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市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483002558446F/2024-124338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4-02-29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文件编号:
桐乡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2-29  14:36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打印

 

2023年,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主线,聚焦聚力三年活动七大工程”,全面夯实“三农”基本盘高质量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市。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90亿元,比增长3.5%;农业增加值28.17亿元,比增长3.4%全市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6%,经营性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年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以上村161个,占比91.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86元,同比增长6.6%,城乡居民收入比1.49:1,连续10年保持嘉兴五县最低。荣获国家级荣誉11省级荣誉31项,三夺全市部门“流动红旗奖”。

——这一年,全局上下以起步即冲刺的拼劲,勠力同心,争示范、勇先行,农业农村现代化桐乡实践亮点纷呈

一是稳产保供实现新提升。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实现“五连增”,完成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农业农村生态治理“桐乡经验”获全国推介,获评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效果突出县、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全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实施杭白菊、槜李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杭白菊、蚕茧、槜李、湖羊入选全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首次专设桐乡杭白菊馆。

二是现代产业取得新突破。石门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录。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湖羊生态产业园等7个项目列入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库。入选省级创意农业试点县,荣获浙江省农业“双强”行动成绩突出集体。高质量承办全省乡村数字经济暨农业“百千”工程现场推进会,墅丰村乡村数智生活馆、华腾数字牧场等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乡村展。数字乡村省级试点终期评估位列全省优秀县市区第2位,累计建成省级未来农场2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2家。

三是和美乡村展现新韵彰。建成省级未来乡村4个、省级历史文化村1个,桐乡蚕桑文化入选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案例。启动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高标准建设“丝履湘溪 水映洲泉”示范片区。探索乡村全域运营机制,开展“桐游乡村”推荐活动,组建镇级抱团文旅公司2个。

四是农民共富迈进新征程。农村指导员工作获评全省先进农创园标准地入选全省首批农业标准地改革典型案例墅丰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瘦身菜单”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出台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增收实施办法,崇福镇东安村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全市所有村经常性收入达19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90万元以上。

——这一年,全局上下以稳中必求进的干劲,深耕笃行,聚优势、扬特色,高质高效建设农业强市步伐铿锵有力

(一)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夯实农业生产根基。一是高站位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保护16万亩新版粮功区种粮属性,全年粮食面积产量31.6万亩2.73亿斤,同比增长1.7%2.9%发放“种粮动态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共计10333.28万元。加大粮油作物新品种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力度,引进试种春粮、油菜和晚稻新品种(系)53个,优质晚稻良种供应量达61.7万公斤。二是高质量保障“菜篮子”产品。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升蔬果肉蛋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3.91万亩总产量51.35万吨水果生产面积2.32万亩总产3.78万吨;能繁母猪存栏0.581万头,生猪出栏7.67万头;湖羊存栏12.42万只,出栏14.46万只;家禽存栏166.98万羽、出栏288.43万羽;水产养殖面积21270渔综合种养30139水产总产量23963三是高标准建设绿色农田。实施高标准农田“百千万”工程,整合绿色农田、粮功区提升、退水“零直排”等项目,“高标准农田+”区块化推进良田成方连片,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75万亩,建成万亩方1个、千亩方3个。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平,新建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2条,新增农田退水“零直排”面积1.6万亩,完成农业废弃物建设项目10个,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8.2%,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97.4%、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达90%以上。四是高水平提升土壤健康。率先在全省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成果验收,实施省级健康土壤示范基地建设,建设省级示范基地建设5家、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5个,示范面积分别达2530亩、3186亩。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做好耕地地力指数保险试点,全市开展土壤检测645个,完成绿肥种植还田1537亩,推广配方肥使用10982吨、推广商品有机肥使用16981吨,实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15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9年呈负增长。

(二)锚定“融合增量”,全链条推动农业产业跃升一是产业平台蓄能起势。提升“一区四园”产业平台发展能级,罗家角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顺利通过验收,新地里、长山河两个省级园区启动崇福农事服务中心、中科康成草莓种苗繁育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编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规划举办首届农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仪式,全年新开工农业农村建设项目87个,总投资8.4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47个、省级以上重点项目27个,争取省级以上项目资金9346万元。二是智慧农业提质升级。进一步推广使用“兴羊富民”湖羊产业大脑,应用贯通省级“畜牧产业大脑”,覆盖市、镇、村、场(户)四级主体1.16万多个,累计佩戴电子耳标近16万枚,数据统计分析效率提升85%以上,节省劳动力40%以上。“布病防控模块”升级为省级“畜牧产业大脑”应用模块,“田保姆”“兴羊富民”等四个项目入选全国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石门数字农业集聚区”等四个案例入选全省智慧农业十大模式,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三是农业“双强”支撑有力。聚焦“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两条主线,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 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先行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实施方案(20232025)》等配套政策,全域布局2+7+N”农事服务体系,石门湾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通过省级五星级评定验收。成功列入省级农“双强”项目3个,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试验示范11项,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96户,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2.02%,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5.25%四是“土特产”招牌响亮。推进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和“三品一标”建设,新认定绿色食品13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绩效评价A级主体3个。持续放大展会溢出效益,“缘缘杭白菊”“三珍斋八宝鸭”“桐香猪肉”获2023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962家农业规模主体纳入“农安桐乡”智慧监管“一张图”,累计开展省市级各项抽检1120批次,农产品合格证关联度提至70%

