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马路上“走”来了圭目机器人
新技术助力道路养护工程
|
||||||||
|
||||||||
| ||||||||
近日,在市区二环南路,一台红白相间的小车在第三车道缓缓前行,引发了市民的好奇心。原来,这是一台圭目机器人,正在对该车道进行多维度的检测工作。 据介绍,市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在日常道路养护中发现,该路段第三车道损坏程度远高于其他车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为进一步探明道路病害原因,市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聘请了专业团队,使用圭目机器人进行检测。 “传统的公路养护检测方式主要是取芯和弯沉,不能全面掌握路面的病害信息。”该团队负责人王宏政告诉记者,圭目机器人通过搭载表观相机及三维探地雷达,能够同步采集道路表观及内部结构信息,并结合AI技术进行辅助分析,检测结果更为全面。 记者了解到,桐乡对于这项技术的运用,缘自俞众公路养护工程。县道俞众公路是桐乡西部的交通要道,由于车流量大、重型运输车辆多,导致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沉陷等问题。为改善当地群众出行环境,提升路面行车舒适度,我市投入1659万元,对俞众公路屈家浜村至石像浜村4.2公里路段实施大修。该工程首次采用全线注浆新工艺对问题路面进行修复处理,大大节约了工程造价和施工工期。 “为了获得更加详实的路面数据作为参考依据,我们在注浆前用圭目机器人进行了检测,充分掌握道路的质量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注浆计划进行了调整。”俞众公路养护工程监理员朱杰告诉记者,目前注浆工作已初步完成,正在进行复检,如果存在注浆不足的区域,他们将进行二次注浆,确保后续道路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我市交通布局加速完善,公路路网不断密集,日常公路养护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为优化道路养护方案精准度,充分延长道路使用周期,市公路与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实施路面普查检测工作,为道路养护提供了更详实的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