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阅读辅助 关怀版
首页> > 人大代表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27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6-28  10:45 访问次数:


李新祥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创建新农村社区智慧化公益综合服务驿站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社区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今年,“桐享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列入了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社区服务综合体是指集公共服务、文体娱乐、养老托育、医疗卫生、议事协商、便民商业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平台,是基于服务、消费、体验、交往等生活性场所,是成为凝聚人气、联结邻里、培育社区归属感的重要载体。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到2023年底,计划实现星级现代社区服务综合体覆盖50%以上的村(社区),评定五星级现代社区服务综合体10个,四星级20个,三星级80个。

一、坚持系统谋划,加强统筹推进。一是全方位规划布局。精准对接和美乡村、未来社区建设,与文体、养老、教育等各专项规划紧密衔接,对全市中心城区社区布点进行新一轮规划设计,编制《桐乡市中心城区社区布点规划》。以镇街为主体,对现有社区公共服务阵地配套设施进行分析研判,形成多样化、差异化、特色化的建设格局。推深做实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形成公共服务、文体娱乐、养老托育、医疗卫生、议事协商、便民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矩阵,实现传统碎片化的社区服务向精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转型升级。二是要全过程民主把控。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设前期,通过“民意小圆桌”“民情驿站”等平台,广泛征集居民最需要的服务项目,配置最合适的服务功能;建设期间,邀请居民代表担任“监督员”,通过现场勘察严把质量关;建成完工后,全面统筹集聚社区资源,制定需求、资源和项目“三张清单”,推动社区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精准匹配。三是要全人群服务覆盖。聚焦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各村社充分整合教育、医疗、文体、商业等各类业态资源,推行亲民化设计、敞开式运营,在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的同时,要着力促进居民共同体意识的建立,让居民通过共享共用公共空间重塑邻里关系,形成社群互动的浓厚氛围。

二、创新运营机制,推动长效发展。一是要探索标准化推进。立足《桐乡市现代社区服务综合体星级评定办法》,创制社区服务综合体功能布局、服务机制和运营管理等领域规范体系,探索形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等一批标准规范。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功能效率最优化”理念,指导各镇街、村社因地制宜打造“集聚式”“分散式”“嵌入式”三类社区服务综合体。二是要创新社会化运营。立足桐康养、桐惠民、桐救助、桐治理、桐行善五大“桐”字系列服务,引导和推动专业社工力量嵌入社区,定制个性化、特色化的品牌服务项目。组织相关镇(街道)、村(社区)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推动今年申报评选星级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引进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运营,以项目化形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体验,激发空间活力,推动养老、托育、助餐等服务更加专业化、人性化,实现综合体的长效发展。三是要培育专业化队伍。聚焦抓好队伍推动服务效能升级,深化专职社工和社会工作人才两支服务队伍建设,按照标准足额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实施专职社工“提质增能”工程,举办全市社区空间运营交流活动,在互比互学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推动社区服务迈向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道路。

三、聚焦优质共享,提升服务能级。一是要做实项目服务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广泛支持社会组织以社区服务综合体为阵地开展各类惠民项目(今年市级公益创投21个项目中,有13项是立足社区平台开展的惠民服务)。立足社会组织助力“风雅桐乡”建设主题,努力培育一批品牌项目,打造真实可感的鲜活场景。二是要做深联动服务链。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优势,提升社区服务综合体运营效率。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发展3923家社会组织(其中注册登记692家),11家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实现双覆盖,已成立6家社区发展基金会,下一步将努力联动各方社会力量,助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三是要做优数字服务链。搭建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在现有“党建统领  四治融合”平台、美丽乡村智慧平台、96345(百事服务团)项目平台等基础上,不断丰富民生服务内容,开设便民服务线上点单功能,进一步延伸社区服务综合体的服务触角,让居民足不出门也能体验到社区的优质服务。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


桐乡市民政局

2023年6月20日



信息来源: 市民政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