(三)深化“千万工程”,全景式展现乡村建设实效一是注重以和美乡村塑形。“一统三化九场景”为核心,启动第三批省级未来乡村建设,新增龙南村、东田村、海华百富片区3个省级未来乡村,累计创建省级未来乡村10个。以片区化、组团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编制《桐乡市诗画江南和美乡村片区发展规划(20232030年)》,规划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片区18个,建成“丝履湘溪,水映洲泉”和美乡村示范片区,覆盖洲泉镇8个行政村、5442户村民。二是注重以本土文化铸魂。桃园村获评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验收优秀等次,新增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1个、一般村1个,累计建设省级历史文化村21个。持续推动对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桐乡蚕桑文化系统”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蚕桑丝织技艺”在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会上作展示,讲好乡村故事,留住乡愁古韵。三是注重以乡村运营赋能。构建1110”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编制《桐乡市美丽乡村全域运营方案》,激励镇村全域运营、多元运营、抱团发展,组建镇级抱团文旅公司2个。紧抓重大节假日乡村旅游热潮,打响“桐游乡村”品牌,举办桐乡市首届野火饭节、丰收节节庆活动,充分激发乡村美丽经济效益。全年乡村累计接待游客65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四是注重以环境整治提靓。全力推进乡村品质提升,一体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深入实施洁化、绿化、美化“三化行动”,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六大行动”,推进“迎亚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牵头开展11轮人居环境暗访督查,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2142个。全市481座农村公厕达到规范化管理,新建26座省级农村星级公厕。

(四)坚持“多点发力”,全要素激活乡村改革动能一是稳步抓好“活权”这一根本点。持续深化“三块地”改革,推进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和有偿退出,盘活闲置农房1413宗。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实施意见,7个镇(街道)11个村启动试点,完成退出程序3宗,面积31.2亩。推动农用地资源优化配置,打造“标准地+农创”“标准地+蔬菜”“标准地+粮食”三种农业标准地典型模式,建成农业产业标准地1.25万亩。目前,全市土地流转26.6万亩,土地流转率75.5%二是精准瞄好“强村”这一突破点。“单村独资”“跨村合作”等方式建立强村公司,全市现有强村公司46家,全年村集体分红3525.51万元,股权覆盖率达93.18%加强对强村公司指导监管,出台关于规范桐乡市强村公司运行的指导意见,联合市纪委、审计等部门开展专项抽查和审计,发现并落实整改决策程序不到位等问题14个。突出项目为王,实施29个强村富民扶持项目、5个乡村共富体项目,实现34个村集体增收1000余万元三是时刻扣好“富民”这一关键点。聚焦“扩中”“提低”行动,创新推出“共富保”,形成“六位一体”兜底保障体系,实现低收入农户参保率100%。实施“绿丝带”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精神共富计划,配套“共富贷”等一系列帮扶政策,累计帮扶低收入农户2526户,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推广“股份分红+积分奖励”模式,67个村开展分红,分红金额2343万元。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6%,位居嘉兴前四是纵深盯好“善治”这一支撑点。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刚性执行,完成审计村76个,涉及审计资金28.66亿元。开展村经济合作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整改问题51个。稳步推广“浙农经管”应用,全市CAE指数排名稳居嘉兴第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电子)实现全覆盖首创村级小微工程“工匠库”建设与管理规范,全市组建各类“工匠库”760个,节约开支224.25万元。创建清廉村居标杆村100个,累计创建率达56.82%,小元头村入选全省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全市善治(示范)村144个,数量居嘉兴第

(五)凝心“培优塑强”,全面化锻造过硬三农铁军一是党建引领持续深化。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党员赴“枫桥经验”陈列馆、枫源村等地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全年开展党风廉政、意识形态、依法行政等专题理论学习36,开展“四敢争先”、“六个有没有”“力戒形式主义”等学习研讨20余次。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深化主体担当意识,高效落实强化巡视巡察整改,协同答好“七张问题清单”。优配强“党建专干”,现“85”后支委委员占比71%二是为民服务落实落细。持续擦亮“田保姆”“桐心卫农”“党员硕士团”等为农服务品牌,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护航保障亚运会亚残运会乌镇峰会等大事要事服务保障工作,全年累计开展疫情防控、春耕备耕、寒潮防范等各类志愿服120余次。切实做好农业防灾风险隐患排查,检查渔业、农家乐、畜牧等重点领域场所2282处,发现隐患并完成整改39处。持续深化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新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6名,累计走访慰问农户4650户次,落实各类项目15个、物资款项72万元。三是人才培养量质并进。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新招录公务员(参公人员)5名,公开招聘事业人员2名,引进高层次事业人员1,新提拔中层干部5选派80后”“90后”年轻干部各1人参加桐乡市“中青班”“年轻干部培训班”,选派10人分别到四川松潘、嘉兴、桐乡组织部等部门挂职锻炼筑好乡村人才“蓄水池”,建立科研院所横向会商机制及农民培训市镇村“三级”联络员制度,开展市级农民培训班20个,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人才159农村实用人才902人,引育农创客282人。四是执法普法有力有效。统筹好执法力量,提升好执法质效,有序推进“大综合一体化”平台应用,行政处罚赋码率、电子签章使用率等指标均达100%,完成认领行政检查421个、行政处罚339个、行政强制事项24个。开展产地检疫动物17.5头,屠宰检疫动物34.4万头。洲泉动检所获桐乡市“工人先锋号”。全年办理各类农业行政案件53起,罚没款共计12.4万元。结合护农保春耕“绿剑”、水产品“利剑2023”、“牛羊私屠滥宰”等专项整治行动,在“对症下药”的同时实现“精准普法”。审批窗口高效办结行政许可事项1207件,事项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100%,获锦旗4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