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市发改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59617/2023-106719 发布机构: 市发改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3-04-18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文件编号:
桐乡市发展和改革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3-04-18  16:52 来源:市发改局 浏览次数: 打印

2022年,面对国内疫情反复和国际环境变化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市发改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有力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两年”“十大竞赛”和“十大专项行动”,锚定目标,压茬推进,奋力交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高分答卷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交出高分报表

1.全力提升趋势研判。围绕“全年红”目标,以“日跟踪、周检测、月画像、季分析、年对标”为要求,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和动态预测,推动各镇(街道)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2.6%高于嘉兴全市平均

2.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开展桐乡市扩大有效投资大竞赛,依托投资“赛马”比拼、数字化平台管理,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健全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加快推进速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现平稳增长。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3.5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交通投资同比增长60.2%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2.2%建安投资同比增长11.4%。

3.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印发出台《桐乡市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桐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惠企纾困帮扶力度的补充意见》、《桐乡市消费提振专项行动方案》等重大政策意见。服务业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新增服务业月度入库规上企业105家,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总量继续保持嘉兴第。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完成首批5家总部企业认定。佑通物流获评国家4A级物流企业。浙江椿熙堂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获评嘉兴十佳创新企业。实施消费提振专项行动,发放消费券6000多万元,带动消费约10亿元。楼宇经济发展迅速,1-12月全市纳统楼宇税收34.86亿元,同比增长35.34%,税收超千万楼宇22

(二)改革攻坚持续深入

    1.统筹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2项案例入选嘉兴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案例。争取省长三角奖补资金1000万元。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凤凰湖科技城研发社区开工建设,浙江传媒学院桐乡研究院启用。前沿材料“研值联盟”成立。加快铁路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沪乍杭铁路、水乡旅游线等轨道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市域“二环六射一连”建设,苏台高速二期全面开工建设,320国道改扩建、湖盐线“四改六”、乌镇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加强医疗协作,推进桐乡市长三角专家诊疗中心建设,引进优质医疗团队。开展与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第二轮合作,深化教育资源合作。全力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现与临平、南浔、德清跨市通办,与江苏如东、新沂跨省通办。开通两条长三角“同游南寻”精品旅游线路。嘉湖、杭嘉合作先行区加快推进,示范区5项创新经验成功复制。新居民跨区域就学积分实现互认。跨区域联合河长制工作室在我市成立。桐乡、南浔、吴江三地法院建立古镇法庭党建联盟。

2.营商环境向优而行。打造营商环境“四大工程”2.0版,开展营商环境指标攻坚行动,以“五大工作机制”有效推进100项年度重点任务、50余项创新亮点工作落地,高分位居浙江省营商环境评价全省前列、嘉兴第一。深化行政服务大厅线下“无感监测”试点,创新推出取叫号插件获嘉兴全市推广,获省发改委副主任陈建忠调研肯定,相关经验成效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监督在身边”栏目、“竞跑者”刊登。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梯次培育,2项案例在《全国营商环境简报》刊登,1项获省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案例6项获嘉兴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实践案例。巩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企业服务直通车”线上平台访问量突破28万人次,线下近百名部门领导坐班答疑,共计破解难题3000余个,满意度100%。探索政府性投资项目“极简审批”,出台《桐乡市政府性投资项目全流程优化审批实施办法(试行)》,极大程度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效率。

3.有力推进各项示范试点。顺利通过省级大花园示范县建设和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验收。推进GEP项目级核算省级试点建设,编制完成《项目级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技术导则》。积极推进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桐乡濮院针织产业园区)成功列入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名单。乌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省级第二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验收高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四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4.数字化改革进入“快车道”。统筹推进数字社会系统建设。公租房申请“一件事”入选全省数字社会案例集(第六批),并在全省复制推广。持续贯通浙里基本公共服务“一键达”应用,动态校核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数据1605条居嘉兴第一。桐乡特色应用持续创新突破,“关爱明天”相关做法获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批示肯定,“学子码”相关做法获副省长高兴夫、人社厅吴伟斌厅长批示肯定,并入选全省人社系统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爱心医疗救助应用上线健康桐乡APP在全市公立医院复制推广。数字社会空间持续集成落地,新增未来乡村5个、未来社区12个,现有省级未来社区(乡村)20个,数量居嘉兴第一。

