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4005097/2023-103731 | 发布机构: | 洲泉镇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23-02-20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文件编号: |
洲泉镇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
||||||||
|
||||||||
今年以来,洲泉镇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两年”“十大竞赛”行动要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成果,坚持以深化三个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区域融合)为抓手,深入推进“工业智造大镇、融杭科创强镇、宜居宜业美镇、乡村振兴名镇”建设,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保持稳固向好、稳步提质的发展态势。 前三季度,全镇完成GDP85.55亿元;1-10月,全镇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54.4亿元,同比增长4.4%;累计完成投资31.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3.0亿元,服务业投资8.0亿元,建安投资完成12.8亿元,完成新增内资备案投资总额43.9亿元,实现限上批零住餐销售额108.6亿元,同比增长164.1%。
2022年度工作总结
一、聚焦“基础更实”,推进产业升级促转型 一是工业经济发展更加强劲。工业发展稳中求进,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主要指标排名全市前列。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14个桐乡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2.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123%,新增用地工业项目备案10个,总投资41.74亿元,新供地项目9个,供地面积133.24亩。企业培育壮腰提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家,新增规上数字经济企业1家,新增1-5亿工业企业3家,规上制造业企业管理对标星级评价覆盖率40%以上,京马、永发、新远虹纳入全市首批壮腰工程培育企业库。 二是园区平台建设更加深入。持续提升园区建设,有序启动石山头两创工业园区块和工业区永兴路区块连片改造,加快推进昆鸣东路提升改造、德胜路提升改造、工业园区和中小创业园路灯改造等工程,规划建设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智能家居、绿色循环经济等一批特色产业园,新建小微企业园区1个,推动小微企业入园提升发展30家。全力实施“腾笼换鸟”,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成腾退低效用地404.3亩,完成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34家,有力推动桐昆恒超、新凤鸣中友等重大项目落地,扎实保障京马电机新厂区、永发电子新大楼落成。 三是科技创新优势更加彰显。坚持创新驱动,加速释放发展动能,累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2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新增桐乡、嘉兴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共8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海外引才计划及省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完成2个省级创新团队项目申报。成功举办2022乌镇路演暨乌镇杯全球创业创新大赛洲泉镇赛区新材料专场2场,吸引来自新能源、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10个高端科技项目。新凤鸣集团“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纤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双箭股份成立新型研究院,与国内高校开展深度研发共建。 四是传统产业活力更加焕发。有效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通传统产业发展堵点,积极引入第三方管理服务平台,成立洲泉丝履产业电商直播基地,引导企业开拓线上市场。全力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以华腾等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构建“育、繁、养、宰、销”一体化发展的生猪产业链条,形成生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全力推进省级首批绿色农田项目建设,力争在清河村、石山头村打造一个集绿色农业智控中心、绿色粮食基地及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带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示范区。 二、聚焦“方向更明”,推动全域治理促发展 一是高标建设美丽城镇。坚持以“规划引领、整治提升”为主线,着力巩固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锚定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创建目标,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完成美丽城镇创建验收工作。全面优化城镇道路交通,在南市桥西侧、环城南路北侧等重点区域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完成对湘溪大道、公园路、永兴南路、农贸市场等路段的白改黑提升改造,新建湘洲路(二号桥至金鸡路段)。持续落实防违控违长效机制,依托镇、村二级“四张网”巡查,完成三改17.5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建点位154个,拆违面积13.78万平方米。 二是高质建设美丽乡村。以“漾舟湘溪 水映洲泉”水上精品线建设为牵引,重点推进众安村、马鸣村等5个行政村新时代美丽乡村梳理式改造,结合“水映”视觉打造十大特色节点。持续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完成18503.79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化整治省级验收。积极推动嘉兴市美丽河湖水美乡镇建设,重点整治小元头村、青石村等4个行政村的河道清淤、岸坡绿化等工作,营造靓丽的沿河风景线。全面实施农村环境全域美丽无死角专项行动、“两路两侧”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找痛点,补短板,合力推进4814个人居环境问题全面治理。 