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头条
风雅桐乡 未来可期
发布时间: 2021-09-01  09:33 来源: 《今日桐乡》 浏览次数: 打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风雅是桐乡的气质。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桐乡在新时代锚定了自己的目标,文化的力量在各个领域星火燎原。

2012年,桐乡提出建设“人文名城”,开启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

2016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围绕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塑城,全面提升城市人文内涵,打造“风雅桐乡”。

2017年,桐乡召开了高规格的千人文化发展大会,确定了“建设人文名城、打造风雅桐乡”的新时期文化建设总目标,悉心描绘了宏大的文化发展蓝图。

2018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提出高水平打造“风雅桐乡”,全力构建优雅文明、气质出众的人文名城。

2021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提出打造现代化人文名城,在全面提升“风雅桐乡”文化软实力上实现重大跨越。

回望过去的文化发展之路,历届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文化之于桐乡发展的意义愈加深远。

多年来,桐乡的文化发展始终结合“人文名城、风雅桐乡”建设的具体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在创新中开辟一片文化新天地,全面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桐乡,境内留存了众多文物古迹,也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众多文化名人。正是这种丰厚的精神根基,晕染了一代代桐乡人的精神底色。吴风越韵犹存、名人先贤荟萃、人文资源丰富、底蕴积淀深厚,成为桐乡塑造城市精神、培育城市气质、丰富城市内涵的“文化基因”。

历史之于我们的厚爱、名人之于我们的财富,桐乡都不曾辜负。“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排舞之乡”“全国武术之乡”等含金量颇高的文化品牌成功创建,给桐乡贴上了一个个独具魅力的个性标签。茅盾文学奖、“子恺杯”中国漫画大展、丰子恺中外散文奖、“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伯鸿书香奖、乌镇戏剧节等一系列国际性、全国性大型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进一步提升了桐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6年,桐乡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让文化的阳光洒遍城乡。镇(街道)综合文体站(文体中心)全覆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76家、建成社区文化家园15家、建成伯鸿城市书房16家、建成伯鸿乡村书屋46家……“市、镇、村三级文化圈层”和“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已然成型。

此外,桐乡每年组织文化惠民活动500场以上、放映电影3000场以上,自办文化活动2000多场,创设了伯鸿讲堂(桐乡)、“我们的节日”、凤凰湖音乐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特色文化服务品牌,真正让普通民众成为文化服务的参与者和享受者。

名人文化影响提升、文化品牌特色鲜明、文化服务全国领先、文化遗产魅力独具——“人文名城、风雅桐乡”建设成效显著。

产业是文化中长出来的“树”。桐乡是全省20个文化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县(市)之一,文化产业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近年来,桐乡市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以文化制造业为基础,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为核心,以会展服务业、创意设计业、现代传媒影视业为重点的“2+3”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线。2020年,成功创建浙江省文明市;2021年1月,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这也意味着桐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战全面打响。为此,桐乡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以“干就要干一流”的工作追求,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大力开展十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十大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三个十大”三年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文化,始终是推动桐乡发展的精神力量和内在动力,足够的文化软实力是确保桐乡综合竞争力持续攀升的引擎。今年,桐乡出台《建设人文名城打造风雅桐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用战略的思维、时代的要求、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文化建设”,通过全面实施“1898”工程,扎实推进人文名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化城市气质的风雅桐乡。

流淌着文化自信的桐乡,正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幸福更多。今天的桐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积蓄文化的力量、彰显文化的魅力。站在新的起点上,文化正赋予桐乡新的内涵和生命力,为把桐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基地、诗画水乡典范、旅游人文名城、网络智慧强市”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丰润的文化滋养。

昨天,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总结我省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文化工作,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大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