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市司法局 > 报告统计 >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30483002558315K/2024-123846 发布机构: 司法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4-02-18
组配分类: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文件编号:
桐乡市司法局关于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2-18  14:57 来源:市司法局 浏览次数: 打印

2023年,桐乡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系统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落实省委、嘉兴市委和桐乡市委关于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部署要求,持续放大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新优势。桐乡市司法局被评为全省“八五”普法中期成绩突出集体、嘉兴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集体嘉奖。现将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和2024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举措和成效

(一)改革破题,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优化

一是开展一个行动。牵头开展“益企桐心·法治同行”专项行动,同步出台年度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及特色工作清单,明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标志性项目。其中,司法局“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保障征收入围全省法治环境第一季度典型案例、嘉兴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突破性抓手项目,获嘉兴市委依法治市办发文全市推广;助力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证后执法监管”项目被推荐申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同时,桐乡市成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落地模板地区,在全省“一号改革工程”法治环境专项小组季度例会上交流发言。

二是举办两场活动。一是深化法源治理,举办全市法源治理暨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推进会,对镇(街道)合法性审查以及夯实基层法治基础各项工作作出部署;二是举办“强法治 优环境 促发展”营商环境法治论坛,探讨法治建设的深层次理论命题,为今后一段时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前沿理论指引。

三是做强三大品牌。一是打造企业出海“护航舰”。率先组建“出海”法律服务团,集成惠企政策、律师公证、商事调解、法律咨询、保险金融等“一类事”服务场景,助力民营企业防范化解海外风险。改革经验入围嘉兴市民营经济增值服务最佳实践案例、嘉兴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第三季度创新案例,获胡伟副省长批示肯定。二是建强政企联盟“智囊库”。整合吸纳社会律师、企业资深法务、嘉兴贸促会、特聘专家学者等优秀法律服务资源,组建政企法律服务联盟,共同搭建服务外经贸企业的供需对接平台,相关做法入围2023年度全省法治建设主动融入三个“一号工程”揭榜挂帅培育项目,并在全省集中调研交流活动上作了经验交流。三是创新精准普法“数字人”。通过大数据建模、数字人技术应用,重点打造普法需求动态感知、普法内容精准触达、普法产品智能生成三大场景,让普法内容更加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数字普法人”应用获评全省“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并在全国“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上作了交流推广。

(二)夯基固本,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提速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召开依法治市相关会议,对法治桐乡、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路径做好顶层设计。常态化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法治政府建设“领雁工程”,出台实训指引,2023年共组织4批次63名新任领导干部参加任前法律考试。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排查五个方面突出问题。

二是攻坚合法性审查改革试点。在嘉兴率先召开全市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推进会,及时出台试点工作方案,成立市级合法性审查中心,推动镇(街道)均成立合法性审查领导小组,并联合人大共同开展规范性文件的法治监督。2023年,累计审查镇(街道)备案229件,其中规范性文件7件、重大行政决策10件、重大合同212件。

三是强化行政争议化解。严格规范重点领域执法工作,围绕行政征收、行政强拆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并会同建设局、自规局、法院编制征收类标准范例,梳理国有、集体两类征收流程和文书模板,编印成册,供征收实施单位人员在工作中参考。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2023年共收到行政复议196件,审结197件,复议调解100件,调解率50.7%;全市行政诉讼结案95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三)固本溯源,推动社会风险管控再升级

一是做好重点时期安保工作。贯彻落实平安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部署要求,突出重点抓好重点人群教育管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舆情保密风险等工作。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及各业务领域专项工作组,召开全系统维稳安保工作部署推进会,层层传达工作要求。出台专项制度文件,以任务清单形式梳理出六大领域21项重点工作,并由局领导带队分片区对司法所开展实地督导,确保工作抓紧抓实。

二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入开展“法源治理”,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2023年全市各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8909件,调处成功率99%以上。健全诉调、警调、访调等联动联调机制,洲泉镇、河山镇和德清新市镇建立毗邻接边联防联调机制,通过“双向派驻”化解引调案件2000余件。积极参与市矛调中心牵头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协调会商、分析研判、联调联办,参与重特大矛盾纠纷联调13次、开展送调解服务下基层活动15次。

三是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管控工作。推进镇(街道)社区矫正委员会、县(市、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建设,目前全市11个镇(街道)社区矫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全力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社区矫正安保工作,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安全隐患大排查、大走访活动,加强对四类再犯罪风险高和六类重点矫正对象的重点关注,全力确保亚运会、互联网大会等重点时期脱漏管、重大重新犯罪“零发生”。

