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公示公告
关于桐乡市拟提名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成果的公示
发布时间: 2022-03-11  16:40 来源: 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 打印



根据《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省政府令第388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修订)》(浙科发成〔2019〕102号)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要求,现对我市拟提名的省科技奖励成果8项予以公示(见附件),其中申报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公示期为7天(即自 2022年3月11日至2022年3月17日)。

在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以来电或来信方式反映。凡匿名异议、超出期限异议的,不予受理。    

联系部门:桐乡市科技局科技合作科 

联 系 人:李君婷

联系方式:0573-89398325           


附件:

1、高透光率超白玻璃纤维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2、热湿舒适性复合功能纤维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3、新型环保环氧增塑剂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4、电动汽车涡旋式高效压缩机动静盘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5、高粘结陶瓷贴面超耐磨输送带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6、百米级风电叶片基材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7、风电复材用高强低吸胶夹芯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

8、基于蓄电池供电的高效零碳车用空调智能电机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附件 

1、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表(单位提名)

提名奖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成果名称

高透光率超白玻璃纤维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提名等级

二等奖

提名书

相关内容

知识产权:

1) 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无硼玻璃纤维组合物及其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ZL201510664578.1

2) 美国发明专利:BORON-FREE GLASS FIBER COMPOSITION, GLASS FIBER AND COMPOSITE MATERIAL THEREFROM,US10287206B2

3) 欧洲发明专利BORON-FREE GLASS FIBER COMPOSITION, GLASS FIBER AND COMPOSITE MATERIAL THEREFROM,EP3299348B1

4) 日本发明专利BORON-FREE GLASS FIBER COMPOSITION, GLASS FIBER AND COMPOSITE MATERIAL THEREFROM,特许第6603733号

5) 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评估矿物原料的方法,ZL201610740805.9

6)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高温熔体密度测试装置,ZL201821697281.0

7)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821738636.6,一种玻璃纤维冷却用环吹装置

代表论文:

1) 玻璃纤维生产中常见结石缺陷的岩相分析

2) 基于Rietveld法TOPAS定量分析在玻璃原料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巨石热塑用玻璃纤维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主要完成人

姓名:曹国荣,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姓名:邢文忠,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姓名:章林,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姓名:顾桂江,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姓名:洪秀成,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姓名:邓湘华,技术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姓名:刘娟,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姓名:樊家澍,技术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姓名:左双宝,技术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

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提名单位

桐乡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

该项目针对高品质热塑性塑料和整体卫浴应用领域的技术要求,通过研究着色离子的玻璃着色机理,自主开发Fe2+/Fe3+/Ti4+三元离子颜色互补控制技术,构建引起玻璃黄-绿-蓝值变化的主要着色元素的关系[FeO/(Fe2O3+TiO2)];通过自主设计低铁钛无芒硝的配合料体系,开发低还原性硫碳澄清技术,并优选矿物原料,提高了颜色控制的准确性,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外观通透、玻璃颜色指标良好的超白高性能玻璃纤维。同时,自主设计开发了玻璃纤维冷却用环吹装置,有效改善了玻璃纤维冷却效果,提高了表面处理剂涂覆效果,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目前已有授权发明专利5件,其他知识产权2件,论文3篇。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2019年-2021年,新增销售收入24.67亿元、新增利润4.79亿元、新增税收1.22亿元、新增出口创汇1.44亿美元。本项目的研发成功是中国玻璃纤维生产行业的又一次重要的进步,同时对于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行业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项目真实存在,申报材料属实,现同意推荐该项目为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表(单位提名)

提名奖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成果名称

热湿舒适性复合功能纤维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提名等级

一等奖

提名书

相关内容

1、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

专利1,一种节能环保的直纺FDY细旦阳离子涤纶长丝的生产工艺ZL 2018 1 1561208.5;

专利2,一种有色催化复合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 2019 1 0072435.X;

专利3,一种光谱发热阻燃抗菌多功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ZL 2021 1 0204345.9;

专利4,一种催化复合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 2019 1 0072900.X;

专利5,一种双面毛逸绒纤维的制备加工方法ZL 2016 1 758078.9;

专利6,一种涤纶高F细旦仿毛纤维的制备方法ZL 2016 1 795118.7;

标准1,涤纶预取向丝动态热应力测试方法,FZ/T 50051-2020;

