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483002558307Q/2023-104530 | 发布机构: | 民政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日期: | 2023-03-07 |
组配分类: | 部门及镇、街道文件 | 文件编号: | 桐民〔2023〕8号 |
关于印发《桐乡市“十爱连心、共富‘桐’助”实施方案》的通知
|
||||||||
|
||||||||
开发区(高桥街道)、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现将《桐乡市“十爱连心、共富‘桐’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桐乡市民政局 2023年3月 6日 桐乡市困难群众“十爱连心 共富‘桐’助”专项行动方案 根据《嘉兴市困难群众“共富十助”专项行动方案》《桐乡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排头兵行动方案(2021-2025年)》,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以提高救助标准、减轻刚性负担和扩大增收渠道为路径,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弱有众扶、幼有善育、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病有托底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救助的精准性、有效性,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元化救助服务需求,助力困难群众分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 二、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党建统领社会救助工作的资源优势,探索村级党组织、社会组织、救助社工、志愿者、慈善资源与社会救助服务的同频共振模式,实施助力困难群体同行共富的“十爱连心 共富‘桐’助”行动,推进“浙有众扶”更加精准高效,确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实现从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的民生保障精准跨越,打造具有桐乡辨识度的共同富裕民生样板。 三、主要内容 一是实施“爱心聚力”行动,助力完善“浙有众扶”工作体系。推进“助联体”规范化建设,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打造“物质+服务”的救助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化救助服务;深化全省“党建+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试点,压实基层党组织社会救助责任,以数字化、精准化、清单化整合救助资源,满足困难群众差异性需求。 二是实施“爱心解困”行动,助力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精准高效。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完善困难对象认定机制,稳步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供养人员标准;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动态更新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对低收入人口实施风险监测;深化“三走”(走下去、走进门、走近人)活动,线下查访核实,及时联动人社、医保、住建等展开救助帮扶。 三是实施“爱心育才”行动,助力护航困难家庭青少年成长。为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学生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三至四年间,每个学生每学年提供不少于6000元的助学金;针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展“护苗行动”;为全市困境儿童实施“向日葵计划”,提供生活帮扶、学业辅导、精神支持、心理慰藉;为病残儿童实施“添翼计划”进行康复训练等活动。 四是实施“爱心颐养”行动,助力提升困难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改善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环境;提升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品质。建设困难家庭养老床位,实行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实施“暖心安护”慈善项目,为我市400名困难独居老人购买安全保险并提供上门照护服务。 五是实施“爱心暖居”行动,助力改善困难家庭家居环境。按照不超过3万元的改造补助标准,为全市40户困难家庭实施善居工程“暖巢行动”3.0版帮扶活动;对符合适老化改造条件的困难家庭同步实施适老化改造;加强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治理,强化城镇困难家庭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六是实施“爱心助医”行动,助力减轻困难家庭医疗负担。加大慈善医疗救助力度,“爱心医院”全市覆盖;推进医保梯次减负,对全市低保户、低边户、特困家庭实施医疗保障,市内就医医疗费自负2000元以上,市外就医医疗费自负4000元以上部分,分别给予自负部分80%救助,有效减免困难家庭的医疗费用;建立困难家庭和个人大病医疗费用负担封顶机制;开展免费体检、陪伴就医、送药上门等暖心关爱医疗服务。 七是实施“爱心增收”行动,助力拓宽困难家庭增收渠道。在全市所有村(社区)低保、低边家庭中设置爱心岗位1 个;推动残疾人集中就业;持续推进“飞地抱团”“共富大棚”等项目;为困难家庭发放种子、春蚕等物资,提供种养殖技术指导。 八是实施“爱心救急”行动,助力化解基本生活暂时性严重困难。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切实增强应对突发困难的及时性、有效性;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失业人员,按当地低保标准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临时生活补助。 九是实施“爱心驿站”行动,助力打造“一刻钟帮扶圈”。完善支部和党员志愿者与困难户结对制度,在全市所有村、社区设立“爱心驿站”,每季派发爱心物资;为全市低保家庭送上慈善年夜饭礼包,让困难群众度过一个快乐、祥和、温暖的春节;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爱心公交卡、合作医疗、水电费、华数有线电视等相关福利的落实。 十是实施“爱心圆梦”行动,助力提优项目化帮扶服务。健全困难群众探访关爱机制,每季度至少探访一次,困难群众探访关爱率达100%;排摸困难群众的帮扶需求,深化“书记来敲门”等组团式服务;及时对接困难群众合理化需求,继续做好“无忧慈善”,完善“微心愿”等项目化帮扶机制,选树社会救助品牌项目。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将推进困难群众共同富裕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出台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统筹救助资源,加大协调力度,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二)强化数字赋能。以数字化改革为重要契机,通过信息化、智慧化手段,推动社会救助更及时、更精准、更便捷。将“党建+社会救助”打造成“共富”系列民生应用场景。 (三)扩大舆论宣传。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专项行动的政策内容及申请流程,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大力宣传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成功救助案例、帮扶实事项目,引导社会力量进入社会救助领域,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困难家庭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