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公开目录 > 大麻镇 > 报告统计 > 统计数据
索引号: 001008004005096/2022-133197 发布机构: 大麻镇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2-05-25
组配分类: 统计数据 文件编号:
2021年大麻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2-05-25  11:09 来源:大麻镇 浏览次数: 打印

2021年,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全镇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抓好改革、发展、民生各项工作,强实体,促转型,谋长远,增后劲。2021年,全镇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发展质量持续向好,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人民生活取得新改善。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3.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亿元,同比增长59.13%;第二产业增加值18.85亿元,同比增长14.24%;第三产业增加值13.52亿元,同比增长13.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度的3.2:56.3:40.5变化为4.37:55.69:39.94。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11万元,比上年增长15.6%,按平均汇率计算,折合约为14120美元。

二、农    业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5亿元,比上年增加57.4%,其中农业6749万元,比上年增加3.1%;林业415万元,比上年增加3.7%;牧业1975万元,比上年减少3.3%;渔业13558万元,比上年增加157.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9684亩,比上年增加2724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633亩,比上年增加2098亩;油菜籽种植面积1216亩,比上年增加252亩;蔬菜播种面积9950亩,比上年增加491亩;蚕茧养殖1103张,比上年增加290张。全年生猪饲养量0头,与上年保持一致;湖羊饲养量6162头,比上年增加308头;家禽饲养量30262羽,比上年减少4055羽。

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

名称

计量

单位

总产量

同比

增长%

产品名称

计量

单位

总产量

同比

增长%

粮食

7751

14

水果

3856.9

7.2

晚稻

6375

33.9

肉类

351.7

-11

油菜籽

161.2

4

蚕茧

65.2

47.5

蔬菜

20717

5.2

淡水产品

4288

3.9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切入点,尽心尽力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普遍较快增收,当好农民“贴心人”。全年实施51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建设完成百富村白荡漾工程一期、二期,2021年水系连通项目,河道清淤2.3公里,清淤9个河湖塘,清淤方量4万余方。“田保姆”为农服务应用在大麻镇正式上线,在疫情期间产生的田间托管模式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模式。“田保姆”服务中心,配套烘干、冷藏等大型设施,助推大麻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了大麻镇融杭数智农业产业园项目、海北圩、龙图两个基地数字化提升项目等智慧农业项目。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今年浙北地区优质稻品种筛选与示范基地试验水稻新品种25种,海北圩合作社试验推广优鲈3号等新品种,龙图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澳洲淡水小龙虾—水稻综合种养试验,开展桐乡市农业“三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5个,杭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优质多抗厚皮甜瓜新品种的引选与示范推广》申报桐乡市科技项目。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8.0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6.34亿元,比上年增长5.94%;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105.68%。

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4.8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实现利税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利润总额1.02亿元,比上年增长47.1%。

规模企业继续壮大。年内新增规上企业15家,累计达到96家;年末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共有10家,本年新增3家。

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全年实现家纺工业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4.13%。规模以上家纺企业88家,占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1.7%,其中产值超亿元家纺企业9家,支柱产业对整体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2.02亿元,比上年下降2%,服务业生产性投入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2%。

投资结构有所优化。2021年全镇完成民间投资2.76亿元,同比增长25.5%;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0.33亿元,比上年增长387.5%;交通运输投资0.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4.9%;高新投资0.17亿元,比上年有所下降。


五、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97613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出口总值97522万元,比上年增长24%。

利用内资平稳增长。全年新增内资备案投资总额38533万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新增工业内资备案投资总额38533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事业不断推进。全镇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89.074公里,其中村级公路52.999公里,乡道36.075公里。全年共养护里程86.47公里,桥梁64座。

邮电通信平稳运行。年末,全镇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000余户,移动电话用户35000余户;年末全镇共有邮政服务网点1个,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89万元,比上年增长9.25%。

旅游业持续发展。全镇共有海华村、永丰村等12个行政村、社区开展旅游统计。年末,可接待游客床位数1830张,可接待游客餐位数8230个,旅游业从业人员512人。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105.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总收入2312.6万元,景区村庄建设项目数48个,实际投入资金4957.96万元。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略有减少。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0801万元,比上年减少8.12%,其中税收收入8469万元,比上年增长19.01%。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132万元,比上年减少5.47%,其中用于农业、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分别是1420万元、1702万元、323万元、1088万元、1396万元。                                                                                                                                                                                                                                                                                                                                           

