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名医 | 姚志宏:是“木工”,又是“绣花匠”,更是人间脊梁
|
||||||||
|
||||||||
| ||||||||
“姚主任在吗?”这天,桐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姚志宏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年轻小伙子站在门口腼腆地笑着。“小孙!到底是年轻,恢复得不错。”姚志宏一眼就认出来了,一年时间,小孙已完全恢复了,而且没落下后遗症。 听到姚志宏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小孙激动地掉下眼泪,连声道谢。 时间回到一年前,小孙因车祸导致股骨骨折被送到桐乡市中医医院,由于没有钱做手术,他打算放弃治疗回老家安徽休养。姚志宏在了解情况后,仔细查看了小孙的X片,认为如果放弃治疗必定会造成终身残疾。 为了减轻小孙的负担,姚志宏提出了用“骨牵引加夹板固定”的保守中医治疗方案,这样小孙可以尽可能在家接受治疗,减少住院和手术费用支出。 在姚志宏的精心诊治下,小孙基本恢复。一年后,小孙完全痊愈,并专程从安徽赶来感谢姚志宏。 匠人心——“刚柔”并济20余年 姚志宏对病人是贴心而细腻的。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他手术作业的区域经常以毫米计,还可能会涉及到脊髓等“禁区”,姚志宏就得拿出绣花匠的精细功夫,用精湛的技术和手法为患者排忧解难。 然而更多时候,他还得当一位铁骨铮铮的“三级木工”,又是钢板又是螺丝,除了手术中经常使用的刀剪、针钳外,还有电钻、骨锤、螺丝刀等工具。“大概只能用刚柔并济来形容吧。”姚志宏说。 姚志宏从1997年从事骨科工作以来,已有20多个年头。“刚工作的10多年里,几乎每天都沉浸在工作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在学习。”姚志宏说,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也必须是一名全科医生,需要有整体宏观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姚志宏前往上海长征医院重点进修脊柱外科,深入学习了颈椎前后路手术(ACDF等)和微创椎体成形术(PVP、PKP)等,回院后开展了大量的新技术、新项目。 2012年,姚志宏担任桐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后,6年时间,该科室住院病人数增加了四倍,床位数达到120余张。目前,该院骨伤科已成为桐乡市规模最大的骨伤科专科,技术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金刚钳——让患者重新站起来 “医生,麻烦你看一下,我是不是走不了路了?我四处求医,都没有用。”几个月前,63岁的老刘来到桐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彼时,老刘已经无法行走,只能靠轮椅行动。 姚志宏仔细查看了老刘的检查报告,颈椎、胸椎和腰椎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压迫,但之前一直无法明确诊断是哪一处压迫导致了老刘的行动障碍。 姚志宏对老刘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结合症状和体征,明确了老刘的病情主要是由颈椎压迫神经引起。确定病因后,姚志宏告诉老刘及其家属需要进行“颈椎减压内固定”手术。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内固定,该手术的风险点在于,手术将在颈椎的椎管内进行,椎管十分狭窄,直径只有13毫米左右,跟普通的钢笔差不多粗,有狭窄病变患者的椎管则更细。”姚志宏拿出一根钢笔比划着解释,他需要用超薄椎板咬骨钳、双关节咬骨钳等工具将老刘的椎管打开,随后将压迫到脊髓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质去除,进行充分解压,“但是万万不可挤压损伤颈髓,否则就会造成瘫痪。” 在姚志宏主任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老刘的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术后第二天,已经能在颈托的保护下下床活动了。“姚主任,感谢你!”老刘握着姚志宏的手反复地诉说着内心的感激,“我还以为自己再也不能站起来了。” 骨水泥 ——挽救老年患者的脊梁 据了解,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女性患者,65岁以上的女性几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患者,在搬运物品、扭腰、弯腰捡东西,甚至是打喷嚏时,都有可能诱发椎体骨折。 一般针对这类骨折的传统治疗方式都需要绝对卧床近2个月。而长期卧床又容易诱发肺部、尿路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所以骨质疏松被称为老年人的“沉默杀手”。 近期,74岁的鞠老太就遇上了这样的麻烦,因为搬运物品不慎导致腰椎骨折。经过一系列检查,鞠老太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腰1椎体骨折”。考虑到患者年纪大,耐受性差,姚志宏决定为鞠老太进行“微创椎体成形术(PVP)”。 “该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通过穿刺针将一种高分子材料注入到骨折的椎体内,注入后材料能瞬间凝固,从而对骨折的椎体进行加固。”姚志宏解释说,该手术就像是往骨折的椎体内注入水泥,“所以这种高分子材料又叫骨水泥。” 做完手术的第二天,鞠老太就能下床走路了。“这个手术的优点就是创伤小、恢复快。”姚志宏说,桐乡市中医医院“微创椎体成形术”的年开展量超过200例,截至目前,骨伤科已开展该手术2000余例。 近年来,微创内镜技术被引入脊柱外科并在全国各地广泛应用,由于效果好、损伤小等优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姚志宏团队也率先在我市开展了“单通道椎间孔镜技术”和“腰椎管狭窄单侧双通道内镜减压(UBE)技术”,分别用于治疗椎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