5.共同富裕卓有成效。编制发布共同富裕系统架构图(1.0版),形成“1+7+N”重点工作60项,“1+5+n”重大改革44项。高质量召开全市共同富裕推进大会,开展共富大竞赛活动,持续做好“互看互学互比”工作,发布共富“一本账”试点案例28个。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举办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展示活动,发布桐乡共富“一张图”。聚焦“一老一小”重点领域,持续擦亮“桐享优学”“桐享康养”等一批公共服务品牌。出台全省首个“低收入农户持股增收管理规范”,发布“桐贤同行·助力共富”乡贤示范项目。“打造县域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入选省(第二批)共富试点。“乌镇模式旅游带动富民就业增收”、打造“四治融合”城乡社区现代治理新样板2个案例入选省级共富最佳实践。“依托市场+产业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就业体系”“数字化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 ‘乌镇管家’赋能乡村智治”成功入选嘉兴市共同富裕最佳实践(第一批)名单。“依托毛衫产业发展富民路子”和助残“直通车”分别在央视媒体报道。“全域农创全民共富经验”获常务副省长徐文光批示肯定。

6.专项改革多点开花。全面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落实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各项任务,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强化省级试点建设,助推《桐乡市崇福镇“千年古城”复兴综合规划》成为首个通过省级评审的千年古城复兴综合规划,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小城市培育试点2021年度省级考核获“双优秀”,并有效助力崇福千年古城复兴建设一期项目省级资金争取;桐乡毛衫时尚小镇省级评价实现争先进位。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浙里新市民”应用场景列入全省首批复制推广地区,桐乡界面成功在“浙里办”上架,12项普惠应用、2项积分应用顺利上线。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桐乡市“信用+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十大示范案例”,嘉兴唯一。建立健全“逢信必查”工作机制,年内累计核查企业25万余次。严把信用修复审核关,累计服务45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三)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1.高质量完成专项规划编制发布。完成编制《桐乡市能源发展规划(2022-2026)》等市级专项规划8项。编制并发布《桐乡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规划》。完成各镇(街道)2022—2026发展规划摘要汇编,进一步梳理明确各镇(街道)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任务举措、空间布局和支撑性项目,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战略支撑

2.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成立重大项目谋划领导小组,实施《桐乡市政府性投资项目梯次化月度弹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打造桐乡市投资项目数字化监管平台,根据重大项目“四色管理”办法,对投资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轮动梳理项目前期(谋划)、审批、推进三张攻坚清单,1-12月共对165个项目发出预警。省重点建设项目、嘉兴“551”项目、桐乡市级重大项目均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开展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活动3次,涉及项目225个,总投资678.5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产业项目75个,新竣工产业项目75个,数量均居嘉兴前列。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全年新增省重点建设项目3个,省重大产业项目2个。争取重大项目指标奖励4671亩,中央及省级各类奖补资金超10亿元,发行企业债11.1亿元,地方专项政府债35.57亿元。苏台高速二期等2个项目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21.93亿元。7个项目通过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国家审核,贷款总需求7.28亿元。保障用能28.25万吨标煤,推动49个项目落地建设,涉及总投资189.5亿元。

3.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出台2022年能源保障政策,加大重大项目用能保障,乌镇之光超算中心项目能评获批、华友锂电项目能评已过省发改复审待批复。加快谋划实施泰爱斯多联供项目、新都热电高温超高压改造等一批能源项目。积极开展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全力保障民生及重点领域用能。推进能耗双控工作,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下降2.8%,连续两年实现下降。深入实施高耗能行业用能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全年腾出落后用能10.8万吨标煤,列嘉兴第一。开展节能诊断专项服务,年内完成节能诊断50家。全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51.3兆瓦,列嘉兴第一。建设充电站24个、充电桩146根,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获上级部门表扬肯定。荣翔染整“数智共享”独立储能项目、聚能启泰基于混合储能的多能耦合智慧低碳供能示范项目列入省“十四五”首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

4.统筹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实施年度对口合作121项工作任务和十大专项活动,实现嘉兴考核“五连优”。继续推进衢州华友、沃伦特牦牛绒等项目建设,全年分别完成东西部协作和山海协作产业引导资金23.4亿元和50亿元,实现消费帮扶超3亿元,桐乡帮扶工作获省人大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桐乡-遂昌山海协作“产业飞地”获得1500 亩规划指标,并核减750 亩永农保护任务,振石华风年产12万吨风电材料建设项目在省“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暨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签约,并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获得用地指标奖励58亩。连续第五年开展“衣暖人心 共同发展”活动,共募得资金物资1500万元。捐赠抗疫物资、资金60万元,分别助力松潘、开化等对口地区抗击疫情。深化与松潘劳务协作,组织10家优秀企业提供900多个岗位和200个爱心岗位。举办“乡约风雅 桐开共富山海情”2022桐乡-开化文旅(杭州)推介活动、“乡村振兴 共同发展”浙江对口支援—桐松携手松潘县旅游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活动。桐乡杭白菊“东苗西种”、湖羊“飞地认养”等4个项目成功入选省典型案例,3篇信息获登省对口工作简报,我市选送的牦牛绒供应链减贫模式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

