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地动态
葡萄论串卖、种苗数字“育”、新农人推陈出新……
数字化管育,大棚里种出好“钱”景
发布时间: 2022-09-20  10:41 来源: 《今日桐乡》 浏览次数: 打印



论串卖的葡萄、数字来育苗……在桐乡,数字赋能的大棚里全是“宝”。

这里的葡萄论串卖

一粒15克,一串50粒,一亩2000串共3000斤……这样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葡萄种植模式,就在濮院的大圣果蔬农场。由于能够均衡控制每一串葡萄的大小和重量,农场主沈金跃实现了葡萄的“按串售卖”。

农业与工业标准化生产不同,如何才能让农产品精确到克?沈金跃的葡萄大棚开阔敞亮,工人驾驶着“卡丁车”模样的小型割草机,在行距宽达8米的葡萄树间来回穿梭作业。

葡萄树不长地上,却如盆栽一般养在黑色多孔材料制成的放大版船型“花盆”中。盆中是经改良培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10%,这种被称为根限栽培的种植模式,让葡萄的糖度和风味都有保证。

手机屏幕轻轻一点,水肥便自动通过智慧化的滴管精准送达。借助物联网技术,大棚里的葡萄实现了精准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节水节肥的同时省工省力。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石。近年来,桐乡坚持农业“双强”和数字农业双轮驱动,将工业思维融入农业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走出了一条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这里的种苗数字“育”

进口流水播种线、可视化智能催芽车间、全智能化物流苗床系统……在中科康成种苗流水线生产现场,从播种、催芽、苗床管理到出圃,数字正成为育苗“主力军”。

流水线播种速度有多快?从穴盘上料、打孔、播种、覆盖到浇水,可一次性完成,速度可达1200盘/小时,约合每日60-100万粒的播种量。

智能催芽室有多“智能”?通过物联网数字环境控制的全域覆盖,温度、湿度、光照、气流等环境因素一屏掌握、一键操控。

喷灌系统遥控器轻轻一点,6台特制的空中苗车就可沿着苗床来回移动,还可根据苗情设定不同的喷灌模式。得益于智慧农机的加盟,近5000平方米的育苗温室,只需一个技术员就能完成全部浇灌工作。

这里还有全省最大的地源温控农业项目。仅凭一套地源热泵系统,4.3万平方米的物联温室温度可常年保持在15至30℃之间。

“全面投产后年育苗预计超2亿株。”在今年7月举行的桐乡农业“双强”推进会上,中科康成农业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负责人金炳胜给出了这个数字。这意味着,5万亩农场的蔬菜种苗来源有了保障,桐乡人的“菜园子”越来越大,“菜篮子”越拎越稳。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桐乡加速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引进了一批以中科康成、安信种苗为代表的现代化种苗企业,利用市农科所“三新”试验基地、浙江勿忘农种业集团种质资源库落户优势,加快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这里干农活的都是年轻人

“欢迎来到‘回声森林’的直播间,今晚的直播正式开始。”晚上8点,淘宝网店“回声森林”主理人伊围准时出现在镜头前,他和他的合伙人“焰火大叔”张源共同打理着位于崇福农创园的两块花卉种植基地。

“80后”伊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平面设计专业。他换过很多工作,去过很多地方,因为一份爱好,最终落脚在崇福农创园。“农业投入大、回本慢,但这里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完善的生活配套无疑大大降低了农创门槛。”他说。

在崇福农创园,聚集着不少像伊围这样有知识、有梦想的年轻创客,“80后”占8成以上,大学生达150余人,走在园区的道路上,迎面而来的都是年轻的脸庞。

说是农人,但他们手中的农活又有别于传统,直播的吆喝声不时从各个基地间传出,一根网线引发了农业的经营方式之变,从曾经提篮叫卖,到如今的网销全国,直播成了这群新农人的新农活。

培育发展农创客,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了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加速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桐乡率先探索以镇域为单位的农业农村双创平台建设,以农网融合带动效益,以农旅融合带动人气升级,以组合式保障引才更留才,打出了一套农创客引育留用的 “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