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市商务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483002558219A/2023-104189 发布机构: 市商务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3-03-0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文件编号:
关于印发《桐乡市商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3-01  09:37 来源:市商务局 浏览次数: 打印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桐乡市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事不避难,迎难而上,在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商贸流通等重要领域不断突破,全力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指标情况

(一)招商引资

1.利用外资:全年累计完成实到外资(部口径)4亿美元,同比增长5.9%,完成嘉兴目标任务的106.4%,总量、增幅、完成率分别排名嘉兴五县两区第四位、第三位和第五位。累计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占比46.6%。

2.招大引强:全年完成招大引强项目20个,其中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6个,认定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个,完成嘉兴目标任务的222.2%。

(二)外贸外经

1.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15.3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出口436.6亿元,同比增长28%,进口178.7亿元,同比增长5.7%。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排名嘉兴五县两区第三、第一和第六位。

2.外经合作: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2家、增资1家,累计中方投资额2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7.3%,创历史新高。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27.2%,两项指标均列嘉兴五县两区第一。

(三)商贸流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2.1亿元,增速3.3%,总量、增速列嘉兴五县两区第二、第三位。

(四)电子商务

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579亿元,同比增长7.2%,总量列嘉兴五县两区第二位。

二、2022年主要工作

(一)创新突破,高站位构建招商引资新格局。一是注重“质”的提升,全线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带头抓招商,主动对接、深入洽谈,抓好招商项目的研判、推进和决策;市四套班子领导与联系平台一把手一同开展招商项目洽谈,协调各自联系平台招大引强项目落地过程遇到的问题;各平台主要领导主动出击,持续加大力度招商,全市上下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招商引资工作热潮。2022年,各招商平台一把手对接客商、洽谈项目达595次,签约重大项目116个,总投资额678.4亿元。二是注重“链”的打造,全面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以“1+3+1+X”主导产业为中心,精准开展绕“链”招商。针对重点产业链,建立“五个一”招商体系。加强与链主企业、商协会、招商中介机构联系,谋划出台《桐乡市招商引资“1010”突破战方案》,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方向,2022年共开展桐乡(杭州)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对接会等“乌镇路演”系列活动58场,获取项目信息500余个。上海解封,桐乡作为嘉兴首批对沪招商引智小分队进驻招商。互联网大会期间,各产业招商小组积极开展嘉宾对接、项目挖掘,获取有效项目信息线索65条,推进重点在谈项目29个。三是注重“面”的拓展,全力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出台引进外资专项政策。在投资、土地、税收、研发等方面明确奖励额度及兑现标准,形成极具项目落地成本优势的“政策洼地”。完善个性化外资招引考核办法,以“招商引资大竞赛”为重点,结合招大引强百日攻坚行动、“三个一百”招商突击战,通过“月晾晒、季督查、年考核”机制,营造浓厚的比拼氛围。成立10亿元招商专项基金,对外资项目的招引、到资以及“三智一网”产业的精准引进给予奖励政策和资本扶持。四是注重“势”的强化,全方位打造桐乡招商“铁军”。组建市级国资招商公司,把更多想招商、会招商、能长期招商的人充实到招商队伍中来,形成近百人的专职招商队伍,招商力量得到较大提升。通过集中培训、技能大比拼、“老招商”和“新面孔”结对等方式,对全市招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培养,提高招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招商人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更新招商知识、提高招商技能、增强招商本领。