5.公共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26个公共服务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7.2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达117.75%。落实落细《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版)》,推动“15分钟公共服务圈”落地见效。协调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推动老年和儿童友好社会环境建设。针对日益突出的停车难问题,完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制定景区收费政策,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串联濮院、崇福等重点板块,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推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推广和应用。全年累计开展专用车辆驾驶员业务技能和安全知识集中培训1次,上门服务培训3次,企业自主培训53次,累计培训达330人次。

(四)机关建设深化提升

1.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注重发挥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领学作用,第一时间将上级精神传达学习到位、贯彻落实到位,共开展集中学习15次,交流27人次,会前一刻钟17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廉政建设要求,层层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共67份。我局获评2022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单位。

2.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坚持公正用人导向,全年共开展职务职级晋升11人,其中提拔任用为副处级领导干部1人,提拔任用为副科级领导干部1人、正股级领导干部2人、副股级领导干部3人,职级晋升4名。拓展选人进人渠道,年内招引高层次紧缺人才1名、事业编制1名,完成干部轮岗交流9名。启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一列活动,以五个“牢牢把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灵活运用主题党日活动、上党课等学习教育形式,不断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认识。今年以来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2次,举办“发改书吧思享沙龙”2次,支部开展党课教育11次,开展交流讨论9次。  

3.机关服务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推进机关法治建设,全年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8次,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涉及重大事项和决议的,邀请法律顾问等帮助把关。全年主动信息公开213条,办理回复依申请公开12件。全面做好内部信息化、内部安全、值班值守、信息公开、法治建设、文件保密、档案管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规范疫情日常防控,保障日常工作正常运转。高质量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做到第一时间传达、落实和反馈,确保政令畅通,全年共办理领导重要批示交办事项500余件,做到凡有交待必有回音、必有落实。按期办结市人大、政协建议提案33件。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赴高速口卡点、高铁站、街道社区、核酸检测点、隔离酒店共400余人次,与一线人员共同守好防疫第一线,党总支被市委组织部授予桐乡市战“疫”先锋堡垒通报表扬。精心办好“桐乡发改”微信公众号,共发布162期,总阅读次数16.7万次,总阅读人数14.8万人次,总关注人数1861人。党委政务信息考核继续保持全市前列。继续加强档案综合管理,获评2022年度桐乡市“平安档案”单位。一年来市发改局连续三次获评部门十大竞赛”流动红旗奖,获评2022年度招商引资大竞赛、数字化改革大竞赛、“腾笼换鸟”大竞赛、“双攻坚”大竞赛(城市品质提升)先进集体及世界互联网大会承办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等多项荣誉并获评2022年度考核优秀部门。

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落户桐乡10周年及桐乡撤县设市30周年,做好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市发改局将以更大的干劲,更实的举措,积极谋长远、抢先机、争主动,突出对“四个重大”(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的研判分析宏观谋划,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中谋划经济稳进提质,主动适应疫情防控新常态;统筹发展改革有机结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迭代完善工作制度体系,以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统筹向上争取与向内挖潜相结合,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相统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走得更稳更实,把“蛋糕”做大做好,奋力推动发展改革各项事业走在前、开新局。

综合考虑疫情反复、原材料价格波动、能耗制约等因素影响,经济存在不稳定性,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

(一)实施经济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抢抓“变”的机遇

1.强化经济形势研判。深化细化有关经济指标分析,进一步强化对主要经济指标和GDP支撑性指标的动态监测,做精月度指标调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研究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高质量起草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报告。加强与省经济调节e本账监测平台深度对接,推动预测预警、辅助决策场景建设。协同内外智库,持续加强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势性、倾向性问题分析。

2.推动服务业增速扩容。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优化“数字经济、现代生活、新型生产”三大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总量,创新业态。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新增规限上企业70家,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15%以上。加快培育新消费增长点,推进跨界融合工程,力争新达规主辅分离企业数10家,培育总部企业5家。强化服务业招大引强,打造招商项目库,确保每月举办线上线下招商活动,全年新引进服务业亿元以上项目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服务业投资增速10%以上。深化乌镇、濮院两个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积极争创省服务业高能级平台。申报凤凰湖科技城争创第三批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推进楼宇提质增效,全年新增亿元、5000万楼宇各1幢,楼宇税收增幅10%以上。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继续位列嘉兴市(市、区)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嘉兴前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继续提升。

