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头条
桐乡外贸寻求发展新赛道
新业态多点开花 助力“扬帆出海”
发布时间: 2022-06-14  08:56 来源: 《今日桐乡》 浏览次数: 打印



外贸,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国际形势变化、部分地区疫情反复、供应链物流链受阻……今年以来,不断出现的“变量”摆在外贸人的面前。面对订单减少,用工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持续攀升等多重挑战,外贸企业如何自救?政府又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迎难而上,以新业态主动适应新变化,成为桐乡不少外贸企业应对的关键。相关数据显示, 1至4月,我市实现外贸出口额113.7亿元,同比增长7.6%。

“今年前5月,集团累计出口约6亿元,同比增长约30%。”走进位于河山镇的浙江晶通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条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着。集团董事长戴会斌告诉记者,目前集团订单量已经排到了三季度。

作为一家集高分子地板、墙板等装饰建材生产研发为一体的外贸企业,在运输成本上涨、船期不稳定、出口放缓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晶通新材料依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戴会斌坦言,海外市场需求拉动、集团高分子地板产品竞争优势明显,以及积极开拓RCEP国家市场是出口稳增长的主因。同时,海外仓的提前布局也让集团减轻了稳定供应链的压力。

所谓海外仓,是指建立在海外的仓储设施,出口企业可以将货物提前批量发送至国外仓库,实现在该国本地销售、本地配送。也就是说,海外仓发挥的,是让外贸企业打通海外尾程配送“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瞄准海外仓的需求潜力,晶通新材料早在2018年就从传统国际货代转型开展海外仓布局,在德国租建了6000平方米的海外仓,实现本土发货,缩短交货期。

疫情之下,船期不稳定、物流时效性降低等情况频发,企业由此可规避客户选择其他供应商导致订单流失的风险。

享受到海外仓红利的不仅有晶通新材料。对于嘉兴和陈贸易有限公司来说,“跨境电商+海外仓”的新模式,更是吸引了不少制造业企业上门寻求合作,希望借和陈贸易的“仓”出海。

“我们已和多家家具、健身器材领域企业达成合作,为其提供海外仓服务。”公司负责人陈文杰告诉记者,桐乡外贸产业供应链优势明显,复杂形势下通过共享海外仓等方式,将有效解决企业从事跨境电商的物流难题。

除了发力海外仓,陈文杰还坚持运维独立站,深耕DTC模式(直面消费者喜好)。在这位“90后”眼里,独立网站不仅能免去第三方电商平台的“进场费”,避免受制于冗杂的大平台规则,还能更直接地面对消费者。

今年,在自有品牌独立站的基础上,陈文杰还专门成立了一支运维团队,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独立站品牌升级服务。“我们会从网站布局、商品品类、内容文案等方面着手,以消费者的视角对网站进行整体提升,同时利用社交数字媒体,开展包括社交内容营销在内的新型营销,以此帮助企业进一步打开市场。”他介绍。

稳住外贸基本盘,政府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也为企业纾困解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从加强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保障、促进外贸货物运输保通保畅,以及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提质增效等方面提出13条政策措施。浙江省商务厅也于日前发布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攻坚行动配套实施方案,主要行动举措包括把保障重点外贸企业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加大企业生产、物流、用工保障。

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针对性强的稳外贸政策“组合拳”,不断激发着市场主体活力。就桐乡而言,除了举办线上展会以外,还通过狠抓“外贸回归”、代参展、跨境电商、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等方式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