四是加强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工作。在市社区矫正中心挂牌建立“社区矫正学历提升学校”,每月定期开展学历提升教育,总计150名社区矫正对象参加高中段学历提升教育,其中2023年春季班59名。在嘉兴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挂牌建立“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入所教育。突出抓好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矫正,针对女性、未成年等社区矫正对象群体,制订并实施个性化矫正方案。开展所长谈话日教育,每月15日组织重点人员或违法违规人员开展所长、矫正机构、民警单独谈话教育。

五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加强同监所的衔接配合,赴长湖、南湖监狱、省女子监狱等开展延伸帮教5次,帮教服刑人员300余人;开展服刑人员各信息核查、衔接330余人次;落实重点刑释人员必接必送9人次,协助做好重点人员临时救助等相关工作6人次。截至2024年1月底,全市刑释解矫人员在册总数1467人,帮教率、安置率100%,未发现刑释人员重大重新犯罪事件。

(四)精准高效,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再提档

一是律师行业发展更优化。实施桐乡市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行业党建“壮基”工程和队伍建设“壮腰”工程,为青年律师创设和搭建更多平台。积极引进上海、杭州等3家规模律所在我市设立分所。强化公司律师培育,新增公司律师4人。深入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出台《桐乡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试行)》,上线“村(社区)法律顾问管理”应用,提升管理精准度。自上线以来,该应用已归集任务登记、服务评价等数据2800余条。

二是专项法律服务更优质。针对中小企业开展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全覆盖服务、千所联千会、千名律师联千企等行动,形成涵盖4大领域、104项服务内容的《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事项清单》,累计线上线下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1700余件次,为企业解决问题或困难500余个。继续开展重大政府项目“全生命周期”法律跟踪服务,服务保障重大征收项目。

三是普法依法治理更深入。持续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成立法治乡村学院梧桐分院,紧抓重要节点开展民法典宣传月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32场次。精心培育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11个,其中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高桥街道骑力村被列入省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高品质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高桥街道湘庄村、梧桐街道革新村、凤鸣街道建胜村等14个行政村成功获评2023年度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

四是法律援助纾困解难更高效。扎实推进“小援帮帮忙”法律援助品牌建设,推行市域一体通办、容缺受理、经济困难承诺制等便民举措,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各类法律咨询6983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403件,帮助挽回金额3353.95万元,实现法律援助嘉兴市域内100%通办。积极开展认罪认罚工作,并通过三方“在线”开展视频认罪认罚法律帮助工作,累计办理认罪认罚案件1547件。

五是公证服务渠道更广泛。落实公证民生实事工程,优化“公证+不动产登记”联办模式,推进商标转让类声明公证“在线办”,针对市委市府表彰的年度突出贡献企业和部分身体受限的群众开展“上门公证服务”,实现公证“最多跑一次”率达92.37%,全省通办公证事项达88.3%。靠前开展公证服务,在开发区(高桥街道)设立公证便民助企服务点,接受群众咨询60余人次。

二、2024年重点工作思路

(一)夯基固本,抓实法治建设“四项重点”

一是指导“创新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模式”成功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二是做好“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落地试点工作,争取形成一批具有桐乡特色的创新亮点;三是深化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改革试点,推动市级合法性审查中心实体化运行,确保备案审查全覆盖;四是健全行政复议审理机制,积极做好行政争议化解工作,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调解率。

(二)惠企便民,稳步提升“四个率”

一是提升调解工作满意率。推进区域性、专业性调解品牌培育工作,健全诉调、警调、访调等多方联动联调机制,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满意率。

二是提升法治宣传普及率。结合嘉兴“精准普法一件事”,抓好“数字普法人”应用迭代与推广。加强民主法治村(社区)、法治桐享示范校、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等创建,做精做优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

三是提升法律服务覆盖率。推进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深化“法治体检”,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质量。

四是提升社区矫正帮教率。健全基层社区矫正组织和队伍建设,强化人防、物防、技防、联防,持续做好重大会议重大活动期间维稳安保工作,确保“管得住、不出事”。

(三)双建争先,强化“三支队伍”

一是建强司法行政青年干部队伍。继续深入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干部快速成长。持续深化“双建争先”工程,培育选树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

二是建强人民调解员队伍。进一步压实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推进人民调解员协会建设,充实专业领域人才储备,提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承接能力。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动村(社区)一级专职调解员力量提升。

三是建强律师队伍。强化律所党建工作和行业规范,打响“红律同享”品牌矩阵。强化青年律师培育,积极探索高层次企业法务人才培养、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引进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