3.精准快速打好稳经济政策组合拳。深刻理解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困难仍然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挑战,强化变革意识,紧紧抓住“政策发力适度靠前”“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的窗口期,建立完善的抓经济增量工作机制,制定超常规配套支持政策。加强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和储备政策研究,持续推进实施44条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谋划加快一批新政策细则制订和落地。坚持项目为王,向上争取更多能耗单列、土地保障和专项债支持的重大项目,提速推进一批群众期盼、迟早要干的重大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走得更稳健、更有力。

(二)实施全口径、全周期项目推进攻坚行动,夯实“稳”的基础

4.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科学制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度目标任务,做好全市投资运行情况监测,建立投资总量、投资结构分析、研判、预警机制,实现投资指标“一屏查看”,提升投资管理智能化、智慧化水平。继续开展投资“赛马”行动,进一步推动投资规模扩大、投资结构优化、投资质量提升,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

5.健全项目管理机制。以数字赋能项目全口径、全周期管理,打造桐乡市投资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借助平台构建“三张清单一张网”(前期清单、审批清单、实施清单)集成项目招引谋划、要素匹配、审批监管、项目推进、督办晾晒等核心功能,实现投资项目数字化“一网统管”。逐步对接资规系统“天地图”,实现投资项目“一屏可见”。加强项目“四色管理、三色预警”,实现项目谋得深、招得进、推进快、早开工、快竣工的目标。加快形成600亿元以上规模的2023年投资储备库,其中续建项目实现投资储备360亿元、新建项目实现投资储备240亿元。抓好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开展项目签约、开工、竣工活动。实施市级重大项目220项以上,年度投资250亿以上,确保开工率达95%。

6.积极争取资源要素保障。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 ,学懂悟透上级政策,全力争取S212、华友年产40万吨锂电池项目、合众年产25万辆整车项目等更多项目列入省重点、省重大产业、省重大服务业项目等,推动新增土地指标优先用于保障省重点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等。积极申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全年争取资金30亿以上。

(三)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吹响“进”的号角

7.实施接沪融杭连苏工程。出台接沪融杭连苏行动计划。精准接轨G60科创走廊,深化与长三角大院名校科创合作。做大做强乌镇实验室。融入数字长三角建设,强化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战略合作,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配强配足长三角地区联络处招商力量,加大招商力度。稳步推进铁路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沪乍杭铁路、水乡旅游线等轨道线前期。加快苏台高速、三环西路等工程建设,320国道改建、湖盐线“四改六”建成使用,完成杭州中环桐乡段工可批复。启动杭申线、长山河大桥建设,构建通江达海的海河联运辐射通道。深化政务跨区域通办,与苏州吴江区建立政务服务通办合作机制,巩固与南浔、德清“嘉湖一体化”政务通办圈成果,完善政务“杭嘉通办”。实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与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对接,探索合作办学。加快桐乡长三角医学专家中心建设。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联合周边地区开发“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

8.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国家级试点为依托,深入探索“城乡产业协同平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势领域改革,力争形成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典型经验。深入推进“浙里新市民”应用复制推广,统筹谋划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改革。以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为抓手,加快桐乡毛衫时尚小镇建设,推进小镇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崇福省级小城市培育和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实施强镇扩权改革、强化要素保障,全力争取小城市培育顺利达标、千年古城复兴省级现场会。

9.加快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标志性产业链企业库,定期召开调研座谈会,推动链内企业合作。围绕实现高水平“走出去”带动高质量“引进来”的目标,依托本土总部企业竞争优势向省级层面建议突破性的制度安排,努力争创国际双向投资创新示范区。开展新一轮总部经济调研,评估总部经济政策绩效,优化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四)实施共同富裕深化行动,塑造“优”的格局

10.打造数字赋能共同富裕先行区。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三大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以数字赋能为重要载体,不断提升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各方力量参与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成为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和共同受益者,着力构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推进机制,深入实施共同富裕“三联三跨”行动,谋划推进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领域重大任务,打造一批群众真实可感、满意度高的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11.打造对口工作升级版。完善领导互访交流及推进协调机制,有效督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大力度推进产业飞地、消薄飞地等合作平台载体建设,积极吸纳一批脱贫人员就业。突出产业引导,发挥桐乡产业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对口地区土地优势、电力优势、劳动力优势,引导桐乡资本、技术、市场等与结对地区特色资源有机结合,继续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合作并落地见效。围绕产业、消费、劳务、文化、教育、医疗、人才等多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形成更多具有桐乡辨识度的标志性协作成果。

