,位于开发区(高桥街道)的马家浜已完成水下森林建设,曾经的V类水如今能长期保持在Ⅲ类水以上。位于梧桐街道桃园村的桃园浜通过实施水下森林项目,已成为“碧水绕村”生态河道样板,河水能见度超1米。

一个个水下森林的“诞生”,积极回应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推动着水环境质量由类别改善向生态健康的蝶变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