(二)提质增效,高质量提升外贸发展新动能。一是全力抢订单拓市场,畅通双循环。积极开展抢客商抢订单“双抢”竞赛行动,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七个“一批”具体措施。将境外展全部纳入重点目录,鼓励企业以“代参展”方式参加境外展会。主办了嘉兴首场网上交易会,以包舱模式组织企业赴迪拜参展,全年累计组织350家次企业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展会。出台外贸企业白名单,累计帮助企业出具出入境商请函89份。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进博会桐乡采购金额1.1亿美元,列嘉兴第一。二是全面防风险强保障,筑牢“防火墙”。引导企业积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和货物出运前保险,共有627家企业纳入政府联保,占全市500万美元以下出口企业数的76.5%。加快推动信保理赔工作,累计帮助企业挽回损失2216万美元。密切关注外贸运行情况,及时为企业提供预警信息,全年发布预警信息181条。精准指导企业开展贸易摩擦应对工作,指导新凤鸣应诉巴西聚酯纤维纱线反倾销案获得4.9%的行业最低反倾销税率,赢得巴西市场出口主动权。三是精准施政策促发展,稳住基本盘。在稳外贸十条政策的基础上,新出台三轮外贸稳进提质扶持政策,举办了10余场外贸政策宣讲会,累计参加企业600余家。加快资金兑现,全年共计兑现各级外经贸扶持资金6676万元。加强企业座谈走访服务,市主要领导专题召开重点外贸企业座谈会,面对面解决难题,联合海关、税务、人行等开展帮扶纾困等活动。在全省率先将证照联办业务延伸至出口退(免)税环节,采用“政府买单、企业免单”方式,为企业降低成本。启动成立桐乡市贸促会签证点,全年累计办理原产地证7300多张。加强新外贸主体引育,全年新增自营进出口权备案登记企业193家,新增出口实绩企业超90家,均创历史新高。四是精心重培育蓄势能,着力强外经。全市境外投资首次突破20亿美元大关,列全省县级市第一,华友、振石入围2022年度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名单,生迪光电、新澳纺织入围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企业,桐昆集团等4位企业家受邀亮相印尼G20峰会。积极协调企业境外人员回国,全程推动和指导华友钴业完成全省首架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商务包机,108名员工顺利返桐。全力推进外经带外贸,全年累计实现外经带动外贸出口超60亿元。

(三)稳中有进,高效率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一是开展促消费攻坚专项行动。建立批零餐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对100多家企业开展服务大走访,助力企业恢复信心,夯实消费基础。组织开展50多场“桐你来消费”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消费券撬动作用,在嘉兴地区率先开展“有奖发票”活动,累计发放商务领域消费券5000多万元,带动消费超8亿元。完成“五个一批”专项行动任务,各项重要指标均排名嘉兴前列。二是加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深化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建设,打造乌镇景区、雅道休闲时尚街区、全民健身中心等夜地标,桐乡市成功创建第二批浙江省夜间经济样本城市。依托浙北东兴商厦、桐乡吾悦广场、濮院佳源广场打造购物智慧商圈,桐乡吾悦智慧商圈获评首批“嘉兴市示范智慧商圈”。指导桐昆、巨石、新凤鸣项目成功入选省级供应链试点激励项目。振石华美、豪庭灯饰、双箭橡胶等3家企业成功获评省级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新地里农产品成功获评省公益性农产品市场。桐乡吾悦广场和浙北东兴商厦成功获评省级绿色商场。三是全面优化消费治理体系。持续优化大型商超和成品油经营企业“平安创建”“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行业长效管理体系,营造良好消费氛围,全年出动检查1000多人次,发现隐患100多处。健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63%。优化保供企业名单,顺利完成20多场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供任务。全力开展商务领域单用途预付卡监管问题专项治理,全年受理处置问题600多个,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答复。

(四)注重引育,高品质促进电子商务新突破。一是精准助力,实施产业创新培育行动。通过搭建平台、汇聚资源,致力于服务产业带创业创新,与京东男装联合推出2022桐乡产业带活动,对接快手电商开展2022产业带源头好货活动,近百家企业参与活动。线上开展浙江直播节·濮院国际毛衫季、“濮院毛衫618”等活动。濮院轻纺城直播基地全年实现线上成交额超40亿元,成功入选为省级电商直播基地名录,并获评产业带标杆案例服务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优化产业格局,推动全域生活“数智化”,顺利获评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二是活动引领,实施跨境电商出海行动。助力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陆续推出纯公益“桐乡麒麟阁跨境电商孵化班”,助力企业开拓跨境渠道,全年开展4期孵化班,共73家企业参加培训,累计培育120个跨境店铺,新增50个海外商标。举办“跨境电商B端流量布局”主题沙龙等,邀请阿里巴巴国际站大区负责人、达人赛浙江大区总冠军和嘉兴本地优秀电商代表为桐乡企业作专题分享、培训等,累计超过1000人次参加。三是完善服务,实施电商配套优化行动。做好政策引领,共计兑现2021年度电子商务扶持资金352.8万元,惠及51家企业(主体)。成立服务小组,不断完善电商企业库,开展“实时跟踪、定期回访”。今年以来,通过走访国内重点电商企业、发动协会等途径挖掘13家企业和1家基地入库,自报网络零售额50.4亿。以重点企业上门走访辅导、跨境孵化团队随访和政策申报企业回访等形式,走访跨境电商企业162家,并对其进行精准分类,打好基础。

