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4005094/2022-135997 | 发布机构: | 崇福镇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22-08-20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文件编号: |
崇福镇2022年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
|
||||||||
|
||||||||
(2022年8月20日在崇福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陈凌锋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上半年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2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回顾
上半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全市“两年”“十大竞赛”主题主线,坚持融杭连苏发展战略,全力实施“四双”攻坚行动,加快推进运河千年古城、纺织皮草名城、融杭发展新城建设,全镇经济稳进提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一季度、半年度连续获得全市“学习创新年、实干创优年”暨“十大竞赛”流动红旗奖。上半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7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4亿元,同比增长58.7%;财政预算收入5.04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61.7%。 回顾上半年以来取得的工作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动能转换积厚成势 一是经济指标展现“新气象”。1-6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7.40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9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9.36亿元,完成工业投资9.54亿元,服务业投资8.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6%、54.6%。28项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26亿元。 二是融杭连苏取得“新突破”。全力攻坚苏台高速及联络线征迁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交地1481亩,占总面积92.5%,完成房屋签约199户,完成率为98.0%,实现房屋腾空169户。完成武汉、杭州飞地的装修并投入运营,数字化提升双创中心,提高智能项目孵化力度和加快园区孵化成型。大力推动南阳融杭先导区建设,推进规划六路建设工程,完成人工智能产业园主体建设,畅联交通路网和释放产业动能。 三是项目招引取得“新成果”。创新智慧招商云模式,储备在谈重点项目15个,成功签约永超机械、哲轮科技、航引新材料等一批高质量项目。1-6月累计实现合同外资5673.54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3.2%;实到外资540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8.6%;新增内资备案投资总额36.1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8.1%,其中数字经济项目总额31.5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41.5%;新引进亿元以上备案内资项目数6个,完成率为60.0%。 四是要素保障彰显“新实效”。累计已完成国有土地供应485亩,以2.65亿元的价格顺利出让商住地块33.54亩,完成集体土地供应271亩,保障467户农村自建房落地建设。启动利顺村、五丰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加快万亩预征地资产移交工作,统筹要素资源。精心编制《崇福镇工业园区有机更新区块实施方案》,1-6月共完成22家高耗低效企业整治,腾出低效用地348.57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1.7%。未来工业区首开区项目完成桩基工程,共富石马智创园区提升改造项目完成备案。 五是创新驱动体现“新效能”。桐乡市前沿新材料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投入使用,引入新材料检测机构1家,实施成果转化项目1项。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申报第一批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申报嘉兴市级研发中心4个、桐乡市级研发中心6个。1-6月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11亿元,企业研发经费支出2.10亿元。 (二)城镇品质持续提升,乡村面貌共美共富 一是古城复兴推动有序。崇福运河文化历史街区横街保护整治项目基本竣工,横街修缮基本完成,投入3.42亿元,完成横街区域339户房屋收购工作,徐多绅、程庆国、吴滔等故居修缮完成,招商工作有序展开。启动千年古城复兴一期项目,总投资6.58亿元,推动古城西入口城墙、综合服务中心等建设,提升运河两岸景观,联动横街和中山公园区域,立体彰显古城风貌。 二是城镇建设持续发力。完成世纪大道路面拓宽和立面改造,建业路贯通至世纪大道,百甸公路一期项目、鹏辉大道延伸项目顺利开工,新320国道加速建设,崇新线交通安全隐患路口完成整改,标准化路口改造扎实推进。运河健康广场主体竣工,运河栈道完成材质替换,智慧停车项目投入使用,崇文家苑竣工交房。常态化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效改善镇容镇貌,高分通过第三轮国家卫生镇季度复查,全力冲刺浙江省县域副中心型美丽城镇样板镇创建。 三是乡村振兴全域驱动。基本完成粮食功能区优化调整和整治工作,推动农创共富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扎实推进数字农创。稻虾综合种养规模提升至9200亩,精品蔬果基地、共富菜园、共富大棚等项目加快推进。深入实施“碧水绕村”,完成“碧水河道”8条,加快新村点污水管网建设,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立体化在线监测。“千乘桑菊同福路”崇福段完成建设,新都征迁安置小区室外配套工程基本完成,青阳西路、崇羔线常乐寺桥段道路有序提升,湾里村争创省级未来乡村工作扎实推进。 (三)社会事业做优做强,公共服务均衡优质 一是教育医养稳步推进。虎啸中心小学更名崇福实验小学并加入崇德小学教育集团,中心幼儿园上市分园迁建、芝村分园改扩建工程进展有序,成功举办崇德小学120周年办学成果展,邵逸夫中学、崇德初中中考成绩全市领先,打响崇福教育品牌。深入推进医疗资源接沪融杭,畅通市二院专家出诊预约渠道,完成留良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主体建设。高标准改造提升养老服务中心,推出“惠老助餐”、志愿者上门服务,解决失能、空巢、高龄、困难等老年人服务需求。 二是文化惠民精彩纷呈。推进文体中心项目,完成世纪大道全程诗词行道铺设,发布《崇福四季》MV,成功举办“我们的节日”第三届清明美食节、运河宋韵端午民俗风情活动和桐乡市首届龙虾争霸赛。深入挖掘宋韵文化,启动大运河风雅汇,成立“宋韵女子学堂”,体会宋时风采,重建运河雅集,重塑崇文宋礼。创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精品项目进礼堂活动”,项目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三是疫情防控落实落细。3·18涉疫处置取得胜利,累计发动工作人员2200余人次、志愿者2000余人次,开展四轮全员核酸检测,共计采样约19万人次,检测结果全部阴性,1-6月累计抽调工作人员支援兄弟乡镇300余人次。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科学设置核酸检测点,实现每日采样超万人,重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阶段性完成市定接种目标。稳企防控双向发力,107家企业成功申报白名单,畅通物流渠道,全力保障企业生产运营。 (四)改革创新蹄疾步稳,平安基础夯实有力 一是数字赋能聚力融合。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围绕问题所在、群众所盼和未来所向,迭代升级崇福经济服务大数据平台和智慧崇福数字底座,创新项目数字化管理和实现“一键报事”。行政争议闭环管控、智慧司法所试点建设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嘉兴市耕地视联智保项目崇福试点成效显著,上市、城东数字圩区等项目稳步推进,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 二是体制机制深化创新。依托“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强化“一支队伍管执法”体制机制,做好新划转领域的执法检查工作,上半年累计办理案件371起,组织企业腾退、码头整治、工地管理等领域“综合查一次”11次,率先在文化、农业农村、消防等领域取得突破。围绕权责清晰、扁平一体,推动“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能效提升,建立镇级联动中心、片区分中心、村社企联动站、网格、微网格五级架构,拓展治理力量向基层网格延伸。 三是发展安全统筹兼顾。重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和信访工作,及时回应人民群众诉求,累计办理12345政务热线505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7.5%。常态化开展全民反诈、交通安全、安全生产、禁毒宣传教育等工作,追回损失120余万元、整治道路安全隐患点405个、消除企业安全隐患1560个、开展场所禁毒巡查152家。抓好重点领域管控、重点人员管理、重点产品监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推进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宗教(民间信仰)场所危房排查全覆盖,累计排查出租房屋5602家,协助办理消防案件36起。 (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府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服务效能持续增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数字政府迈进,加快推进政务服务2.0建设,线上申领高频事项341项,实现“一网通办率”93.1%。1-6月窗口累计办理事项68719件,满意率99.8%,实现零投诉。有序推进2022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按时完成阶段目标,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真情实意为民,全情全意稳企。 二是法治水平持续提升。深化政府学法活动,完善政府办公会会前学法、“一月一法”等载体,连线“语溪讲堂”“先锋论坛”,促进学法常态化。配强法治力量,聘任20名村(社区)专职调解员,实现29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组织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主动接受镇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三是作风建设持续向好。加强干部能力提升,从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坚持标本兼治、以案促治,严格执行廉洁从政从业相关制度,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资工程等领域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与此同时,崇福镇慈善、红十字、人民武装、退役军人、残疾人、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新居民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统计、民族宗教、保密、档案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城市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县域副中心定位不够凸显,融杭连苏仍需提速;二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培育仍需加强;三是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夯实,资源利用率不够高效,要素支撑仍需强化;四是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机制有待逐步完善,风险隐患仍需消除。
