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83002558315K/2022-129963 | 发布机构: | 司法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22-02-14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文件编号: |
桐乡市司法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
|
||||||||
|
||||||||
2021年,桐乡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全面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要求为主线,坚持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工作主基调,不断推动各项工作机制和制度创新,奋力开创司法行政事业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和精准法律服务。 (一)围绕夯基垒石促提升,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强化工作协调。组织召开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以PPT形式汇报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情况、问题及下一阶段工作,进一步推动党政第一责任人履行法治建设职责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助党委政府完成向上级党委政府和人大报告法治政府工作情况,指导督促各单位向我市党委政府报告。协助举行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交流会,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曹鎏作《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辅导报告。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及时出台《2021年度法治桐乡工作要点》《加快推动互联网法务园实体化运行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编制出台《桐乡市法治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对法治桐乡建设的具体路径做顶层设计,结合本地实际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桐乡样本。 三是注重典型选树。推荐的“三治融合”经验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冯震远律师两项成功入选法治浙江十五周年“十大法治人物”和“十大法治事件”。在嘉兴市“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事案例”评选活动中,我市有5个项目入选。全市同步开展了“感动桐乡十大法治人物”“影响桐乡十大法治事件(案例)”评选活动,展示法治桐乡建设新成效。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评选,公布一批法治桐乡建设成绩突出集体和先进个人。将全市公职律师、部门法治骨干人员等纳入全市法治人才库。 四是强化法治督察。建立健全督察机制,根据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桐乡市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办法》,制定年度督察计划。2021年7月底,组建7个督察组对重点执法部门开展实地督察。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纳入全市“争先创优”竞赛及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定《桐乡市法治政府建设日常评估手册》(2.0版),定期赋分排名,进一步提升各单位法治政府建设主体意识。 五是加强依法行政。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目前已审查文件18件,向桐乡市人大、嘉兴市人民政府备案规范性文件13件,接受部门备案10件。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今年以来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06件,全市行政诉讼案件结案90件。 (二)围绕数字赋能促改革,智慧司法建设跨步推进 一是实行项目化管理。结合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要求,以法治建设领域重大任务为切入点,深入推进执法司法一体化、法治桐乡从家开始、智慧矫正平战结合等数字化项目,推动智慧司法成果全域覆盖、精准覆盖。其中执法司法一体化、智慧矫正平战结合两大应用被列入《全省数字法治系统多跨场景清单1.0》。 二是突出成果打造。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全省试点为契机,市司法局、市人民法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谋划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场景、小切口“执法司法一体化”场景应用,推动执法要素有效集成、部门业务高效协同、一线执法规范公正、司法衔接效率提升。该应用被列入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1”目录、全省行政执法多跨场景重大改革试点、全省行政复议智能化建设示范项目,其中“申请非诉执行”组件已上架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充分体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三是推广经验做法。2021年4月26日,全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在桐乡召开,会上,我市“互联网行政复议”场景运用作为典型进行了展示。7月22日-23日,全省“先锋助矫”现场会在桐乡召开,我市线上线下相结合“先锋助矫”体系建设经验在会上作了交流推广。 (三)围绕品牌提升促高效,纠纷化解多元联动 一是强化源头化解。贯彻落实《桐乡市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实现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和各级关于平安护航建党百年维稳安保要求,坚持端口前移,推动人民调解质效提升专项行动落地见效。完成人民调解员协会实体运作,完成人民调解服务招投标工作、调解员协会年检。今年以来,全市各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6017件,成功调处6010件,成功率99.88%。 二是深化调解品牌创建。推进“一米调解”品牌全域化,同步向区域化、团队化迈进。在濮院镇打造“老乡帮帮团”调解品牌,在石门镇培育“稻田理”调解品牌,在崇福镇依托乡贤文化培育乡贤调解品牌,梧桐街道拓展深化新居民调解网络,凤鸣、洲泉镇持续夯实调解基础。将调解与党建相结合,打造各具特色的“党建+调解”品牌。培育红色老娘舅、小邵工作室等党建调解载体,屠甸“板凳法庭”入驻海星村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司法所党员调解员下沉工作站临时党支部,进一步充实基层党建力量。 三是强化商会调解组织建设。完善指导协调、联动协作、专业咨询等工作机制,形成协调配合、通力合作的商会人民调解工作格局。如安徽商会调委会实施“商地衔接”机制,成立11个调解小组,每个小组由3名骨干会员组成,分别联络11个镇(街道),参与属地涉安徽籍人员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四是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 “文明、规范、公正”司法所创建,目前嘉兴市级已全覆盖。乌镇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大麻、河山司法所成功创建为嘉兴级“文明规范公正”司法所。高桥司法所成功创建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推动“支部建在所上”工作,已有6个司法所成立党支部。对新建、搬迁司法所进行改造升级,高桥、河山司法所搬迁新址,大麻司法所进行改造优化,其他司法所同步进行相应的改造升级。 (四)围绕精准普法促发展,普法依法治理提档升级 一是做好规划编制。根据上级关于“八五”普法工作的部署,结合桐乡实际,司法局在广泛收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多次集中修改,形成了《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送审稿)。8月27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9月23日,市十六届政府第七十二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9月29-30日,十六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12月9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目前,已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转发该《规划》。 二是深化一个理念。坚持“让守法者得实惠、让老实人不吃亏”的理念,开展“法治桐乡 从家开始”主题实践活动,运用“线上+线下”的模式,深化精准普法,举办文明城市创建暨“法律进家庭”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以案释法,编印“法律进家庭”以案释法口袋书10000册,在“法治桐乡”微信公众号开设“以案说法”栏目,提升普法实效性。 三是深化系列品牌。承办第二届浙江·桐乡法治漫画大展,收到作品1000多件,评选出优秀作品80件,目前正在筹备开幕式。