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信息 > 健康教育
旅游流行手持“草原哈基米”拍照?快住手!

发布时间: 2023-08-21  09:29 来源: 桐乡市疾控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抓住暑假的尾巴

一家人开开心心去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还能和可爱的“草原哈基米”

土拨鼠(旱獭)、鼠兔一起互动……

nice啦~

鼠兔那么可爱

为什么不能贴贴?

鼠疫!鼠疫!鼠疫!

小编在此提醒大家:

在草原游玩应避免

和野生动物亲密接触

尤其是要警惕“一号病”——鼠疫

 

8月10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政府官网发布通知:

8月7日,苏尼特右旗报告1例鼠疫确诊病例。8月12日,鼠疫病例的2名家属确诊。密切接触者均已按要求及时进行隔离管控,均未出现异常情况。

令人闻风丧胆的鼠疫
是怎么传播的?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怎么预防?一起来了解

鼠疫有多可怕?

01鼠疫三次大流行

人类历史上共有 3 次鼠疫大流行

6世纪的“查士丁尼瘟疫”

14世纪的“黑死病”

19世纪末在中国的大流行

 

1911年,中国东北暴发鼠疫

图片来源:江苏疾控

 

三次流行瘟疫之后,鼠疫至少造成了全球超过1.7亿人的死亡,一度被认为是最恐怖的传染性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鼠疫疫情也非常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鼠疫防控工作,发病数明显下降。80年代,平均每年报告约20例病例。90年代,我国南方鼠疫疫情曾出现过短暂上升。自2010年以来,每年仅有零星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部分省份。

目前我国多个省区仍然存在不同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因此对鼠疫防控工作一直没有放松。

02"一号病"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居于甲类传染病首位,也称“一号病”。

03“黑死病”

鼠疫具有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

感染后可出现败血症的表现,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病死后尸体表现出紫黑色,因此被称为“黑死病”。

鼠疫是如何传播的?

鼠疫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形成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中主要是鼠类和旱獭

01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主要为:

1. 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最为常见;

2. 鼠疫病人。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因而成为重要传染源。

02传播途径

1.蚤叮咬: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
2.人-人传播: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3.在捕猎、宰杀、剥食过程接触疫源动物,引起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

感染鼠疫有什么症状?

★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个别病例可以长达到8~9天。

★ 鼠疫患者症状一般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升高至39~41℃并持续维持高热状态、头痛剧烈,有时出现呕吐、头晕、呼吸急促,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增高。

★ 重症患者表现为意识模糊、昏睡、狂躁不安、谵语、颜面潮红或苍白、有重病感和恐怖不安的表现,患者眼睑结膜和球结膜会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预防鼠疫“三不”“三报”“三防”“三用”

★ “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

★ “三报”: 及时报告病死动物;及时报告疑似鼠疫病例;及时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和突然死亡病例。

★ “三防”:防跳蚤叮咬;防猫狗感染;防生态激惹。

★ “三用”:外出游玩时,适当使用驱避剂防蚤叮咬;在住宿环境中,适当使用灭蚤药灭蚤;危险暴露时预防用药。

温馨提醒:

去草原时做好个人防护,

不接近不食用野生动物。

从草原游玩回来后,

应持续1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如有突然出现发热、寒战、

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等症状,

应立即就医,

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

由医生合理安排下一步诊疗方案。

 

来源:浙江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