金融信贷发展较快。年末,全镇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52亿元,比年初增加2.91亿元,比上年增长9.21%。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31.27亿元,比年初净增7.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5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继续深入。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0家;授权或通过转让取得有效发明专利取得新进展,全年授权发明专利6件

企业自主研发继续推进。年末,全镇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60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551人;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12459万元,比上年增长62.5%;全年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7803万元,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31%,比上年增长0.43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镇拥有普通中学1所,在校学生589人,专任教师56人;小学1所,在校学生1698人,专任教师83人。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镇中心幼儿园1所,分园1所,形成“一中心一分园”的格局,在校幼儿1062人,专任教师78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名镇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全镇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伯鸿城市书房1个,伯鸿乡村书屋3个,藏书量达6.5万余册,全年书刊文献外借25353册。今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春泥计划”系列活动,举办“非遗传承,以新促幼”舞龙培训,开展电影下乡152场次,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举大纛旗、舞方天戟等特色项目的传承与创新,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卫生院1个,实有床位20张,卫生技术人员77个,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以上人员31人。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快,全镇已建成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

2021年全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人均总筹资额度为1710元/人,其中个人缴费为610元/人,各级财政补助1100元/人。全镇共有2465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9.72%,报销次数为327511人次,报销医药费4085.62万元(含实时结报);手工结报833人次,报销医药费302.37万元。

体育事业不断完善。年末,全镇拥有室内活动场所28个,室外活动场所51个,11个行政村全部建有健身点、篮球场、乒乓球桌、健身路径,建成率达100%;全镇共有28支体育运动队,经常性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举办大麻镇“新丝利杯”篮球赛、2021“最美大麻”乡村马拉松,成功承办第二届桐乡市小康体育村运动会。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年末,镇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16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内实有城市道路长度5.57公里,城市道路面积5.9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13.61%。

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环境违法全年查处办结行政处罚案件12件,行政罚款为130.65万元。

安全生产持续改善。2021年,全镇未发生工矿亡人事故。消防安全共接警90起,其中火灾事故36起,无人员伤亡事故;道路交通发生3起,死亡3人。全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7次,检查企业单位590家处;发现各类事故隐患1288条处;全部责令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委托执法处罚企业3家,共计罚款3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一定增长。年末,全镇户籍人口为37178人,比上年减少31人,其中男性人口18490人,女性人口18688人。户籍人口中非农人口956人,占总人口的2.57%。全年出生人口244人,出生率为6.56‰;死亡人口278人,死亡率为7.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2‰。年末,全镇暂住人口0.9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计划生育率达98.64%,比上年上涨1.6个百分点;一孩率为52.72%,比上年上涨6.42个百分点;二孩率为44.09%,同比下降7.02个百分点。三孩率为0.45%。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53元,同比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09元,同比增长8.3%。年末,居民人均储蓄92928元,比上年增长9.39%。

城乡就业状况持续改善。我镇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达标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2%以内。全年共受理涉及劳动关系(工资、社会保险、经济补偿金等)案件127件,通过调解结案123件,调解成功率达96.8%,受理案件涉及员工245人,涉案金额345万元;其中10人以上集体欠薪案件0件。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200余份,12个村(社)级基层服务平台站设有宣传点,张贴宣传标语、宣传横幅12条。全年办理职工基本养老参保130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缴231件;共安置征地养老保险人员140人;核准企业养老和城乡居民养老待遇606人;办理一次性丧葬补贴149人。全年办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3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中途参保213人。全年办理生育保险报销90人次。

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健全。2021年新申请低保11户17人,注销23户38人。截至2021年12月底,全镇特困人员15人(集中供养14人,分散供养1人),农村低保户176户289人,无城镇低保户,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总额196万余元。全年共有12户困难家庭得到临时性救助,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05000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改善。年末,拥有敬老院1家,收养孤寡老人14人,寄养1人。健全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积极整合有限资源,努力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全镇共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2家,其中4A级3家,3A级9家。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统计数据以《桐乡统计年鉴》为准。

(2)除农业按可比价计算外,其他各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范围从2011年开始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从2011年开始调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4)户籍总户数、总人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根据公安年底数据整理所得。

(5)金融信贷数据仅指大麻镇境内较大的桐乡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大麻信用社、农业银行大麻分理处和浙江桐乡民泰村镇银行大麻支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邮政支局等四家单位的汇总数据。

(6)研究和发展(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7)自2016年起,全市进出口相关数据改为人民币(万元)计。

(8)自2021年起,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采用全市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