(五)改革赋能,高水平促进粮食安全新发展。一是严格监管,坚守粮食安全底线。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坚定不移打好“粮食安全保卫战”。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粮食购销领域进行“拉网式”清查,全面查摆整治问题,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目前已完成问题整改28个。二是数字赋能,提升粮食储备效能。全面推进粮库数字化改革,“浙政粮安”多跨场景应用集中试点工作落户桐乡,为全省唯一试点。揭榜挂帅“收购服务一条龙”项目,在全省推广,为粮食系统重塑提供“桐乡经验”。圆满完成订单收购任务3.5万吨,涉及农户337户,轮出储备粮晚粳谷2.3万吨。三是多措并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积极开展“五优联动”工作,2022年优质晚稻订单6450吨,订单面积达1.43万亩。顺利通过“放心粮油示范县”省级复评,进一步做好新一期放心粮油示范企业、门店评选工作,完善“放心粮油”供应体系。广泛开展粮食安全宣传周、世界粮食日等宣传活动,普及粮食科学知识,营造爱粮节粮浓厚氛围。四是规范运作,储备物资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300吨冻猪肉储备管理,做好猪肉储备轮换和市场稳价保供工作,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按要求向市场投放96吨储备冻猪肉。发挥应急救灾物资“压舱石”作用,全力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工作,确保应急物资第一时间调度、第一时间运达。疫情防控期间共调拨防寒服、棉被、帐篷、行军床等物资2000余件。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全市商务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实际利用外资4.35亿美元,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35%以上;引进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5个;实现外贸进出口、出口增速8%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5%以上;实现网络零售额560亿元(按2022年统计口径)。

(一)谋划全局,真抓实干,力求招商引资精准高效     

1.进一步明晰招商方向。实施招商引资“1010”突破战,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聚焦智能传感(工业互联网)、智能汽车、智能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时尚、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新服务业十大产业,搭建“一个产业方向、一个牵头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批重点项目、一个平台园区、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会展活动、一个研发机构、一个招商基金、一个顾问团”十个一招商体系,由市领导牵头,各专班平台根据总体产业定位,围绕自身发展基础与资源优势, 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联配套企业。

2.进一步拓宽招商路径。围绕产业方向,打造招商资源库。挖掘全市商协会、中介机构、基金资源、产业链资源、科研院所、孵化器资源,提高招商对接效率。完善重点产业招商鱼骨图,列出招引细分产业和企业名录,明确重点招引企业。进一步承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大会红利,积极深化组团招商,以商招商、“园中园”招商、基金招商,重点谋划德国、法国等出国招商团组活动,不断拓展招商资源。

3.进一步建强招商队伍。持续开展全市招商人员培训及竞赛机制,通过集中培训、技能比拼及实绩考核,培养一批优秀招商人员,建立固定长期招商队伍,全市平台招商人员力量再加强。进一步探索国资公司招商模式,加强科创人才集团、文旅集团、凤栖商务等国资公司力量,通过招募“专业人”做“专业事”,提升全市招商人员专业度。

