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市发改局 > 共同富裕 > 政策文件
索引号: 002559617/2023-107720 发布机构: 市发改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3-05-31
组配分类: 共同富裕 文件编号:
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2022-2025)》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05-31  12:01 来源: 市发改局 浏览次数: 打印

开发区、各镇(街道),局各科室(单位):

现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2022-2025)》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桐乡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桐乡市农业农村局  

  桐乡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3月29日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农业农村领域

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

2022-2025)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市委《桐乡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排头兵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部署要求,为建设数字文明共富美好新桐乡夯实“三农”基础,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同富裕现代化乡村基本单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三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民收入高位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农民全生命周期需求得到更高水平满足,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走在全省前列、引领全省振兴的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共同富裕排头兵。

一是实现“三个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低收入农户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农民收入增幅。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万元,低收入农户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二是实现“三个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1.56缩小到1.55以内;低收入农户与农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以内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是实现“三个覆盖”。特色主导产业镇域抱团全覆盖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政村全覆盖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

二、主要举措

实现共同富裕,农业农村领域既是短板,也是关键。围绕“三个高于”“三个缩小”“三个覆盖”总体目标,以“六创”促“六富”,打好产业创优、数字创变、人才创业、乡村创美、改革创新、帮促创收“组合拳”,促进农业富强、乡村富能、活力富足、生态富丽、民生富惠、农民富裕,抓实21条重点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领域同富裕。

(一)以产业创优促进农业富强

1.筑牢稳产保供基石。严格保持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30.5万亩、2.64亿斤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6.3亿斤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1.36万亩。坚持“六化”引领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 到2025年,能繁母猪存栏不少于0.6万头,猪肉自给率提高到50%。保障蔬菜生产优化蔬菜品种结构, 到2025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万公顷叶菜自给率达80%。

2.推动平台扩容提质。深化以镇(街道)为平台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以农业经济开发区为核、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业创新孵化园等为芯的“一核多芯”产业平台。各平台深耕1-2个重点产业,合理布局生产、科研、加工、流通等功能板块,加快引进落户一批跨国型、科技型、总部型的现代农业项目,提升产业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农业经济开发区年新增涉农投资5亿元以上,核心区亩均产出超2万元。到2025年,国家级农业平台力争实现零的突破。

3.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双强”行动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工程,以机械化提高时间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以科技创新优化品种选育、革新生产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实施农业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推广稻田退水零直排、稻虾种养、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模式新技术。到2025年,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建成农机综合服务中心12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20个,建成现代种业生产基地30个,年产优质种苗1.5亿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0%。

4.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产学研”“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以“产业延伸链”拉动“增收致富链”。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链主”制试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担任“链主”,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农合联成员跟进、小农户参与的“产业矩阵”。到2025年,培育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5个以上,全产业链经济规模达25亿元。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计划,“桐之乡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10亿元,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以数字创变促进乡村富能。

5.提高乡村产业数字化程度。推动智能感知、自动控制等设备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终端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推进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化,建设数字农业工厂,形成“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网上农博”桐乡馆,积极培育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社区团购等业态,加快农产品销售物流体系数字化改造。到2025年,建成数字农业园区1个、数字农业工厂10家,示范带动50个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0亿元。

6.提升乡村服务数字化水平。着力打造“田保姆”为农服务多跨协同应用,加快数字农合联、数字农创建设,推广使用“浙农码”,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农户、农创客等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实现码上办事、码上营销、码上增收。推进农业农村“一件事”办理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体机在农村全覆盖。打造未来乡村,加快智慧+医疗、教育、养老、公交、金融等服务直达乡村,提升农村人民群众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到2025年,“浙农码”赋码量达10万次以上,乡村服务核心业务100%“掌上办”。

7.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拓展开发桐乡“乡村大脑”,建立数据采集、维护、更新机制,加快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实现乡村人、房、地、企、事等要素一屏感知。集成建设肥药两制、数字畜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投入品管理、病虫害监测防控等多跨应用场景。围绕基层党建、小微权力运行等重点,开发数字治理应用场景推动村级三务网上公开,实现农村“三资”管理、“标准地”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三)以人才创业促进活力富足。

8.培育百名乡村产业共富带头人。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拔尖人才、领创人才、生产经营型人才等在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三类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到2025年,引育嘉兴市级乡村振兴拔尖人才10人,培养农业生产经营共富带头人100人,创建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5家、农民合作社15家,农业法人经营比例达到90%以上。

9.实施千名农创客培育计划。深化“两进两回”行动,出台千名农创客引育留用联实施意见,完善孵化体系,优化创业环境。推进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试点建设,完善崇福农创园等创业平台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园区创业孵化能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群体回到农村,借助农村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平台载体,成为“农创客”“新农人”,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农业,变“农二代”为“创二代”“闯二代”。到2025年,培育农创客1500人,吸纳农民15000人就近就业。

10.开展万名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制定中长期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实现农民培训村域全覆盖。农民需求导向,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农民培训部门间合作协作,探索跨领域培训资源共享,扩大受训学员知识技能收益覆盖面。结合“田间学堂”和现有实训基地资源,集中力量办好农创客、青年大学生、技能提升等特色培训班。到2025年,累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次,辐射带动农民1.3万人以上。