12.提高价格管理水平。在污水处理成本监审的基础上,对我市污水处理开展调研,确保污水处理费达到补偿成本的水平,促进污水处理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规范政府定价程序,加强重点行业成本监审,按照价格机制改革要求,着力加强自然垄断环节、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行业的成本调查监审,开展李宁体育园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等成本调查监审项目。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五)实施综合集成改革攻坚行动,撬动“新”的引擎

13.全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迭代升级桐乡市营商环境“四大工程”3.0版,凝聚合力优化政务法治、市场、生态、人文五大营商环境。狠抓营商环境指标优化提升行动,推动20项一级指标、83项二级指标整体提升。构建改革项目清单,协同推进商事登记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招标投标、不动产登记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降低市场准入准营成本。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拓展“企业服务直通车”“VIP组团服务”内涵,分级分类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持续总结提炼先进经验做法,闭环化管理争取省市最佳案例,培育具有桐乡特色的营商环境品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14.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实施“扩中”“提低”行动。聚焦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高校毕业生、高素质农民、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聚焦低收入农户、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实施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行动计划。实施“共富桐享”行动。推进教育惠民工程,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打造集团办学“升级版”。推进康养惠民工程,推进市康养中心建设,迭代“e桐养”智慧养老平台。推进健康惠民工程,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

15.深化数字社会建设。持续推动教育、就业、健康、便民利民等方面的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优质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重点迭代艺术互联网学校、“e桐养”等应用,统筹推进省级试点应用建设。持续提升浙里民生“关键小事”智能速办、浙里公共服务在线实战实用和数字社会省级重大应用贯通落地,加强数字化应用落地未来社区(乡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切实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获得感。加快级重大应用贯通落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访问量、办件量、好评率。

16.深化“信用桐乡”建设。有序开展“信用中国”“信用浙江”平台信用修复,依法依规推动实施联合奖惩等措施。深入推广个人“南湖分”,积极探索个人信用在金融领域、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桐乡“信用+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一县一场景”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满足各类优质项目、市场主体的要素保障需求。

(六)实施能源安全保供行动,推进“实”的举措

17.加快落后用能淘汰。结合“三高一低”企业整治、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等行动,重点整治提升印染、钢铁、水泥、造纸、加弹等行业的能效水平。深入实施用能预算化管理,加快落后用能淘汰出清,全年淘汰落后用能10万吨标煤以上。完善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煤热(气热)价格联动等举措,提高高耗能行业用能成本,倒逼高耗能行业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积极推进预拌混凝土和砂浆企业清洁生产迭代升级和长效管理。

18.完善能耗双控机制。明确工业项目能效准入标准和限批缓批制度。深入推进全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和用能预算监测先行示范工作,结合省级平台的贯通应用和可再生能源监管、绿证交易等特色创新模块开发,打造我市能源监测管理一体化数智平台,进一步优化存量能源要素配置。强化能源要素保障。全力推进新都热电高温超高压改造、泰爱斯多联供及熔盐储能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

19.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统筹开展公共领域资源的分布式光伏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针对存量电站迭代增容、公共建筑及居民户用光伏、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进行财政资金奖励引导。加快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及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光伏装机80兆瓦以上,提升区域能源保供能力。

20.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完善需求响应和有序用电工作方案,强化精准调度,做好迎峰度夏(度冬)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做好长输油气管道和散装水泥行业安全管理。充分考虑我市头部企业连续性生产的刚性用能需求和贡献度等因素力争实现天然气由省管网直供通过产业飞地合作、可再生能源绿证交易等先行示范和政策突破,实现用能指标跨地区交易调剂。

(七)实施机关效能提升行动,奠定“拼”的基调

21.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与发展改革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之以恒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落细。

22.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强化干部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的培训,有计划地做好干部培养、交流、提拔等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充分利用“发改书吧思享沙龙”、专题培训、“一科室一课题”等载体,为干部提供更多展示机会。持续做好工作人员季度考核评定工作,创新推出“季度之星”评比活动,抓实干部队伍日常管理。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制定理论学习组学法计划。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强化内部审查、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形成闭环管理。继续加强档案综合管理,扎实推进我局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23.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制度规定,深化内巡内控内审监督体系不断加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认真落实新提拔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常态化开展作风效能检查,不断改进机关作风,筑牢党员干部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围绕项目审批、价格核定、课题招标、资金拨付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