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49号提案的答复 | |||||
|
|||||
吕国震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探索“物业+养老”模式 促进养老服务多元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截至2022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9.8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78%,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77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3.98%,百岁老人42人。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7家。镇(街道)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家,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市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目标体系日趋完善。 一、加快设施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2022年完成1家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市每个镇(街道)拥有一家5A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据点辐射本镇(街道)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22年升级改造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有12家,进一步提高硬件设施设备,改善服务环境,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A级以上超过95%。编制《《养老驿站管理和服务规范》,全市建成养老驿站92个。将小区配套养老用房进行升级改造,全市完成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用房160套,配建面积近2.6万平方。形成以市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核心,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基础,养老驿站和小区配套养老用房为网点的全网格智慧养老“1+11+N”服务体系,基本实现15分钟为老服务圈。 二、优化资源配置,依托“物业”管理模式,保障社区养老用房。综合利用现有服务用房挖掘存量,依托“物业”管理模式,对老旧社区现有借用、过于零散、面积过小结构不合理等无法综合使用的社区服务用房,通过置换、换租、或新建等方式调整位置。明确社区服务中心是面向群众、面向社会建立的,集党群服务、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综合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社区工作平台。要坚持把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推进社区自治的重要方面来抓,实现社区自治阵地布局合理、标准统一、规模充足、功能完善、效能集约的目标。 三、开展“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一是为满足居家社区养老需求、有效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和便于照料中心长效运行。根据《浙江省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智能服务终端配置方案(V1.0)》(浙民养〔2023〕30 号)要求,在全市26家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置智能服务终端,智能服务终端通过应用互联网、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构建智慧助餐、健康管理和无感监测场景。按照“硬件入户、服务入户”的要求,为全市370位居家老年人建立家庭养老床位,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可配置摄像头、SOS报警器、护理床、轮椅、拐杖、小夜灯、辅助起床、防跌倒、离床感应、体征监测等设备,有效地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签订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协议,根据需求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定期巡访等专业服务。二是老年大学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寻找师资力量,更新硬件设施,以开设多样性、多层次班级满足老同志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2022年,学校增设了包括面点制作、钢琴入门、时装制作在内的14门课程。推动“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在全市选取14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设立教学点,扩大长者受教育辐射范围。此外,老年大学在微信公众号上还设立了“云课堂”,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三是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养老服务领军人才培养、养老护理员集训和竞赛、表彰激励等项目。将养老护理项目纳入桐乡市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对获奖人员落实相应支持激励政策,并纳入“桐乡市技术能手”“桐乡市技术操作能手”评定范围。荣获省级以上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个人前5名的,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8000元、6000元奖励;荣获嘉兴市级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个人前3名的,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奖励。对从事一线护理岗位的养老护理员,开展创先争优评选活动并予以奖励。给予养老护理员每人每月100元的特殊岗位津贴,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养老护理岗位的从业人员,按照技师、高级、中级、初级不同等级,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00元、150元、100元、50元的技术等级津贴。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注,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
桐乡市民政局 2023年6月20日 作者: 信息来源: 市民政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