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保险+”,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
|
||||||||
|
||||||||
| ||||||||
这段时间,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永根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农安溯源险投保意向书。这意味着,他将享受由保险公司提供的“账务物核实”“废弃茭白处置”“茭白运输风险评估”等服务。 “可真是帮我们解决了麻烦事。”“董家茭白”是桐乡农产品的金字招牌,却也曾遭遇“品牌危机”。多年前的一次食品安全事件中,茭白曾被质疑,虽然最后事实证明是乌龙,但让张永根开始警醒,“一旦发生意外,砸的就是‘董家茭白’这块好不容易做起来的牌子。” 可要全面管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谈何容易?农安溯源险无疑是破难关键。“这款保险最大的亮点,就是引进了第三方服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购买保险引入监管服务和技术服务,由保险公司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和质量安全把控,让农业保险从“事后买单”向“全程追溯”转变,全方位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河山镇庙头村的桐乡市绿营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金龙,最近也在关注农安溯源险,尤其是其中新增的“货物运输险”险种。“物流不畅通,蔬菜被堵在路上。”董金龙和记者聊起了今年4月的一次送菜经历,因为无法进入杭州,最后蔬菜被全数退回,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最近,该合作社签订了 “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险”和“货物运输险”的投保意向书,对董金龙来说,这无疑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农安追溯险包含“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险”“农产品仓储安全险”和“货物运输险”3个险种,农业主体可根据是否有仓储和运输需求挑选不同险种投保。从“单一产品”到“个性定制”的这一转变,大大增加保险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除了全程追溯和个性定制,农安溯源险在保费制定上也发生了转变。就在1周前,崇福张继东农场负责人张继东支付了1400元的农安溯源险保费,为农场内的275亩果蔬安上了“双保险”。 如果按照原有的计费方式,275亩果蔬的保费可不止这些钱。此次,市农业农村局创新将信用体系融入保费计算机制,建立农安溯源险保费与农业主体信用等级的对应关系,以农业产值评估为基础,通过监测农业主体在内部管控、标准生产、产品检测、追溯管理和质量提升等方面责任意识,确定农业主体信用等级。张继东的农场因为信用等级为A级,保费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了10%。 接下来,我市将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在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重要补充作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再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