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动态 > 本地动态
来乌镇打卡“茅盾限定”

发布时间: 2023-11-20  11:27 来源: 编辑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11月19日,“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茅盾先生故里桐乡乌镇举行。11月16日至20日,作家见面会、获奖作家签售、行业论坛、朗读活动、获奖作品改编电影放映、文学嘉年华等“茅盾文学周”系列活动也先后举行。

追寻大师足迹,与诗意乌镇来个美好相遇,一起来看这份“茅盾文学周”限定游玩攻略。

这些食物不止于传闻,更是传承

乌镇的初冬,一半是人间烟火,一半是笔底烟花。追溯茅盾与乌镇的食记,需要借助桐乡籍作家孔明珠所著《咬得菜根香》书中的记载,去遥远时空下,寻找茅盾与家乡美食的缕缕联系。

“我姑父茅盾先生是乌镇人,我从小读他的书,记得他写到很多家乡美食,姑嫂饼、三珍斋酱鸡……尤其是每当立夏季节,小孩子们爱去凑热闹烧的野火饭,对于城市里长大的我来说,很具吸引力。我大姐孔海珠曾写过一篇《鲁迅在茅盾家吃‘野火饭’》的文章,她引经据典描述了那顿从乌镇田野移植入上海室内的野火饭的由来。”

——摘自《咬得菜根香》一书中的篇章

茅盾请鲁迅吃的“野火饭”,是桐乡方言中的叫法,实则是由咸肉、糯米以及各种时令蔬菜煮成的一种混合菜饭。而它“野”的地方,是在田间地头搭灶煮饭。而姑嫂饼、三珍斋酱鸡并无时令之分,一年四季皆可品尝。

寻觅姑嫂饼,要去位于乌镇西栅大街690号的鼎升号糕铺,这是一家百年老字号的制饼店铺,除了姑嫂饼,各类传统手工制作的糕点、茶食,品种齐全,色香味俱佳,店内更有糕点师傅展示传统技法,现做现卖。

而沿东市河,往乌镇东栅茅盾故居前行的路上,将遇见茅盾常惦记的那家中华老字号“三珍斋”。清朝道光年间,三珍斋的酱鸡、酱鸭就以鲜美而闻名,究其根本,选料的考究与精湛的技艺,是这间百年老店享誉江南的原因。

据资料记载,“茅盾众多笔名中的‘四珍’有蕴涵其‘三珍’名后之意的想法,即家乡的‘三珍’尚可名闻于沪上,那么我之‘四珍’亦‘当名序其相袭之’。”

午夜梦回,听得橹声欸乃

茅盾在《大地山河》中写道:“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枕水而居是乌镇当地住宿的一大特色。枕水而建的水阁,编织起茅盾的乡思,又筑起旅人的水乡之梦。

除了“水乡”二字远近闻名外,乌镇的桑蚕文化也十分悠久。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我的家乡乌镇虽是近十万人的大镇……但市街之外便是稻田和桑地……镇上还有茧行……”

乌镇西栅景区内的益大丝业会馆,便以“丝绸文化”为主题。其建筑风格融合乌镇传统民居和民国风格,又与江南的古镇韵味融合一体。踏入其中,犹如走入了文化与艺术的殿堂,恰好适合拿起一本书,闹中取静,慢慢研读。

漫步在茅盾写过的道路

玩转“茅盾文学周”,怎么能不去乌镇东栅景区内的茅盾纪念馆一探究竟。茅盾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两层木结构建筑。前一幢为茅盾先生的卧室、书房,后一幢用作厨房、饭堂。茅盾在乌镇这座老宅生活了13个春秋。

位于茅盾故居东邻的立志书院则创建于清同治年间,1904年至1907年间,茅盾在此读书。走进立志书院,入门即可看到“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的楹联,一挂就是一百多年。现今,立志书院与茅盾故居统称为茅盾纪念馆。馆内,有着对茅盾童年、文学生涯和革命历程的详实记载。

在茅盾故居的邻街,就是小说中的“林家铺子”。走过乌镇东栅的街巷,触摸这里的一砖一瓦,不禁想起,茅盾先生在文学创作之路上,曾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逐一记录,而后又以鲜明的笔法,加以着墨,成就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作品《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

乌镇西栅景区内的昭明书院,因南梁武帝太子萧统在此设馆读书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茅盾闻知故乡古迹得以保存,在《西江月》诗中开篇写下“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的佳句。

此次,昭明书院同样作为“茅盾文学周”系列活动的重要场地,11月17日下午开办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的签售会活动。

除了昭明书院,“茅盾文学周”系列活动举行期间还开放了乌镇西栅景区内的评书场、国乐剧院、环湖剧场、日月广场、枕水西码头、木心水平台等空间,为文学爱好者打造应有尽有的文学艺术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