标准2,化学纤维 长丝接触瞬间凉感性能试验方法,FZ/T 50048-2020;

标准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高效聚合物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法(APC-MALLS),TCCFA 00010-2021。

2、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论文1,聚酯装置终缩聚真空系统堵塞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合成纤维工业. 2021,44(06),81-83。

主要

完成人

陈  蕾,排名1,无,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孙燕琳,排名2,正高级工程师,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吕汪洋,排名3,教授,浙江理工大学;

李圣军,排名4,高级经济师,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肖顺立,排名5,高级工程师,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胜华,排名6,正高级工程师,浙江桐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桂萍,排名7,工程师,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林雪燕,排名8,工程师,浙江恒创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沈洪良,排名9,工程师,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

王春燕,排名10,高级工程师,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

李国霞,排名11,会计师,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

单位

1.单位名称: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单位名称:浙江理工大学;

3.单位名称:浙江桐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4.单位名称:桐昆集团浙江恒通化纤有限公司;

5.单位名称:浙江恒创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提名单位

桐乡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

本项目系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品质热湿舒适纺织品制备关键技术》(项目编号:2017YFB0309100)中的专题《热湿舒适性功能的系列纤维材料的设计与开发》。项目采用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攻关共聚/共混改性、截面形态设计、功能复合精准调控等功能性聚酯纤维加工技术,开发了吸湿发热、吸湿凉爽、吸湿快干、抗菌抗病毒等复合功能聚酯长丝产品,建立了热湿舒适性复合功能纤维材料产业化示范线并实现量产,形成了功能性聚酯纤维性能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已有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论文14篇,牵头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产品远销海内外,经济社会效益显著。2018-2020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9亿元,新增利税1.2亿元。项目成果经院士专家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纳米粉体在纤维中的分散测试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的成功研发与产业化,为地方和行业作出示范,有利于推进聚酯化纤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真实存在,申报材料属实,现同意推荐该项目为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3、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表(单位提名)

提名奖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成果名称

新型环保环氧增塑剂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提名等级

二等奖

提名书

相关内容

1、一种利用废油及油脚生产环保型增塑剂的方法  ZL200810063703.3

2、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复合增塑剂的制备方法ZL200810063326.3

3、一种高相容性改性环氧增塑剂的制备方法及产品ZL201510412956.7

4、一种分子改性环氧脂肪酸甘油酯的制备方法及产品ZL201310710440.1

5、一种从植物沥青中提取脂肪酸甲酯的方法ZL201310671990.7

6、一种由废弃油脂制备环氧增塑剂的方法及产品Zl201910243977.9

7、一种长链脂肪酸酯改性增塑剂的制备方法ZL201310480105.7

8、环氧脂肪酸甲酯的制备工艺

ZL201310537350.7

9、环氧脂肪酸甲酯  HG/T 4390-2012

10、增塑剂 环氧大豆油 HG/T 4386-2012

主要完成人

沈健,排名1,技术职称:无,工作单位: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章金富,排名2,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傅俊红,排名3,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艳涛,排名4,技术职称: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小燕,排名5,技术职称:无,工作单位: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陈陈,排名6,技术职称:无,工作单位: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计周睿,排名7,技术职称:无,工作单位: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国明,排名8,技术职称:中级工程师,工作单位: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存军,排名9,技术职称:无,工作单位: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


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名单位

桐乡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

增塑剂是在工业生产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然而传统的增塑剂添加到材料中使用时会对土壤、空气、水等造成一定的污染,且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该项目成果为新型环保环氧增塑剂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环氧增塑剂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开发环氧增塑剂完全符合美国FDA食品添加剂规则和欧盟REACH法规以及ROHS环保指令,可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的包装、儿童玩具、日用塑料制品等。此外,环氧增塑剂因为具有抽出性小、耐挥发和耐迁移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当PVC需要保持特有化学性能或是在油脂作用条件下的情况,环保性能突出,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相关技术共获得发明专利8件,制定行业标准2件,处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近三年新增销售29586.29万元,新增利润4622.23万元,新增税收779.99万元,出口创汇80.61万美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真实存在,申报材料属实,现同意推荐该项目为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4、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表(单位提名)