三是高效改善生态环境。深化水环境整治,开展“五水共治查挖找寻”“水葫芦集中打捞”等专项行动,启动含山塘治理、青石东田圩区整治等水质提升工程,实现全镇233条河道常态化管护。严格对标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要求,推进化工企业整治提升与农村生活污水纳管工作。加强病媒生物防制消杀,成功创建嘉兴市除四害村市级样板村1个,嘉兴市无蚊村3个。强化垃圾分类实效,多元化宣传与硬件提升并举,完成名人国际等3个小区撤桶进箱改造和1个自然小组撤桶进箱试点建设,成功创建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示范村各1个。 三、聚焦“满意更多”,加强基层治理促和谐 一是民生事业均衡提质。紧盯百姓需求补齐民生短板,实施覆盖全镇区域的公共自行车项目,有效扩容公共停车位747个。以延伸公共服务为切入点,完成城市驿站建设,包含公厕、休憩区、水吧等服务功能。启动洲泉中学学生公寓改扩建项目,新增住宿床位450张,中心幼儿园兰园分园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新增1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桐乡首家“爱心医院”落户洲泉。高质量推进水映洲泉文化品牌建设,成功举办第十五届“双庙渚”蚕花水会等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完成2个精品礼堂和1个薄弱礼堂的提升验收。 二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从严从紧管好桐乡西“大门”和各类“小门”,疫苗接种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出租房屋“清患宜居”综合整治,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展开全面排摸及突出整治。持续推进“无诈”系列创建,以无诈企业创建为突破口,协同推进“无诈小区”“无诈学校”“无诈医院”创建。扎实稳妥推进苏台高速、卫生院改扩建、东福路贯通等项目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工作。加强重要节点信访维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 三是社会治理探索创新。深化移风易俗试点工作,锚定节俭办酒,发布红白宴席倡议10条,通过表彰示范家庭、开展座谈协商、成立共富基金等持续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洲泉移风易俗工作获农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协商案例入选省政协“民生议事堂”特色案例,负责开发的“家宴一件事”作为桐乡市“乡约礼堂·精神共富”应用子场景已入选《全省“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一本账S0”》。深化网格协商议事功能,小元头村黄鹤议事厅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圆桌会”形式,引入利益相关方、小元圆帮帮团、微网格长、小元圆红管家等多方主体,以充分沟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打造新居民品牌调解室,依托新凤鸣“朱大姐帮忙工作室”、桐昆“晓丽党代表工作室”等平台,推动新居民管新居民的洲泉实践。 四、聚焦“自身更强”,坚持党建统领促提升 一是强化实干队伍打造。扎实推进干部执行力提升行动,以常态化“湘溪讲堂”“湘溪云课堂”,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全镇2600余人次实现理论“充电”。启动“红堡360”擂台赛,在网格知识、实干能力、服务实效三项比拼中促进干部快速成长。实行年轻干部“导师传帮带”机制,认领攻坚课题,实现干部“梯队化”培养储备。实施村级组织班子“回头看”专题调研,提拔并优化村社干部21名,调整村社书记2名,抓实抓细村社换届后半篇文章。 二是突出党建品牌亮点。党建统领助跑共同富裕,建成“华腾奔富猪舍”“黄金茧”等12家共富工坊,吸纳就近就业577人,实现人均年增收2.4万元,提供创建指导、资源链接、技术支持等红色服务。实施“红领企135”专项行动,深化“红领班、红引擎、大比拼”三项机制,新建两新党组织5家,覆盖企业16家,50人以上企业实现党组织覆盖率100%,红领班服务产业项目63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2个。全面推进小区党组织建设,新建功能型小区党支部8家,实现小区全覆盖。强化楼道最小治理能力,出台《楼道长量化考评办法》。 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纪违规问题排查整顿,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实现党员干部轮训全覆盖。深化“你点单、我监督”模式,完成监督事项189项,督促整改问题193个,挽回集体资金200余万元。推进小微工程“工匠库”建设,制定和推行《洲泉镇小微工程“工匠库”管理办法(试行)》和《洲泉镇小微工程“工匠库”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相关经验做法刊登在《中纪委研究之窗》《浙江日报》《反腐败导刊》等官方媒体。发挥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等上市公司清廉企业建设的经验优势,将清廉文化融入清廉民企发展。
2023年工作思路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重点围绕扩投资、提经济、促民生、保平安、宣精神五大内容,以经济稳进提质、民生服务提优、全域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为抓手,在推进“工业智造大镇、融杭科创强镇、宜居宜业美镇、乡村振兴名镇”实践中,奋力谱写洲泉现代化发展“五彩”新篇章。 一、聚力产业能级,以助企服务做“活”市场主体 坚持主抓项目、强攻工业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稳增长、冲目标,力争2023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00亿元以上,新增内资备案投资总额20亿元,招引1亿美元或10亿元项目1个。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恒超三期、中益二期等项目早落地、早竣工、早达产,跟踪服务好荔昌、量子等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榕融、睿兆芯、奕承科技等新兴项目,计划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11项,零土地技改项目30项以上,力争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16亿以上。继续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做好规上(限上)企业培育,推动白名单企业提质扩面,确保产业链供应稳定。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招商铁军”培育,面向“专、精、特”企业定向招商,通过驻点苏州、昆山、杭州等地,收集投资信息,强化项目落地转化率。