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为何如此星光熠熠
|
||||||||
|
||||||||
| ||||||||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 乌镇西栅景区·评书场。 乌镇西栅景区·国乐剧院。 茅盾故居。 时光如水,穿越时空的烟尘。 桐乡,迎来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第11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荣归故里”。 回家,回到茅盾笔下“可爱的故乡”。作为国内文学界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回到茅盾故里,这一场“久别重逢”,注定星光熠熠、万众期待! 闪耀的“巨星” 熠熠星光里,最闪耀的,是茅盾文学奖本身。每四年评选一次,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也是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没有之一。 一个“中国第一”,一个“中国之最”,尽显“巨星”气质。 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也就此成就了“中国第一”——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与老舍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当代中国四大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的“江湖地位”,还体现在一个“中国之最”里——摆渡经典入瀚史。经过11届的评选、40多年的发展,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茅盾文学奖,已成为国内文学界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芙蓉镇》《白鹿原》《额尔古纳河右岸》……一部部蜚声中外的长篇小说,让茅盾文学奖的光亮,折射到更广阔、更深远的地方,成为茅盾先生文学精神的传续。 这种传续,在茅盾文学奖“回家”之际,迎来高光时刻。依托茅盾文学奖精心打造的“茅盾文学周”活动,在乌镇启幕。当江南氤氲的水汽升腾而起,星光里有历史的涛声,也有时代的回响。 聚光的名家 茅盾文学奖,名家辈出。 文学爱好者,已经在乌镇开启了“追星”模式。 一批文学名家及获奖作家齐聚乌镇,参与到“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周”系列活动。“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于11月19日精彩呈现。 这注定是星光熠熠的盛会。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创作了《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著作的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凭借《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刘震云,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的马伯庸,同届获得“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的蔡骏等一批文学名家,相聚于乌镇。 今年刚出炉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乔叶、刘亮程、孙甘露、东西,也参与到系列活动中,与广大文学爱好者面对面,并举办作品线下签售会,让大家多维、立体、沉浸地领略众多文学大师的风采。 2023年恰逢鲁迅《呐喊》集出版100周年、茅盾《子夜》发表90周年,以及鲁迅和茅盾携手创办的《译文》(后改为《世界文学》)创刊70周年。 基于此,茅盾后人沈韦宁、鲁迅后人周令飞与《世界文学》负责人高兴,共同出席了“致敬与展望”茅盾文学周启动仪式。 可爱的故乡 家的方向,星光不寐。 作为“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及本次“茅盾文学周”系列活动的主场,乌镇自带耀眼光芒—— 坐一艘摇橹船,就“闯”进了如织的游客里;游走石巷老街上,便“入戏”了乌镇戏剧节;触手可及的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全球“互联网之光”。 1980年5月,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中写下了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 “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阻隔,从未遮断过我的乡思。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那一年,茅盾84岁。对故乡的深情,萦绕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斗转星移,茅盾笔下“可爱的故乡”,已然不只是一个深藏历史的古镇。如今,这里迎来了繁荣的旅游业,也迎来了大戏、大会、大赛,以及当下的大奖盛会。小镇闯出大名堂,这何尝不是故乡对“乌镇之子”情深意切的最好回应。其间,另一种回应也越发真切—— 2000年,茅盾文学奖第一次走出人民大会堂,来到了茅盾的故乡乌镇。此后,桐乡又连续举办了第六、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而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再度回归。 家乡人用愈加“可爱”的故乡,迎接中国文学界对茅盾先生的集体致敬。而桐乡郑重迎接茅盾文学奖的,是一个熠熠生辉的乌镇。 赓续的文脉 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上,从7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的桐乡,是一个重要而丰沛的存在。透过茅盾文学奖来看桐乡,熠熠星光还源自于,这里自古人才荟萃。 论古时,赵汝愚、辅广、张履祥、吕留良等,个个是硕彦大儒;看近代,茅盾、丰子恺、钱君匋、徐肖冰等,个个是文艺巨匠。一代代彪炳史册、让人高山仰止的文化名人,标识出吴越大地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 再将目光聚焦到乌镇。据统计,自宋至清,乌镇有贡生160人、举人161人、进士68人。为世人所熟知的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中唐诗人李绅,晚唐宰相、书法家裴休,南宋翰林学士、爱国诗人陈与义,南宋资政殿大学士、田园诗人范成大,明末清初理学家张杨园,清朝学者鲍廷博,民国时期爱国实业家卢学溥,当代国画家徐昌酩等,都与乌镇有着深深浅浅的缘分。 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参与者、中共一大会议的“守卫者”王会悟,也是乌镇人。巧的是,她是茅盾的私塾同窗。正是茅盾的联系与推荐,王会悟到上海女界联合会担任文秘,并与李达相识。 桐乡的人文图谱,俊采星驰。岁月的轻描淡写,在这里已然化作浓墨重彩。 影视的沃土 当文学照进生活,文学巨匠茅盾将小说推向大众,也进入了影视创作的视野。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就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在时代的记忆里闪烁别样的光芒。 岁月如歌,镶嵌在“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也相继从书页上,跃然至荧幕中。回溯获奖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的《芙蓉镇》《钟鼓楼》《平凡的世界》,到20世纪90年代的《长恨歌》《尘埃落定》《白鹿原》,再到《暗算》《推拿》等,几乎每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都有影视转化的成功案例。2022年,梁晓声凭借《人世间》获茅盾文学奖,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一经开播就火爆出圈,创下央视近5年电视剧平均收视新高。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成为了影视剧的一方沃土。今年,影视圈还把目光对准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五部获奖作品,分别是杨志军的《雪山大地》、乔叶的《宝水》、刘亮程的《本巴》、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东西的《回响》。 乌镇,是茅盾人生旅途的起点。若以10年为一节点,第11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同样也是一个起点。既是“回归”,也是再出发。 枕水江南,文学之精神汩汩流传。 (本版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