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有这些情况建议做一次肠镜检查
|
||||||||
|
||||||||
| ||||||||
近日,刚刚结束哺乳期的市民陈女士,在肠镜检查中被查出了肠癌中晚期。陈女士今年32岁,一年前刚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然而,在哺乳期间,陈女士一直为便秘所困扰,同时还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哺乳期不方便用药治疗,陈女士想着再忍一段时间,等结束哺乳再好好做个检查。 直到近期,陈女士发现自己出现了便血的情况,才不得不前往桐乡市中医医院检查,结果被检查出了肠癌,且由于时间延误,已处于癌症中晚期,目前正在接受进一步的手术及化疗。 “这个检查结果真的令人惋惜。”桐乡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主治中医师钟鹏飞表示,如果陈女士能及时前来检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肠镜作为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如果能在早癌期间发现,患者的治愈率可以高达95%。 记者从桐乡市中医医院病理科了解到,今年2至6月,该院共接受肠镜检查1170余例,其中有37例已达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前病变)或者癌变,肠息肉癌变的发生率相比前几年有所提升。 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癌症发病监测数据统计,2022年我市户籍人口中发病数位居前五位的癌症为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其中结直肠癌是近年新发人数增长最快的高发癌症。 医生表示,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会经历“小息肉—腺瘤性息肉—癌前病变—癌”的转变,整个过程可长达10年左右。其间,大家要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尤其是要尽早发现肠息肉。 肠息肉泛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主要见于大肠,而小肠比较少见。肠息肉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 目前,发现肠息肉的利器就是肠镜检查。那么,哪些人或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肠镜检查? 一、常规体检,建议40岁以上无症状的人群,每隔3-5年做1次肠镜检查。 对于生活习惯不良的人群:如肥胖、吸烟喝酒、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等,或有消化道肿瘤、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每隔2-3年做1次肠镜检查。 二、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的人群,要尽早完善肠镜检查。比如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持续时间较长的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常规提示潜血阳性的患者,或近期体重明显减轻,有脸色苍白、乏力的贫血症状等情况。 肠息肉的发生比较普遍,但可以通过加强肠道的日常保养,减少或减缓肠息肉的生长及其癌变进展。医生表示,肠道息肉的发生,与大便排泄不顺畅、用力过猛、炎症、便秘等息息相关。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保养肠道的第一步,就是要定时排便,保证体内毒素的排泄,同时增强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 二、少吃重油重盐、干硬难咽和生冷的食物。重油重盐的食物会使肠道内滋生更多的细菌,引起肠道内炎症发生。干硬难咽的食物进入肠道,容易形成便秘。而生冷食物会刺激、伤害肠胃的消化功能,未经消化的食物在肠内腐烂,滋生细菌,使息肉生长得更快。 三、每日饮水要充足。一旦肠道内水分不足,食物进入时,就容易冲破肠黏膜,刺破内壁,形成溃疡性伤口。这些溃疡性伤口在受到食物残渣中细菌的侵袭后,就会肿胀发炎,形成息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