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街动态
范蠡湖畔的“桃花源记”
发布时间: 2022-12-02  17:00 来源: 屠甸镇 浏览次数: 打印



下午两三点,屠甸镇红星村的范蠡湖畔的三治亭内,十来个村民坐在亭子里悠闲地聊着天、喝着茶。这是一处位于“野田坂”的小亭子,四处并无商店、茶馆,这些村民为何聚集在这里呢?

“这里空气好,又幽静,大家没事干都喜欢来这里晒晒太阳。”村民钱银昌今年60多岁,他告诉记者,村里的很多老年人会在每天吃过中饭之后,信步来到这个亭子,一直闲坐聊天至太阳下山,大家才各自回家。

据传,春秋末期,越王勾践采用范蠡的美人计打败了吴国,范蠡深知“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于是在半途中为自己的未来谋划,当他的小船来到如今的红星村时,看到这里三河交汇,水面开阔、鸥鹭翔集,漾中有一小洲,野芦丛生、杂树葱茏,被深深吸引,决定在此住下。后来,人们将此处成为范蠡湖。

如今的范蠡湖不仅承载着吴越文化,积淀着历史,更是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秋日的范蠡湖畔,稻田在阳光下翻起阵阵稻浪,湖畔的树木在秋日的微风里簌簌作响,投下斑驳的树影,范蠡湖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

据了解,红星村的80%左右的土地已经流转出去,每年的流转金有近250万,每家每户就保留了些房前屋后用于种植“小菜园”的自留地。“农田不用耕种了,大伙儿就每天来湖边拉拉家常。”

“如今,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老百姓不仅有时间去湖边散步、闲聊,也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的需求。”该村党委书记岳晓锋告诉记者,红星村以水稻、蔬菜和蚕桑等种养业为主,并以普通种植、花卉苗木、锦鲤养殖和稻蛙共养为主要特色农业,依托村里的特色农业,开办了农家乐、野火饭、农副产品销售等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下,红星村乡村产业蓬勃兴旺、环境秀美宜居、文化繁荣发展、村民怡然自得,一派田园、富民的乡居乐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90后”大学生钱乔彬回乡当起了农机手,并在乡间的稻田里玩转起了各种高科技农具、农技,无人机播种、施肥和打药,“一个人就能完成20个人的活”,这不是吹牛,是新农人在科技加持下的自信和进步。

近日,红星村入选了桐乡市“未来乡村”,定位为慢节奏的休闲乡村、沉浸式田园乡村、宜居型富美乡村。为了更好地打造“未来乡村”,岳晓峰表示,接下来红星村将以范蠡湖为核心,新增范蠡湖湿地氧吧、滨湖营地、九曲荷塘等休闲娱乐设施,在满足村民文娱需求的同时,也逐步实现串珠成链、以线带面,打造红星村范蠡湖未来乡村核心,辐射带动村庄周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