加快推进园区平台升级,推进东田岑山区块有机更新,高品质建设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产业园二期、数字经济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全面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实施园区道路、停车系统、雨污系统整治提升行动,为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先进制造业重构和重点产业链提升拓展承载能力。二、聚力功能布局,以科学规划扮“靓”城市面貌 紧抓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契机,优化构建“一心两轴”镇区空间结构,深入实施“南拓、北协、西联、东进、中优”发展格局,做强做优中部城镇功能核心区,拓展南部新城建设,优化北部集聚工业平台发展,联动西部生态、融杭优势,提升东部传统产业升级承接,不断增强镇域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加快城镇路网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德胜路延伸段、金鸡路拓宽、湘溪大道(旧城改造段)拓宽、东福路延伸段等工程。着力优化城镇功能配套,加快城镇现代化能源、水利、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洲泉卫生院改扩建、金鸡路安置房建设、晚村旧城改造等项目,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实施城镇更新和补短板行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有序推进拆违治乱,全力拆除沿街商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的违建。严格落实小集镇长效管理,聚焦建筑垃圾乱倾倒、餐饮油烟和道路扬尘管理等重点难点,推进集镇环境治理规范化和常态化。着力提升城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环境治理、垃圾分类、交通安全、食药安全管控等重点工作,逐步提升城镇综合管理水平。 三、聚力内外兼修,以全域秀美做“美”城乡发展 以系统化手段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绘制以“湿地生态循环农业区”为核心,以省级新时代特色精品村、未来乡村、历史文化村为重要节点,全面串联水上游线、精品路线的全域秀美“风景画”。加强特色园区建设,启动洲泉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共富生态园、西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周边2000亩生态循环农业区建设,实施1300亩水产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深化“五水共治”,推进含山塘治理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大有桥港整治,建设桐乡市首座水闸上的圩区管理中心,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义马村省历史文化一般村和小元头村省级未来乡村建设,积极推动东田村、义马村等省、市级未来乡村的申报创建。持续强化基层治理,以“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完善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纵深推进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加速推进“智慧城镇”“智慧农村”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综合体服务水平,强化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拓展百姓说事、乡贤参事、妇女议事等各类议事活动,全面激发自治活力。 四、聚力民生福祉,以生活向往做“多”民生福祉 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大力实施民生实事。加快教育资源优化提升,启动晚村人才公寓项目、桐乡技师学院晚村校区建设。积极落实民政、优抚和社会救助工作,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强化低保低边动态管理。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机制,深入推进无欠薪工作,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继续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围绕防、控两个环节,织密疫情防控网。持续擦亮移风易俗金名片,以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数字化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洲泉移风易俗指数的应用和落地,并向改革“礼金”深水区前进。积极推动文化设施全覆盖,加快东田村、岑山村等乡村文化礼堂和镇级伯鸿城市书房建设。持续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全力打造清河蚕花水会、洲泉春晚、民俗嘉年华三大人文品牌,高品质举办足球赛、篮球赛、游泳赛三大体育盛宴。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全面提优,推进便民服务平台搭建,持续扩增服务事项,努力实现“民生服务事项”基层可办“全覆盖”。 五、聚力强基固本,以党建带动做“优”政府形象 把牢科学发展、务实创新、清正廉洁的主旋律,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党委政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传达贯彻全国全省两会精神,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将精神宣讲、理论学习落实到全方位推动洲泉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走深走实。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牢守稳意识形态主阵地。持续深化党建赋能,将党建统领与共同富裕有机结合,深入建设“共富工坊”。注重强化基层党组织“决策、统领、推动”三个作用,塑造横向多跨、纵向细分的基层组织新形态,探索推进两新组织、小区党建。坚持率先垂范,持续深化“红堡360”网格走访行动,深入基层听民情、解民忧。坚持学习创新、实干创优,深入实施干部执行力提升行动,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着力完善引才育才激励机制。不断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党性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持续推进“廉洁家庭”“清廉村居”建设,构建清廉社会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