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南门”,他们筑牢“安全线”
|
||||||||
|
||||||||
| ||||||||
“麻烦出示一下健康码、行程卡。”在高铁桐乡站的出站口,疫情防控专班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防疫检查。出站旅客一一出示个人健康码、行程卡以及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在经过红外测温仪测温后走出车站。 为外防输入,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有一群人一直坚守在我市的各个疫情防控卡点上。而位于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的高铁桐乡站和桐乡出口(G60沪昆高速)更是我市重要的疫情防控“南大门”。 从今年3月份开始,这群“大白”就逆行而上,不畏严寒酷暑,用自己的力量为全市人民的健康安全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目前高铁桐乡站疫情防控专班组共有防控人员100多人,按照三班两运转进行安排,每天早上6点半至下午2点为一班,另一班则是从下午2点至晚上的末班车,一般在晚上10点左右。这些工作人员分别被安排在高铁站进出站口、高铁站核酸采样点以及镇(街道)研判区等点位。 作为镇(街道)研判区的一名工作人员,王华明每天面对的是来自省外,或者健康码异常的旅客,因此每个决定都必须慎之又慎。一方面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疫情防控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将措施灵活、具体地落实到每一名旅客身上。 “最主要的是保持耐心和细心。”王华明不厌其烦地与旅客沟通,指导旅客与赋码城市相关单位联系,了解具体赋黄(红)码的原因,如果确实是不当赋码,在经过沟通了解后,赋码城市会解除黄(红)码,若确实有疫情风险的人员则将闭环转运至相关隔离点。 据了解,高铁站每天出站旅客数量在4000人左右,其中一半旅客需要由镇(街道)研判区进行判断后才能出站。遇到节假日、寒暑假这些车站人流量较大的节点,疫情防控专班的工作人员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除了守住高铁站这一大门,高速路口也是严防疫情输入的重要关口。一早,开发区(高桥街道)经发中心主任曹震波已经在桐乡出口(G60沪昆高速杭州方向)开展一天的值班点长工作。 曹震波告诉记者,通过高速入口进入桐乡的车辆都会经过收费站的预警系统,对于具有疫情风险行程的车辆,将会接受卡点防疫工作人员的进一步查验,包括双码及核酸检查,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具体措施,确保疫情风险不流入社会面。 “卡点工作人员执行4人3班倒,每个班次都会安排一名街道中层干部担任点长,确保卡点24小时有人在岗。”曹震波介绍,该高速入口每天的车流量在1万辆左右,其中需要接受进一步查验的在3千辆左右,必须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从酷暑到严寒,这群“守门人”化身“大白”坚守在烈日下、冷雨里,在防护服和防控面罩下的他们,忍受着密不透风的闷热和寒湿,用披星戴月、风雨无阻的坚守换来全市人民的平安与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