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公开目录 > 市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483002558446F/2024-124339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日期: 2024-02-29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文件编号:
桐乡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度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4-02-29  14:37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打印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一号工程”为总牵引,紧扣“全省第一方阵”目标,锚定高质量融合发展、高标准和美乡村、高层次共富共享,奋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桐乡实景图。

一、聚焦“高效生态”,以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牢筑三农稳产保供基本盘一是严守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两条线”。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切实巩固“非粮化”整治优化成果,健全粮食生产功能区常态长效管理体制,全年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在31.6万亩和2.65亿斤。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永久基本农田“百千万”工程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区块化推进良田成方连片,真正实现“吨粮田”,全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0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亩,新增粮功区储备区4720亩。二是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示范推广口感型果蔬新品种、阳光玫瑰高质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年蔬菜面积和产量稳定在23万亩和10亿斤。稳定生猪生核心产能,能繁母猪存栏不少于5700头,规模猪场稳定在8家。进稻渔综合种养“万元千斤”工程,推广以轮作模式为主的稻渔面积超4万亩三是聚力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聚焦农业污染综合防治和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深化省级土壤健康行动示范建设,高质量完成“肥药两制”综合改革试点县项目省级验收。坚持收储运体系建设和规模利用主体培育两手抓”“两促进,充分利用废弃果树枝条、桑枝条、杭白菊秸秆等资源,加快酵素、功能型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等产品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离田利用率保持在45%以上。

聚焦“先行示范”,以产业发展为主要支柱,打造现代农业集聚主阵地一是激发“数智”优势。实施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和农事服务中心提升“三大强基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石门石门湾、河山华台、高桥骑力等一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3%深化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数字化应用试点建设,建成桐乡“数字土壤”数字化应用平台。争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预计新增数字农业工厂2家。二是厚植“集群”优势。推进长山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石门镇国家级杭白菊特色产业强镇项目建设,新地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加快农业标准地改革扩面,建设产业标准地1万亩,提升农业设施和产地冷藏保鲜率。深化“桐乡湖羊”种质保护和品牌建设,有序有力推进湖羊中央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培育乡村振兴拔尖人才1人、“头雁”队伍人才10名,新增农创客280人。三是释放“质量”优势。持续深耕优势“土特产”,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推进湖羊、蚕桑等十亿“土特产”全产业链建设全年新增绿色食品5个以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主体,计划新增家庭农场50家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以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农业执法领域专项治理行动,实现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聚焦“全域和美”,以千万工程为重要遵循,构建乡村宜居宜业新风貌一是推进文村融合增底蕴。持续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谋划建立新一批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储备库。加强对杭白菊栽培系统、湖羊养殖系统和槜李栽培系统的挖掘利用,引导蚕桑文化系统保护利用核心村做强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挖掘红色资源、民俗文化、非遗技艺等农村特色文化,打造一批有特色主题、有文化基因的代表村落,新增历史文化村1个,累计建成历史文化重点村6个、一般村16个。二是推进景村融合提颜值。以未来乡村、历史文化村、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片区化、组团式推进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梯度培育新一批和美乡村示范村,计划新增省级未来乡村4个,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片区1个,完成省级未来乡村评价3个,完成和美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1条。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广积分制管理模式,常态化开展暗访检查,实施“红黑榜”“擂台赛”等晾晒机制,激励镇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水平。三是推进产村融合强转化。实施乡村点亮行动,建立“市统筹、镇串联、村配套”的全域乡村运营机制,积极招引高效团队、前沿业态进入乡村,大力培育乡村运营人才,鼓励镇级层面成立运营公司,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擦亮“桐游乡村”农旅品牌,做好星级农家乐评定,推荐“立夏野米饭”等民俗节庆活动,持续做大做强美丽经济。

聚焦“共富引领”,以“集成改革”为必要路径,激活城乡融合发展驱动力一是增强乡村共富“内生动力”。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实施“强村十法”,持续深化发展飞地抱团项目、盘活农村存量闲置资源、发展农业设施经济等发展途径,大力推进强村富民和乡村共富体项目建设,计划实施强村富民项目36个,预计为村集体增收1000余万元。力争全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95%以上。二是挖掘惠农共享“造血潜力”。扎实推进“共富十法”,推广农民持股增收模式,着力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提高工资性、家庭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深入实施社会组织“绿丝带”心理帮扶项目,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依托“浙农帮扶”应用,多跨协同建设、教育、医保等部门及社会组织,促进低收入农户全面融入现代化进程,预计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以上。三是发挥乡村共治“撬动效力”。规范“三资”管理,守好村级“家底”,联合多部门有序开展清廉村居标杆村评定,实现全市清廉村居标杆村创建率超60%深化农村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计划制定桐乡市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工作方案。探索开展宅基地改革,从紧抓好农民建房审批管理。全面启动承包土地变更工作,运用“嘉田智管”系统,实施承包地数字化管理,全年计划完成变更4000以上切实保障农民权益。