提名奖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成果名称

电动汽车涡旋式高效压缩机动静盘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提名等级

三等奖 

提名书

相关内容

1专利情况

[1] 徐玉峰、王国兴、姚富强、钟耀权、傅翔、杨敏、郭国民、陈智宏、王明强、王锦元. 一种涡轮压缩机STR动盘锻件加工方法(专利号:ZL201810203944.7),已授权。

[2] 郭国民、徐玉锋、王国兴、杨敏、姚富强、钟耀权、傅翔、陈智宏、王明强、王锦元. 一种涡轮压缩机STR静盘锻件加工方法(专利号:ZL201810204059.0),已授权。

[3] 王国兴、徐玉锋、陆志龙、钟耀权、郭国民、杨敏、史伟荣、王明强、陆志强. 一种涡轮压缩机STR静盘铣槽夹具(专利号:ZL201820435048.9),已授权。

[4] 徐玉峰、王国兴、姚富强、钟耀权、傅翔、杨敏、郭国民、陆志龙、陆志强. 一种涡轮压缩机STR静盘锻造模具(专利号:ZL201820339168.9),已授权。

[5] 陆志龙、陆富荣、王国兴、郭国民、陆志强、钟耀权、施淼锋、傅翔。 一种电动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专利号:ZL202022360105.1),已授权。

[6] 陆志龙、陆富荣、王国兴、陆志强、郭国民、钟耀权、王锦元. 一种新能源汽车压缩机(专利号:ZL202022360126.3),已授权。

主要完成人

姓名:王国兴,排名1,技术职称:高级技师,

工作单位: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姓名:郭国民,排名2,技术职称:高级技师,

工作单位: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姓名:钟耀权,排名3,技术职称:高级技师,

工作单位: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姓名:陆志龙,排名4,技术职称:硕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姓名:陆富荣,排名5,技术职称:高级经济师,

工作单位: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姓名:陆志强,排名6,技术职称:技师,

工作单位: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


提名单位

桐乡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

电动汽车涡旋式高效压缩机动静盘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的成功开发,填补了国内中、高档电动空调压缩机的空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项目设计了具有上下模板和内部中空的静盘锻造模具结构,脱模方便,加工效率高;开发了动盘夹装工位和车外圆夹具,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稳定性;采用AFDEX模流分析软件对动静盘锻造模流进行分析,改善加工缺陷,提升产品质量。产品在模具设计和加工工艺上有创新,相关技术已获实用新型4件和发明专利各2件,处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于2020年列入重点高新技术产品。该项目具有独特先进的技术工艺,为汽车空调压缩机国产化创造了条件,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自量产以来,已实现销售收入共计28010万元,实现利润3636万元,上缴税金889万元。项目真实存在,申报材料属实,现同意推荐该项目为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5、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表(单位提名)

提名奖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成果名称

高粘结陶瓷贴面超耐磨输送带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提名等级

二等奖

提名书

相关内容

3587308,HIGHLY WEAR-RESISTANT TILE, AND CONVEYOR BELT HAVING SAME;

ZL201710970449.4,高耐磨贴片及具有高耐磨贴片的输送带;

ZL201210335449.4,一种耐高温输送带的橡胶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ZL201310367685.9,环保型耐高温织物芯橡胶输送带的配方及加工工艺;

ZL201510709376.4,输送带带芯成型装置;

GB/T 30691-2014,输送带 试验环境和状态调节时间;

GB/T 33525-2017,输送带 覆盖层性能 类别;

ZL201721340039.3,耐磨输送带;

ZL201320139818.2,耐高温耐磨织物芯输送带;

中国橡胶,橡胶输送带的防黏附性能研究;

中国橡胶,玄武岩纤维增强EPDM输送带橡胶性能研究;

特种橡胶制品,新型再生胶在输送带胶中的应用评价;

橡塑技术与装备,热解炭黑NS660在输送带中的应用评价;

橡胶科技,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在输送带胶料中的应用;

弹性体,短切碳纤维增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橡胶工业,输送带用织物和骨架材料发展趋势;

橡胶科技,油气田领域膨胀橡胶的膨胀性能研究;

纺织学报,球形弹体冲击下三维正交机织物结构破坏机制有限元分析

主要完成人

沈会民,排名1,中级工程师,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叶杨政,排名2,高级工程师,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庄炳建,排名3,中级工程师,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沈耿亮,排名4,高级经济师,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李平,排名5,教授研究员,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高长勇,排名6,中级工程师,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蔡晓峰,排名7,中级工程师,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冯红明,排名8,助理工程师,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林尧,排名9,中级工程师,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

