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牌”阳光玫瑰葡萄摘下2金
|
||||||||
|
||||||||
| ||||||||
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让人垂涎欲滴。 近日,从首届长三角葡萄产业技术交流暨葡萄推介会上传来好消息,“桐乡牌”阳光玫瑰葡萄以过硬品质,在178个“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2个金奖。摘得这两个金奖的葡萄种植户分别是濮院镇大圣果蔬农场的沈金跃、禾园家庭农场的刘森林。 一举拿下两个金奖,有何秘诀? 盛夏时节,1.3万亩不同品种的精品葡萄陆续进入丰收季。要说桐乡葡萄中的“当家花旦”,非“阳光玫瑰”莫属。这两天,位于濮院镇新妙智村的大圣果蔬农场内,青翠碧绿的葡萄架上,一串串 “阳光玫瑰”葡萄已散发出阵阵清香,晶莹剔透的个头,让人垂涎欲滴。 与其他果园不同,这里的葡萄树不长在地上,全部种植在黑色多孔材料制成的船型“花盆”中。盆中是经改良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10%。这种种植模式被称为“根限栽培”,可以保证葡萄的糖度、风味等。 沈金跃介绍,他们的“阳光玫瑰”葡萄每串的大小、个数、重量几乎一致。一粒葡萄的分量是15克,一串葡萄数量是50粒,2000串葡萄可以达到1500公斤产量。今年,沈金跃的葡萄园产量可以突破80吨。 每年的7月底到8月初,是“阳光玫瑰”葡萄大批采摘上市前最为关键的管理期。在禾园家庭农场,为了给葡萄在高温时段降温、保湿,刘森林通过“青云薄雾”般的数字化喷滴灌系统,让每株葡萄树有水“喝”、每张叶面均能享受到能量满满的“补湿保养”。 一系列的数字化改造,让刘森林的葡萄园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省工节本,作业工人从当初的20多人到现在的4个人。在历经10多年的打拼后,刘森林已成为濮院青年农创客的典型代表。 作为全市精品葡萄出产地之一,近年来,濮院镇积极推进葡萄精品化栽培和产业升级,建立“首席专家+土专家”的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并与高校建立紧密的科技合作,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濮院镇葡萄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年产值1.3亿元,规模种植100余户。 新闻链接 首次举行的长三角葡萄产业技术交流暨葡萄推介会,旨在打响长三角地区葡萄品牌,助推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吸引了来自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160多户葡萄种植大户参加,选送的178个精品葡萄,包括阳光玫瑰、夏黑、巨峰、醉金香等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