下半年政府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对照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紧扣全市“两年”“十大竞赛”主题主线,保持冲锋姿态,锐意攻坚克难,勇毅奋进笃行,以共同奋斗推动共同富裕,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具体来说,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推动融杭连苏,开创发展新格局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牵引,完善融杭连苏发展战略,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谋深谋细融杭连苏、宋韵古城、产城融合、美丽乡村等设计,做到一次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落实区域控规调整和论证,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点产业集群和生活集聚,推动宽领域、全方位融合,重塑全镇发展空间。引导市场多元化发展,加快与杭同城、连苏无界步伐,推动“杭州东”向“东杭州”“苏南之南”转变,强化高品质、高定位,提高城镇显示度。 二是促进互联互通。以现代化交通体系构建为目标,健全高效畅达的交通路网,打造综合交通关键枢纽。外部环线上全力攻坚苏台高速征迁剩余房屋签约,围绕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做到严格落实,扫尾新320国道征迁,做好拔钉清障和坟墓搬迁工作,推进实施公用码头项目,复兴水运设施。内部路网上力争年内实现建业路贯通至中山路,马桥合龙通车,加速推动百甸公路、鹏辉大道等高铁高速连接线建设,加快推进18条农村道路品质提升,畅联美丽城镇、美丽乡村。 三是提升平台能级。加快南阳融杭先导区建设,整合区域土地资源,抓好基础建设推进,力争年内实现规划六路通车,人工智能产业园竣工使用,睿创、清焓项目南阳投产,品钒项目完成落地开工。做强创新引擎,加快桐乡市前沿新材料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桐乡研究院)提能造峰,全力保障杭州飞地运营,推动武汉飞地争创省级域外孵化器,提升平台孵化能力。谋划设计工业园区拓展方案,加大开发力度,扩容发展空间,拉开平台框架,助推打造未来工业社区样板。 (二)坚定不移抓好稳进提质,迈上经济新台阶 一是全力以赴实现招大引强。始终坚持招商引智一号工程,围绕“2+2+X”产业体系实施精准招商、链式招商,加大对新型材料、数字装备产业的招引力度,强化对补链强链关键项目的招引举措,力争实现全年招引超亿元以上项目5个、到位资金8亿元。做优线上沟通和线下服务,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发挥飞地、联络处优势,提前对接项目审批和准入,提高专班招商、驻点招商实效。筑优人才引育生态,加大科技人才扶持力度,深化技能培训和创新产教融合,加快人才集聚和裂变。 二是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牢牢把握企业发展作为经济稳进提质的最小单元,聚焦聚力项目攻坚,增幅投资效益。出台《崇福镇促进服务业稳健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壮大腰部企业舰队,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启动现代纺织业数字化改造,协同推进皮草向时尚产业转型,融合电商模式,开拓“云上市场”。强化项目推进力度,充实谋划项目储备库,及时掌握在建项目动态,梳理问题形成清单,明确责任人员和倒排解决时间,做到资金及时拨付、投资有效申报,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是全力以赴夯实要素保障。以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指引,强势推进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未来工业区首开区项目年内完成主体建设,有机更新一期项目开工,共富石马智创园区提升改造项目完成方案论证,力争年内有效盘活土地资源460亩。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为导向,加强工业园区准入和监管,推动更多土地、厂房等资源向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集聚。以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为抓手,坚决淘汰整治高耗低效企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大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布局力度。 (三)坚定不移提升品质风貌,刷新城市新颜值 一是彰显古城宋韵。科学规划横街布局,加大招商力度,突出文教、艺术等元素,融入餐饮、娱乐等业态,体现运河宋韵,打造“一弄一品”特色区,全力打响“七十二条半”弄堂品牌。推进古城西入口城墙、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原化肥厂地块酒店建设,修复中山公园孔庙和司马高桥等历史古迹,吕留良故居、徐自华纪念馆布展开放,讲好宋韵故事,打造宋韵品牌。 二是提升新城形象。持续完善功能配套,运河健康广场对外开放,语溪公园城市驿站竣工使用,建成体育口袋公园、虎啸家园口袋公园,加快推进镇区道路“白改黑”和沥青路面修复,做精城市品质典范。加快区域形象提升,启动世纪大道东入城口改造,提升崇新线两侧景观,大力推进旧房改造和城镇有机更新,加快建设现代社区和申报省级未来社区,塑造城镇风貌样板。突出精建精管机制,加大管线乱拉、楼道乱堆放等整治力度,在交通信号、消防预警等领域引入智慧管理功能,提升综合管理实效。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县域副中心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迎检工作。 三是打造美丽乡村。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标杆镇创建,加快碧水河道建设,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精准实施水生态修复工作,加大日常巡查频率,确保区域水质持续向好。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深化易腐垃圾源头减量模式,探索农用酵素等生鲜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组织联合执法检查,加强扬尘、餐饮油烟等涉气污染防治,强化空气质量立体化监测。谋划崇东、崇南区域农旅开发,推进书香古韵留良线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湾里村建设省级未来乡村,高标准完成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有效提升乡村环境。有序推进生活集聚区建设,新都征迁安置小区室外配套及周边道路提升工程力争年内竣工,融杭征迁安置南阳、新桥区块配套工程实现年内开工。 (四)坚定不移增进社会福祉,塑造共富新蝶变 一是千方百计促进乡村振兴。