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提名单位

桐乡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

本项目研发了一种耐高温陶瓷贴面耐磨输送带,产品具有超耐磨、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实现了国内外行业新突破,攻克了覆盖胶耐磨性不足的瓶颈问题,产品耐磨性是普通耐磨输送带的4倍以上,输送带的使用寿命有大大提升。该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7项,其中欧洲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2项,主持国家标准2项,发表论文9篇,并参与了国内外多项主要标准的制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2018-2020年累计新增销售5.91亿元,利润8523.07万元,税收3205.78万元。项目的成功开发也带动输送机行业的产品品质升级,可用于煤炭、矿山、冶金、化工、建筑和交通等各领域的大规模连续化运输,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应用广泛;同时,不断扩大产品的对外出口量,消除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的非贸易壁垒限制,增加了对外出口,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真实存在,申报材料属实,现同意提名该项目为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表(单位提名)

提名奖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成果名称

百米级风电叶片基材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提名等级

二等奖

提名书

相关内容

发明专利1:用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专利号:ZL201410711749.7;
发明专利2:一种用于织物缝编设置的纱架,专利号:ZL201610520323.2;
发明专利3:可移动式自动收卷装置,专利号:ZL201610520323.2;
专业论文1:探究不同因素对单轴向玻璃纤维经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专利论文2:核壳型TiO2@C纳米颗粒改性涤纶的制备及其抗紫外性能研究;
国家标准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测试方法第4部分:拉-压合压-压疲劳,标准号:GB/T 35465.6-2020;
国家标准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测试方法第6部分:胶粘剂拉伸剪切疲劳,标准号:GB/T 35465.6-2020。


主要完成人

夏晓林,排名1,副高级,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余万平,排名2,助理工程师,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刘连学,排名3,助理工程师,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张健侃,排名4,助理工程师,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潘春红,排名5,高级经济师,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张伟,排名6,助理工程师,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

浙江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

提名单位

桐乡市科技局

提名意见

风力发电叶片的大型化和轻量化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实现这两化融合,除了叶型设计需要大胆创新外,叶片用基材也必须推陈出新。基干性价比考虑,目前叶片增强材料仍然以玻璃纤维为主,特别是高模玻纤尤为受到青睐。但是受材料性能影响,叶片大型化后市面上可以匹配设计要求的玻纤越来越少,特别是海上风力叶片,不仅需要玻纤的模量高,强度好,还需要抗盐雾腐蚀,耐老化,膨胀系数低等性能特点。恒石公司自主研发的“3MW+风电叶片壳体补强专用三轴向高模量玻纤织物E7-TLX1350(±30°)”加速推进了国内海上大型风机叶片的设计开发。自主设计开发的高精密度导纱针和经纱微刺破工艺,大幅提升了材料工艺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设计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开发的超大型载纱系统,疏通了纱线通道,稳定了纱线张力,提升布面的平整性,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生产效率,工艺设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项目于2019年完成研发,并通过专家鉴定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4项。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5668万元,实现利润11404万元,上缴税款6961万元。相比于目前国内主流70-90米长叶片,该产品可用于100米长风电叶片,电能捕获效率更高。项目真实存在,申报材料属实,现同意提名该项目为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7、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表(单位提名)

提名奖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成果名称

风电复材用高强低吸胶夹芯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

提名等级

二等奖

提名书

相关内容

发明专利:

1.一种聚甲基酰亚胺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01310108658.X;

2.一种结构芯材套装的生产工艺,201510037959.7;

3.一种用于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缝编装置,201711084852.3;

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风力发电叶片芯材,202022700002.5;

2.一种便于加工的复合芯材,201921680691.9;

3.一种自动翻转割布机,202020443923.5;

4.一种用于针刺芯材的变径中空穿针,20192170565.7;

论文:

1. 面芯增强泡沫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工艺技术及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2021, (07): 111-120;

2. Methods for enhancing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epoxy matrix composites using 3D network structures. 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2019,12:14-20;

3. 航天多功能热控材料及结构研究进展, 强度与环境, 2020,47(2):3-14.