(二)优化服务,扩容增量,提升对外贸易竞争优势

1.挖潜拓市,聚焦稳增长。深入开展抢客商、抢订单“双抢”竞赛行动,联合各平台、商协会,全力动员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展、洽谈、考察等,全年力争企业赴境外参展300家次以上。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稳住传统市场,加快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开展潜在外贸业务企业大摸排,推进招商引贸,推进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力争全年新增自营出口企业不少于85家。精心组织企业参加第六届进口博览会,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稀缺资源等,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2.动能转换,紧盯新业态。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调整和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提振“走出去”信心。开展拓市场、抢订单、防风险政策巡回宣讲会,全年培训不少于10场。加快政策资金兑现,争取六月底前全部兑现完成上一年度政策资金。鼓励发展外综服、海外仓、境外营销网络等外贸新业态,新建境外营销网络不少于5个。引导企业争取省级和嘉兴市级出口名牌,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扩大贸促会原产地证签证范围,全力争取优惠原产地证签证点落地桐乡。

3.搭建平台,着力防风险。完成新一轮出口信用保险政府联保企业签约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投保企业数量和规模。全力做好外贸“订单”+“清单”监测预警和“五色清单”响应系统,确保每月“订单”+“清单”系统填报率和响应率达90%以上,争取100%。加强国际贸易摩擦案件应对,100万美元以上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应诉率100%。迭代升级“桐贸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金融支持。

4.优化服务,有序“走出去”。培育发展本土跨国公司,支持企业有序“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加强业务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境外投资报批工作,重点做好华友、振石、桐昆等重点境外项目的报批和服务工作。引导企业做好境外投资风险防范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培育发展外贸总部企业,全力推进外经带外贸工作,力争全年境外投资带动出口额50亿元以上。

(三)培植热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市场发展繁荣

1.深挖消费潜力。抢抓消费复苏机遇,组织举办“桐你来消费”系列活动,提升居民消费热情。优化消费券发放方式,精准有力发放消费券,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开展“五个一批”专项行动,夯实消费基础。

2.狠抓转型升级。完善社区商业设施配套,加快构建县域商业体系,推动商业街、商圈经营模式创新和功能提档升级。深化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建设,编制桐乡市夜间经济发展规划。紧抓老字号企业和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培育发展,提升企业品牌文化。

3.规范行业管理。深入开展商务领域文明创建、平安反恐、安全生产、环保督查等行业管理工作,重点保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互联网大会期间任务圆满完成。开展商务领域单用途预付卡专项治理,切实消除风险隐患。

(四)转变思路,提档升级,打造电子商务引领高地

1.深入推进跨境电商海外拓市。分层分类实施“跨境电商项目制培育行动”,推动跨境电商模式创新,尝试C2M、B2B2C、B2B、B2C等跨境电商业务模式,构建多模式共同发展格局。助力传统产业转型跨境电商,深化毛衫、皮草、蚕丝被等试点产业跨境电商发展,逐步推进其他优质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融合,将桐乡制造和桐乡品牌推向世界,真正把跨境电商转化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改革推力。

2.持续推动产业电商稳步发展。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以“线上+线下”为重点,积极推动零售模式创新。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展柔性化、个性化、数字化等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制造业企业电商化向品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以优势产业集群为试点,整合产业-贸易链上下游资源,在优势产业领域培育全产业链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

3.不断提升电商发展配套建设。加强全市电子商务行业统计监测,多渠道整合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客体基本信息及交易数据,逐步完善电商信息库,提高电子商务经济运行监测能力和水平。优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汇聚优质服务资源,推动服务直达企业,提高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和能力。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引育,加快培育一批省级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和实践基地。

(五)立足全局,夯实基础,保障粮食领域稳定安全

1.着眼全局,凝心聚力下好“先手棋”。继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探索形成优质稻谷全产业链发展有效模式,更高水平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巩固“放心粮油示范县”成果,构建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完善粮库数字化项目,持续迭代升级相关应用,切实提高桐乡粮食数字化管理水平,护航粮食安全。

2.聚焦关键,秉轴持钧下好“制胜棋”。做好粮食收购轮换工作,强化储备管理,切实提高风险应对能力。落实冻猪肉储备,保质保量做好轮换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救灾物资采购储备工作。

3.健全机制,拓展长效留足“后手棋”。完善制度机制,举一反三,高度重视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问题,切实巩固整治成果,本着不仅要“治病”,更要“预防”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决的态度、严格的要求、有力的举措,继续做好粮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