聚焦农创共富,推动农创园数字化提升、农创公共服务中心落地建设,持续提升农创项目孵化能力。做好粮食功能区整治及长效管护,深入推进万亩稻虾综合种养,建设崇福数字粮仓,实现稳粮保供促增收。加快实施张继东乡村振兴拔尖人才项目,支持乡贤等多方资源参与,擦亮劳模蔬菜农场和共富菜园品牌,引领农业快速发展。加大农业发展谋划力度,鼓励申报村级集体经济壮大项目和镇级抱团项目,全力打造“一村一品”,推动全域共富,高质量争创嘉兴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二是不遗余力推动均衡普惠。加速推进中心幼儿园上市分园迁建、芝村分园改扩建工程,崇福实验小学实现年内竣工,完成《崇福教育志》编纂和出版,不断夯实教育基础。启动虎啸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项目,建成留良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大力引进医疗卫生人才,配优医疗器械装置,提升整体医疗水平。持续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力度,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嘉兴大病无忧参保率分别达98.2%、99%、70%以上。完成文体中心项目设计,常态化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举办“崇文奖”“崇德奖”颁奖典礼、“大运河之梦”音乐节和中秋、七夕节日活动,筑牢“一村一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矩阵”,浓厚文化氛围。 三是慎终如始守牢平安底线。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严密做好重点人员、物品、场所排查管控和防控工作,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巩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成果,配强“一支队伍管执法”力量,完善多跨协同的执法机制。深化“四治融合”,拓展数字法治,重点推进行政争议闭环管控、智慧司法所试点建设,推动基层治理“一件事”规范运行。扎实推进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汛防台等重点领域和建筑工地、宗教(民间信仰)场所等重点场所事故防控,切实增强平安建设工作实效,全面护航党的二十大。 (五)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命,实现政府新作为 一是永葆绝对忠诚本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扣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做到在大局下谋划发展,在全局中推动工作,确保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二是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普法宣传,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认真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切实预防化解行政争议。依法接受人大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运行更阳光更透明。 三是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围绕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急群众所急,解企业所难,坚决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要立足实际、深入调研,要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加大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要事项的推进力度,实现各项工作争先进位。 四是加强清廉政府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省委“36条办法”、嘉兴市委“28条办法”,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盯紧政府性投资项目,强化权力监督力度和惩治腐败力度,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压减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奋楫逐浪竞千帆,踔厉奋发勇先进,为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崇福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两年”“十大竞赛”:“两年”是“学习创新年、实干创优年”,“十大竞赛”是招商引资大竞赛、扩大有效投资大竞赛、数字化改革大竞赛、科技创新力提升大竞赛、企业培育大竞赛、“腾笼换鸟”大竞赛、两年“双攻坚”大竞赛、共同富裕领跑大竞赛、平安争先大竞赛、党建引领大竞赛。 2.“四双攻坚”:“四双”即“双征、双推、双招、双安”,“双征”即苏台高速征迁、工业园区征收;“双推”即推进千年古城复兴、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双招”即高质量项目招引、高层次人才招引;“双安”即平安建设争先进位、安全生产创优提升。 3.飞地:域外孵化器(创新中心)。 4.“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一中心”指综合指挥中心,“四平台”指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一网格”指基层社会治理的全科网格。 5.“一网通办率”:依托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浙里办”),将离散的业务系统和数据有机整合为一个规范标准、敏捷协同的有机整体,为社会机构和公众提供一体化、智能化、均等化的办事服务,高质量推进实现“网上一站办、大厅就近办、办事更便捷”。 6.“2+2+X”产业体系:“2”是皮草、纺织产业;“2”是以复合材料为核心的新型材料和以智联传感为核心的数字装备;“X”是未来产业。 7.“四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 8.“一件事”:从行政相对人的需求出发,通过两个及以上办事服务或两个及以上部门或两个及以上地区的系统、数据、人员相互协同的方式,为行政相对人提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主题集成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