主要完成人

张睿,排名1,工程师,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蔡正杰,排名2,工程师,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熊健,排名3,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朱烨,排名4,工程师,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万辰,排名5,助理研究员,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方梦娇,排名6,助理工程师,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朱黎杰,排名7,工程师,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方冬顺,排名8,工程师,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钟海罡,排名9,助理工程师,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

1.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哈尔滨工业大学

提名单位

桐乡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

本项目属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领域,完成单位自主开发一种具有“刚性+柔性”高分子链缠结交联的互穿网络结构(IPN)风电用高性能环保高分子硬质泡沫,由于这种独特的化学结构设计,使其同时具有热固刚性和热塑韧性的综合性能。配方中采用水代替传统化学发泡剂,对环境友好,产品已获得欧盟EPD全生命周期认证,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同时创新工艺,提出了免打孔和深V型槽的芯材加工工艺,可以提高灌注复合板材的力学性能,并有效降低树脂的吸收量,有助于为下游客户节约成本,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和传统泡沫相比,该项目产品在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技术上有创新,技术处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实现“进口替代”,扩产后能缓解市场压力,丰富国内风电产业链结构,对缓解断供、优化稳定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近三年项目产品实现销售额87089.61万元,利税20451.41万元。项目真实存在,申报材料属实,现同意推荐该项目为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8、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表(单位提名)

提名奖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成果名称

基于蓄电池供电的高效零碳车用空调智能电机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提名等级

一等奖

提名书

相关内容

浙江制造团体标准: T/ZZB 2451-2021 车用空调风扇智能无刷直流电机;

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ZL201810275214.8;

论文:基于小功率电机绕嵌一体化工艺浅析卷线工程智能化制造《2020年全国小功率电机科技创新论文集》;

软著:登字第5134667号 2020SR0255971 京马驻车空调用直流电机驱动软件V1.0 ;

软著:登字第5140870号 2020SR0262174 京马直流电机智能生产线运行管理控制软件系统V1.0 ;

实用新型专利:CN 211655895 U 电机、法兰及风道一体结构;

实用新型专利:CN 210780271 U 一种无铁芯的转子结构;

实用新型专利:CN 207218422 U 一种全塑封电机;

论文:浅析机电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基层建设》2019年20期7月(中);

论文:后向一体化战略赋能下京马电机提质增效研究《管理观察》总第731期第24期 2019年8月下旬刊;

论文:基于价值链优化的机电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科技新时代》2020年7月。

科技成果:空调用定子直绕式塑封电动DJ105052021Y0193


主要完成人

朱中杰,排名1,工程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袁红艳,排名2,高级工程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沈菊良,排名3,高级工程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朱春富,排名4,高级工程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李永兵,排名5,工程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史树锋,排名6,工程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高山风,排名7,高级工程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顾学明,排名8,高级工程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顾学如,排名9,高级经济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孙宪年,排名10,工程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毛黎军,排名11,工程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陈云峰,排名12,工程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屈健伦,排名13,工程师,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单位

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提名单位

桐乡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

本项目针对传统车用空调汽车发动怠速供电产生的柴油高消耗、高碳排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发了高效、节能型无刷直流电机系统设计及控制关键技术,实现车用空调电机蓄电池供电完全替代燃油及燃油+电瓶供电,填补了车用空调电机行业纯电瓶供电技术空白,实现了绿色化零碳排放,车用空调电机使用寿命也从2000小时提升到30000小时。技术已应用于军工项目“中天防务大型雷达站降温用控制机房间用空调风扇电机”,进入军工产品采购系统。项目自主开发的轻量化、模块化组件技术,实现电机轻量化、资源节约化,钢材耗材降为零,BMC节约15%以上,减少空调总装工序2个岗位。自主开发的智能化先进制造技术和整条产线单PLC工业控制系统,解决短续航、低能效难题,实现整个系统型号快速换线。该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卷线工程和组装工程,实现整机组装工程智能化。该技术投产以来,销售40047万,利润3937.62万,税收1247.29万,授权专利7个,论文4篇。按已装车空调100万台套计算,每年减少油耗至少20万吨,减少CO2排放63.7万吨,间接经济效益16.6亿元。项目的实施引领整个空调电机行业的升级,技术广泛应用于一汽解放、东风等品牌重卡,还进入校车、特种作业车等特殊车型及军用采购系统。项目产品为国际国内首创,填补了行业空白,2020年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94.3%。项目真实存在,申报材料属实,现同意提名该项目为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