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区一期)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轮公告
|
|||||||||||||||||||||||||
|
|||||||||||||||||||||||||
| |||||||||||||||||||||||||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受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开展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区一期)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根据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规定,向公众进行第二次信息发布。 一、规划基本情况 1.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 本次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区一期)总体规划的期限与桐乡市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22年-2035年。 本次总体规划范围东至乌镇大道,南至沪杭高速高铁、高桥大道,西至中路过桥港、现状河道、规划道路北至石门路、中华路,规划区总面积约50.55平方公里。 2.规划规模 用地规模:规划近期(2025年)建设用地面积3990.09公顷,占规划区总面积的96.77%,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3973.80公顷,规划非建设用地面积主要为水域面积133.20公顷,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23%。 规划远期(2035年)建设用地面积4892.17公顷,占规划区总面积的96.77%,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4875.88公顷,规划非建设用地面积主要为水域面积163.20公顷,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23%。 人口规模:规划至2025年,常住人口约1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约17万人,村庄人口约2万人。规划至2035年,常住人口约29.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约29万人,村庄人口约0.2万人。 3.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为将桐乡经济开发区建成智能制造集聚区、产城融合新城区、科创服务示范区、交通枢纽门户区。 (1)智能制造集聚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构建智能技术、智能平台、智能网络、智能装备与产品、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五大支撑体系”。 (2)产城融合新城区:开发区整合凤鸣街道等区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打造宜业宜居新城区。 (3)科创服务示范区:建设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国内一流的互联网生态链。引进国际一流大学,以总部经济、养生养老为抓手,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4)交通枢纽门户区:以桐乡高铁站为枢纽,高标准打造TOD导向的城市门户中心,打造轨道桐乡、枢纽桐乡、通勤桐乡。 4.产业定位 根据现状产业特征及规划空间结构,本次规划形成“三心九片”的产业空间布局。 “三心”:即三个产业服务中心,包括站前服务核心、互联网综合服务次中心、北部服务次中心,结合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为周边产业园区提供邻里服务。 “九片”:以庆丰路为轴,西侧为3大核心制造业产业片区,东侧为时尚产业与服务业集聚片区: (1)汽车汽配产业片:以合众新能源汽车等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配件; (2)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片:以桐昆、巨石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 (3)装备智造产业片:位于长山河以南、庆丰路以西区域,重点发展电气机械、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大型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 (4)时尚产业片:提升传统纺织服装业,植入时尚创意元素; (5)互联网产业片:依托乌镇互联网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信 息技术业; (6)站前总部办公片:利用高铁站前效应,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7)站前商贸与康养片:以高铁站及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为抓手,发展商贸服务与养生养老产业; (8)生活服务配套片(南北共两片):结合居住小区,发展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生活服务业。 二、规划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 1.规划实施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本次预测结果可知:规划实施后,预测区域中常规污染物(SO2、NO2、PM10)保证率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均能符合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特征污染物在叠加现状背景值后,叠加终值也均能符合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因此可认为规划实施后,大气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2.规划实施水环境影响分析 (1)地表水 根据规划实施前后用地布局变化情况,结合规划区污水收集情况,区域内各类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均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送桐乡申和水务有限公司(申和污水厂)和物产中大(桐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规划区农林用地不增加,农田径流污染源不会增加,不会对区域地表水环境产生进一定的影响。而雨水一般较为清洁,直接排放不会对地表水水质造成明显影响。 (2)地下水 只要区块内企业在严格落实本环评提出的减缓措施的基础上,加强污染物源头控制,做好事故风险防范工作,做好厂内地面的硬化、防腐、防渗工作,特别是污水处理设施各单元、固废堆场的地面防渗工作,按照本报告提出的地下水监控计划做好规划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可有效控制厂区内废水污染物的下渗现象,则区内企业污染物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对规划区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较小。 (3)地表水 目前申和污水厂规模为10万吨/日,物产中大(桐乡)水处理有限公司一期污水厂规模为20万吨/日。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废水总量在桐乡申和水务有限公司和物产中大(桐乡)水处理有限公司可处理容量范围内,因此本规划实施后区域废水可全部接入桐乡申和水务有限公司和物产中大(桐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根据《桐乡市污水处理尾水外排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万吨/日尾水排江,COD、NH3-N对所在三类海水功能区上边界几乎没有影响,对下边界的影响也较小,但比近期污水排放时的影响略大。在叠加区域其他污染源后,关心的COD平均值>4.0mg/L(三类海水标准)等值线包络线面积仅为0.064km2,由此可见,桐乡尾水正常排放时基本不会破坏受纳水域的三类海水功能区。 此外,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19年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浙环函〔2019〕222号,2019.6.26)、《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浙政办发〔2020〕26号,2020.6.3)、《关于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标准改造的指导意见》(浙环函〔2018〕296号),并结合《嘉兴市域污水系统专项规划(2020-2035)》等文件要求,区域地表水水质将持续得到改善,现状排入钱塘江的污染物将大幅削减,对杭州湾水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的正效应。 3.规划实施声环境影响分析 对于今后规划区新引进的企业,应通过各设备噪声治理,结合车间、厂房特点优化厂区的平面局部等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噪声控制,使厂界噪声达到规定标准。尤其是工业区与居住区距离较近的,对工业企业噪声防治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考虑在企业与居住区之间的缓冲带及绿化隔离带等优先建设。在此基础上,规划实施后基本可保证噪声排放达到相应功能区的标准要求。 4.规划实施固废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后生活垃圾、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均没有超过相应的处理处置能力范围,可得到妥善的处理处置,只要加强中间过程的环境管理,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5.规划实施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规划区内部分企业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贮存系统量大种类多,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根据泄漏风险事故预测结果,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终点浓度-1、毒性终点浓度-2影响范围内均不涉及敏感点。但由于本次规划区域敏感点较多,化学品储罐火灾二次污染物事故风险可能会对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本报告要求一旦发生化学品储罐火灾事故,应第一时间启动风险事故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通知下风向居民撤离,将事故污染对保护对象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规划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本次规划环评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见表1。 表1 主要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汇总表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评价认为,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区一期)总体规划在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完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强化空间、总量和环境准入、严格执行资源保护和环境影响缓解措施、落实现有问题解决方案后,该规划的实施不会降低区域环境质量,在环境保护方面总体合理。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认为必要时可在本信息公示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等方式向规划编制单位或评价单位索取环境影响评价补充信息,预约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六、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及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见附表,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见附文。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欢迎桐乡经济开发区有关单位、专家和个人以及所有关注园区规划的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和建议: 1.您对本规划目标、定位、规模的建议; 2.您对规划中入园企业环境影响的看法和最担心的环境问题; 3.您对规划中入园企业环保措施的主张及意见; 4.您对规划方案对可持续发展影响和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5.您对规划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八、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本次公示以网站公开、报纸公开和现场张贴三种同步方式进行。公众可在公告时间内通过向规划编制单位、环评单位及相关生态环境局的指定地址发送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对本次规划及环评工作的相关意见、看法。 1.规划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单位地址:嘉兴市桐乡市庆丰南路999号 联系人:沈维理 联系电话:0573-80898502 2.规划环评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姓名:马工 联系电话:0571-87998851 3.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单位名称: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 窗口电话:0573-88622014 公告时间:自公示日起十个工作日
浙江省桐乡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2年11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