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桐乡村里的“古砖博物馆”
|
||||||||
|
||||||||
| ||||||||
博物馆外观。 馆内陈列的古砖。 博物馆内景。 在凤鸣街道合星村,藏着一座“宝藏”乡村博物馆——桐乡吴越厚積堂古砖博物馆,馆内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40多种“古董级”古砖。今年10月,博物馆正式开放,免费供公众参观,这也是全市首个展示民间收藏古砖的乡村博物馆。 “砖”说往事 推开朝南的正门,一座民国风的砖窑映入眼帘,古砖上依稀可见的字迹,传递着背后的故事和温度。步出砖窑,视野豁然开朗,博物馆两侧展柜中,陈列着上至秦汉的琴砖,下至民国的民居用砖。 “你看,这些古砖多么美!”凤鸣街道合星村村民邵忠良,是名副其实的古砖收藏家,一谈起古砖的故事,就开始滔滔不绝。他说,每一块砖在他眼中都是无价之宝。 汉砖上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晋砖上精美的文字,宋砖上精巧的纹路,清砖上不同年代间的制式差异……在这个占地约360平方米的展馆内,各式各样的古砖,无不承载着历史的痕迹,每一块古砖的背后,都是一段历史,都有一段故事。 说起馆中的“镇馆之宝”,在邵忠良心中,“乌镇徐氏定造砖”无疑是最名副其实的 。“这是去年我从湖州寻来的,也是我收藏生涯中的第一块桐乡砖,极具纪念意义。”邵忠良说,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块砖,更是一抹乡愁,一段历史。 目前,馆内收藏的古砖,跨越秦汉、魏、晋以及南北朝等数个朝代,时间跨度超2000年,涵盖了饕餮、鱼纹、龙纹、吉语、姓氏、年号、湿划、绞胎等八大类别。 桐乡“砖”家 邵忠良自幼便对书法、绘画、文玩等传统文化充满浓厚兴趣。2013年,他在网上看到了古砖,从此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热爱。 “第一次遇见古砖,我就被它深深吸引,打心底里想要去研究和保护它。”邵忠良感慨地说,古砖不仅是一种建筑材料,更是文化的传承,承载着丰富的学术与历史价值。然而,古砖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并不高,邵忠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沉默的文物重放异彩。 自此,邵忠良便踏上了“搬砖”之路。 由于古砖年代久远,且不受重视,许多都散落在全国各处。 邵忠良便四处“寻宝”,无论是乡野田间、村落屋舍,还是牲畜棚圈,一有古砖线索,他便火速前往。 10余年间,邵忠良的足迹遍布全国,在寻砖游历中,他不仅收获了近1000种各式各样的年代古砖,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砖友”。随着收来的古砖越来越多,他也成为小有名气的“古砖收藏家”。 “砖”生今世 2021年9月,作为全国3个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之一,浙江启动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借此契机,凤鸣街道党委与邵忠良一拍即合,共同打造特色博物馆。 博物馆建成后,邵忠良将他珍藏的古砖免费展出,吸引了不少对古砖、对历史、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前来参观学习。 正是这些古砖,让这座乡村博物馆成为了桐乡独一无二的存在。馆内通过文物展示、场景重现、科技互动等手法,完整呈现了古砖从原料到建筑的转变,让观众直观感受古砖的历史与文化。 凤鸣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接下去,博物馆将不断更新展品,并与艺术家合作,将古砖拓片转化为艺术作品,同时联手文创企业,将古砖的图文设计成创意产品,提升古砖附加值,让古砖真正“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