推进“一地一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高桥街道法治小镇、乌镇皂林驿法治公园、崇福镇向阳花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目前已建成法治文化阵地114个,并编印法治文化阵地手绘地图。桐乡市法治文化广场、骑力村宪法主题公园荣获全省我最喜爱的“十大宪法宣传阵地”提名。 四是强化主题宣传。以“法律十进”为抓手,深入开展宪法、民法典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开展法治电影下乡、开通法治公交专线、搭建新媒体普法平台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普法宣传。突出抓好“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民法典进机关”“送典进校”“送典入户”“送典入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70余场次。 五是加强基层法治创建。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63个,嘉兴市级179个。同时,不断深化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将创建活动作为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全市已创建嘉兴级诚信守法示范企业26家,桐乡级诚信守法示范企业61家。 (五)围绕惠企便民促和谐,公共法律服务优质便捷 一是深化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发挥党员律师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开展“所格结对”活动,在企业、创新园集聚的濮院镇双贤社区设立桐乡市律师行业党建工作联系点,由党员律师担任“法治红管家”,深入网格内的企业分析法律需求和风险点,帮助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减少企业涉法涉诉纠纷,为网格内的市场主体提供法律问题咨询解答、法治宣传讲座培训、市场主体纠纷争议解决指引等法律服务。 二是开展律师“春风送法”专项行动。以企业法治体检“清患”专项行动为牵引,推进“法雨春风”法律服务月活动。全市97个法律服务团开展集中走访,深入村社、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全面排摸涉及合同签订、债务追偿、物业租赁、劳动用工、工伤赔偿等方面矛盾隐患及法律风险,提出专业处置意见。针对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靶向分析,形成《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事项清单》,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提供“点单式”服务。迭代升级“云司法”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通线上法治体检通道,为企业提供智能问答、律师推荐等全周期公共法律服务。发挥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用,为群众提供7*24全时段法律咨询服务。在“云司法”平台搭载“云学法+云普法”功能,利用千人千面技术开展专项精准普法。 四是强化法律援助工作。贯彻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要求,对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实行告知承诺制。落实法律援助受理审查设区市域一体化通办、跨设区市域接收转办的“全省通办”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认罪认罚从宽”工作,今年以来办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1598件,受理民事法律援助案件595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407件。 五是强化公证为民。实行“公证+不动产登记”联办模式,推出不动产继承转移登记免费代办业务。深化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组建全新的专业调解团队进驻市矛调中心,在原有调解案件类型上新增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买卖合同、机动车交通责任纠纷等类型纠纷的调解。推进“互联网+公证”执法协作,存证执法数据4795条。 (六)围绕教育监管促平安,矫正对象管控严密到位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成立社区矫正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桐乡市社区矫正委员会工作规则》《桐乡市社区矫正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桐乡市社区矫正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责任清单》。组织选聘社区矫正公益大使6名,举办公益大使聘任仪式、组织公益大使开展社区矫正帮教帮扶活动,制作公益大使动漫形象宣传片。组织开展社区矫正“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承办全省社区矫正“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和“先锋助矫”工作现场会,创作的集体节目《正道》、个人节目《“红色力量 蓝色服务”社区矫正守护法治蓝天》,分别获得浙江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二是积极推进智慧社区矫正中心创建工作。根据 “部级智慧矫正中心”“省级全纬智控改革项目”建设试点单位要求,积极推进县级智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立项启动智慧矫正平战结合信息化建设项目,获评第二届嘉兴市“数字赋能市域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案例。顺利通过部级首批“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初步验收,并在全省推进司法部“智慧矫正中心”创建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三是开展社区矫正社会化精品项目培育工作。进一步加大向桐乡静芳心理工作室、桐乡市彩虹家庭社工事务所等社会组织购买社区矫正社会服务力度,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教育、心理辅导、社会关系改善等方面专业帮扶。同时,积极推进党员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社区矫正帮教帮扶工作,升级优化线上先锋助矫APP。 四是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日常监管工作。统筹抓好疫情常态化下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措施,继续推行“一中心四基地”日常监管帮教新模式,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从单一化方式向综合化模式转变。定期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大排查大走访,对排查出存在不稳定因素的社区矫正对象均落实矫正方案和心理疏导。会同公检法等部门对11个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联合执法督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落实整改。目前,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537名。 (七)围绕干事创业促转变,队伍教育整顿推进有力 一是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根据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要求,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在律师行业、公证行业、社区矫正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延伸开展人民调解和作风建设专项治理,及时督促整改。 二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邀请桐乡市青年名嘴理论宣讲团上专题党课。组织退休老党员和青年党员干部开展“银蓝携手·共话初心”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缅怀先烈感党恩•坚守初心学党史”活动,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开展“跟党说句心里话”活动,组织青年党员感党恩、话初心。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三是打造过硬司法行政队伍。深入实施青年干部成长青蓝工程,将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与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推进相结合,进一步培养青年干部的综合能力。践行服务为民宗旨,开展“守根脉、保平安、办实事”网格大走访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实践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强化律师党建,增强毅路同行、一米阳光、红锐先锋、巾帼联盟等现有品牌影响力。浙江百家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获评“浙江省律师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