(四)以乡村创美促进生态富丽。

11.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百花地面·风雅桐乡”建设主题,实施乡村建设扩面、乡村品质提升、乡村发展增劲“三大工程”。推进片区化打造、组团式发展,形成美丽乡村“七大集群”。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推进农村区域进一步补足短板、做强优势,实现全域美丽和提质增效。到2025年,创建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达标村实现全覆盖,建成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1条。

12.递次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以新时代美丽乡村为基础,立足村庄资源禀赋,赋予共同富裕新内涵和数字化元素,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乡村基本单元。聚焦人本、数字化、生态化,突出“一老一小”,建设未来邻里、文化、健康、低碳、产业、风貌、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桐乡韵味的标杆型未来乡村。到2025年,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0个。

13.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建设全域美丽宜居村庄。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长效化精细化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推广农村公厕“所长制”,落实“三有四无”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提高源头分类准确率。建立人居环境定期暗访督查、红黑榜晾晒、通报排名、考核奖惩等一体推进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收运覆盖率100%,创建省级星级公厕72个。

14.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强化部门联动推进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参与广泛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打响农民讲故事大赛、乡村春晚等乡村文化活动品牌。深入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开展“百村百故事”活动,提炼一批彰显乡土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元素和符号,延续乡村文脉。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蚕桑文化系统为抓手,拓宽延伸蚕桑文化产业链。到2025年,创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6个、一般村17个。

15.持续推进美丽经济转化。深化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休闲旅游、精品民宿、直播电商、乡村集市等新业态,拓宽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鼓励各村建立“乡村业态+旅游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美丽经济共同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打造“二十四节气”农时、农事、农食三大场景,常态化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活动,打响“桐游乡村”全域农旅品牌。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总产值达到5亿元。

(五)以改革创新促进民生富惠。

16.全面深化乡村集成改革。推进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县建设,聚焦高水平现代农业,探索开展“农业标准地”等改革,加快土地连片流转、农业规模集约经营和农业项目有效投资。打好“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组合拳,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探索农村宅基地成员资格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构建农村权益价值评估机制,加大第三方评估机构引进力度,鼓励其参与农村权益价值评估,充分保障农民权益。

17.大力实施强村富民计划。推进第六轮强村富民计划,完善抱团发展、村民合作、村企合作、发展激励、法人治理等五项机制,发展飞地经济、产业经济、融合经济、服务经济、绿色经济等五大经济,推动一批强村富民项目落地见效。推广“股份分红+积分奖励”收益分配模式,让农民分享改革的发展成果。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发挥带领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用。到2025年,4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股份分红,所有村年经常性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00万以上。

18.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迭代升级“四治融合”“三源共治三治积分制等工作品牌,促进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激发移风易俗新活力。深入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社治理体系,推动村社班子高效运转。实施百村善治示范工程,到2025年,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105个以上。清廉村居建设基本成型,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居达到清廉村居标准。

(六)以帮扶创收促进农民富裕。

19.加快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化产业组合抱团模式,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民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建立健全提升、服务、富裕、支持、保护小农户“五位一体”政策体系和发展机制,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增值收益。到2025年,实现水果、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镇域抱团全覆盖,组织化带动小农户比重达到80%。

20.加快低收入农户同步现代化。深化低收入农户“奔富十法”,拓展共富大棚、共富车间、飞地抱团等项目覆盖面,增强农户自我造血功能。完善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健全动态监测和预警响应机制,推广“一户一策一干部”应用场景。全面推进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性政策保险、嘉兴大病无忧保险全覆盖,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心理健康支持计划,树立发展自信,提振生活信心,实现精神共富。到2025年,全市参与抱团合作项目的低收入农户达8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就业率达100%,全面消除年人均收入1.6万元以下家庭。

21.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优质共享。推进“三治信农贷”扩面提质,全面提升农户授信面、用信面。实施金融惠农“共富十条”,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拓展“三农”业务,重点加大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建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信贷需求。探索开展活体农产品、农业设施、土地经营权等抵押产品,有效破解农业农村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深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探索开展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扩大农产品价格指数、气象指数、耕地地力指数等保险试点范围,支持开展镇级特色险种创新试点。到2025年,涉农贷款额占贷款总额达到78%以上,农业政策性保险深度达1%。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保障。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进一步强化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重农强农的行动优势。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切实提高站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摆在重中之重,对标对表、压实责任,建立上下联动、高效协同、一抓到底的贯彻落实机制。建立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专班工作体系形成部门间横向协同市镇(街道)村纵向联动的工作合力

2.强化责任落实。对照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排头兵的有关要求,重点对涉及的主要指标、重大改革项目和标志性工程,逐项逐条研究推进。建立健全清单化推进机制,明确分工责任,严格闭环管理。加强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将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工作有关目标任务纳入市对镇(街道)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健全乡村振兴年度报告制度,建立镇(街道)党委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述职制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3.强化典型选树围绕共同富裕主题,组织开展“桐乡四问”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凝聚共识、转变作风、攻坚克难,为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提供坚强保障。选树一批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中亮点突出、成效明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新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